书城保健养生饮食与健康(时尚生活指南)
8529300000060

第60章 老年人生活保健(4)

据测定,白炽灯光只有自然光线七色中的红、黄、橙三色,并缺少阳光的紫外线,人若长期在电灯光照明下工作或生活,生长发育可能受到影响。荧光灯发出的光线带有看不见的紫外线,长期受紫外线照射,可能导致皮肤癌。专家指出,荧光灯光发出的强烈光波能导致生物体内大量的细胞遗传变性,使不正常的细胞增加,正常细胞死亡。

此外,人造光线对人体的生理节奏也有一定影响。这是因为人造光使人生活的小天地由“黑夜”变成了“白天”,干扰了人体内生物钟的正常工作,从而导致各种疾病发生。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若经常夜间开灯睡觉,你可在光源上加个灯罩,白天尽可能多利用自然光线,经常打开门窗,同时抽出一定时间到户外活动。

老年人不宜随便佩戴眼镜

人老眼花是很正常的现象。花眼的确给工作、生活带来很多不便,这就需要佩戴老花镜。但是,有些老年人为图省事让子女随便从眼镜店买一个老花镜,甚至图便宜在个体摊上买,戴上后大致清楚了就作为日常佩戴的眼镜。这些做法是不科学的,弄不好会损伤眼睛。

我们知道,近视、远视、老花、散光其深浅度数每个人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有的人两只眼睛利屈光度亦有差异;有的是近视散光,有的是远视散光,有的是散光伴有轻度近视等。如果所佩戴的眼镜度数不合适,不但不会减轻眼睛的负担,反而会增加眼睛的不适,往往会出现眼睛发胀酸痛等视疲劳现象,从而伤害眼睛。因此,佩戴前必须经过眼科检查,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屈光性质和职业需要等配备合适度数的眼镜。

老年人不宜孤独

孤独寂寞是老年人常有的一种心态,往往由于亲情、理解等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孤独寂寞是精神上的“癌症”,给健康长寿带来的危害已远远超过人们的想像。有关学者认为,孤独寂寞是一种非常消极、恶劣的心理状态。不但因为它是不愉快的感受,会加速中老年人的衰老过程,它还是高血压、冠心病、精神病、消化道溃疡及癌症的重要发病诱因之一。

因此,老年人要建立积极的生活方式,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乐观豁达的性格,走出寂寞孤独的误区,去开阔新的生活领域,寻找新的位匿,使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幸福。

老年人不宜生气

俗话说:“气宽寿长。”所谓“气宽”,是指遇事不生气、不发怒。有些老年人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特别是任过官职的老年人,在官位时,抬手动脚有人帮,性格上也温和、开朗;但离退休后,生活环境改变了,整天在家里,于是心烦意乱,一遇有不顺心的事极易生气、发怒。《黄帝内经》指出:“百病生于气”,“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肾”。因此要使自己健康长寿,就必须保持愉快的心情,少生气,不发怒。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使人有发怒、生气的时候,关键在于如何对待。一旦遇到令你不快的事时,可以采取回避的方式,防止发怒;也可把发怒、不快的事坦率地讲出来,以消怒气或闷气。不过,最好的方法是在想发怒、生气时,努力去寻找幽默,去干自己高兴的事情,去寻找一种自我安慰的理由,以保持愉快轻松的精神状态。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消沉,不悲观失望,做到心胸豁达、乐以忘忧。

老年人不宜过度安逸

《内经》中有述:“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卧、久坐都是指过度安逸而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完全不参加劳动和锻炼,“四体不勤”,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就会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筋骨脆弱,脾胃消化机能衰退,抵抗力下降,身体软弱无力,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症,还可以继发各种疾病。

众所周知,世界上没有一个长寿的人是懒汉,也没有一个高龄老寿星是厌恶劳动的。长寿老人有一条重要的保健经验,便是坚持锻炼和劳动。尤其是经常合理的体力劳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锻炼神经,加强各系统器官的功能。我国老年医学工作者曾对新疆地区部分长寿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72.8%的人都是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民。我国老年病研究所曾在著名的长寿之乡——广西巴马县的山村进行医学考察,发现这里的长寿老人从10岁起就下田劳动,70~80岁仍坚持参加劳动。可见,健康长寿与劳动是有直接关系的。从医学角度来说,运动与劳动可以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使各器官更加充满活力,从而推迟各器官的衰老。

一般认为,离退休的老年人应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最好是自己喜爱的项目,如有的老人喜欢养花、种菜、垂钓、烹饪、编织等。参加劳动时人就会心旷神怡,也不容易疲劳,对身心健康更为有利。

老年人不宜嫉妒

嫉妒通常是弱者所具有的一种心理。老年人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弱者地位,因此有些老年人也容易产生各种嫉妒心理,只是各人抑制的程度与表现的形式有所不同而已。如有些老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日益衰老,感到自己从此不能再与青壮年人相比,一种夕阳西下、处处不如人的惶恐不安的心理油然而生,容易使他们对青年人的“年龄尚小”发生嫉妒,或者对同龄老年人及青壮年人在“智力”、“体力”方面超过自己有所嫉妒,或者对同性别的老年人和青壮年人在“仪表美”方面的优越天赋有所嫉妒,或者对儿子与媳妇、女儿与女婿所流露的过分亲呢有所嫉妒。同时,由于嫉妒是一种人对人的态度方面的消极因素,持有这种嫉妒心理的老年人,往往也不肯服老,不让幼贤,论资排辈,技术保守,不愿让人超过自己。这种异常心理,既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家庭的团结,也无益于老年人自身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应该从积极的角度来认识老、病、衰这一人生的自然规律,用科学的态度来正确对待别人,也正确估计自己,还要注意防止嫉妒心理的发生以及演变为病态的嫉妒妄想。周围的人则应该体谅他们,除了以真诚的态度来帮助这些老年人克服前述消极心理外,最好不要当着老年人的面显示自己的某些优势,以及对配偶或自己子女表示出过分的亲热和关心。

老年人不宜固执

固执是老年性格的首要特征。老年人这一性格对其情绪、身体是十分不利的。

老年人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对于问题的考虑更深思熟虑,处理问题更稳健,但也养成他们按既成的心理状态去对待新牛事物思维方式。他们容易偏执于固有的看法,自觉不自觉地用经验的尺度去衡量它,这就容易做出否定的判断。这种认识上的固执,势必大大地窒息了高级情感的发展,理智感就会因此而萎缩。所以固执到极点,情感也发生了变态和扭曲。

因此,老年人不宜固执。

老年人不宜惧怕疾病

人到老年,体衰多病。老年人90%以上患一种以上的疾病,这就使得一些健康不良、疾病丛生的老年人产生恐惧疾病的心理,整天抑郁、多疑、悲观和失望。老年人如经常处于消极状态中,对健康无疑是一种腐蚀剂。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恐惧是过早死亡的心理状态。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如果人经常处于忧愁、悲观、恐惧环境中,人的免疫功能就会明显降低;许多疾病便会乘虚而入,原有的旧病复发,病情加重。尤其是癌症通常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病人就会产生绝望情绪。而信心疗法就是针对病人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消除精神上的恐惧、悲伤和抑郁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恢复和增强体内自身的免疫功能,使疾病得以减轻或治愈。

由此可见,面对疾病应解除忧虑,克服恐惧,振奋精神,增强信心,可以大大减轻病情,治愈或抑制老年病的发展。

不宜轻易说出“我老了”

常常听到年过50的人动辄就说:“我老了,不中用了!”把它当作一句“口头禅”。这样说来说去,便会在自己心理上投下衰老的影子,其实这种“老年意识”的提前,对自己是很不利的。

心理学家认为,“老年意识”提前,是精神上向衰老投降。虽然身体可能无明显老化现象,却在心理上首先老化了,这就会促使和加速身体的衰老,形成“衰老循环”,结果使自己真的衰老了。

也许有人认为老是客观存在的,你不承认自己的衰老,不说“老了,不中用”之类的话,衰老还是要向你走来。此话不假,但是,据老年心理学家的调查,大部分“老年意识”出现晚的人的寿命,要高于“老年意识”出现早的人的寿命。从心理或精神上拒绝衰老,其实可以推迟衰老的到来。有人提出“自己主宰自己的寿命”,就是基于这个道理。

国外有人概括10条长寿“秘诀”,其中重要一条是:不要谈论衰老,避开那些为衰老而忧愁的人”。老年人不要轻易说:“我老了。”不服老、忘记老,这也是向衰老作斗争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老年人不宜焦虑

要知道,焦虑也会使人生病。如焦虑性腰背痛,这种病是由于精神、心理及情绪的异常,引起腰背部内出现特殊的痉挛和非正常收缩所致的一种心因性疾病。本病多见于中年妇女,患者的性格多半是孤僻内向、心胸狭窄、多愁善感,她们常因生活或工作不顺心,家庭发生不幸而诱使发病。病人虽然感到腰背部酸痛,疼痛的范围较大,但指不出固定的疼痛处,外观既不红也不肿。此外,还伴有头晕目眩、失眠、耳鸣、心悸等。焦虑性腰背痛症状的轻重、持续时间与精神症状呈平行关系,往往由焦虑引发腰背痛,腰背痛反过来又加重焦虑,形成恶性循环。总之,焦虑是焦虑性腰背痛的根本诱因。治疗焦虑性腰背痛,关键是消除焦虑悲观的不良情绪,做好精神及心理上的疏导。

老年人不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中老年时期是人生最为紧张的时期,各种身体的、精神的、经济的、社会的、家庭的负担一齐压了下来,越势必造成紧张的心理状态。适当的紧张情绪当然不是坏事,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中,则是有害的。

首先危及身体健康,如高血压、动脉硬化、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便会接踵而来。据国外一项调查表明,在405个癌症患者中,72%的人都有过情感危机和情绪紧张。另外,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导致:心脏负担过重、肝功能降低、哮喘和消化系统溃疡病发生、机体免疫机能降低。

其次,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影响精神活动。在紧张状态下,人体活动都受下丘脑部分的控制,而这部分活动过强,大脑皮层的意识活动便相应减弱,如推理、判断等将受到抑制,学习和工作效率自然减低。

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还会导致反常行为。如通过迁怒以转移调节紧张感,或行为带有攻击性。如此反常行为加剧则可看成为精神病症的前兆。

总之,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不仅会引起身心疾病,还直接影响人们正常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于个人于社会都会有害,所以必当忌之。

老年人不宜自私吝啬

老年人的吝啬与一种害怕失去的心理有关。这当然有其普遍的社会原因。比如,老年人离、退休,经济收入受到了影响,便紧紧抓住手里的东西不放。又如衰老形成的封闭心理,使老年人把清点玩弄钱财作为一种情感的寄托,甚至这种情感还表现为保持某些权势,以获得满足感。吝啬的人会变得狭隘,也会失去一切人的友谊。

因此,老年人应保持豁达大方,不宜自私吝啬。

老年人不宜管得过多

有些老年人出于关心、爱护之心,对晚辈做事总是放心不下;还有的总以自己是一家之主自居,而不愿放下家长的架子和家长的权力。所以,不管什么事情,都愿意自己说了算,抑制了子女们的共同管理家庭的积极性。有的老人因此而忙得团团转,而子女对家事干脆甩手不管了。这样下去,难免出现家中不和、缺乏快乐的局面,既无民主的空气,又无和睦的气氛。

老年人对这也不放心,对那也不撒手,一切都要自己管、自己做,这实际上是老年人自找约束,自找罪受。况且老人已经力不从心,需要别人照顾,包揽过多的家务会给自己增加负担。自己多抓点家庭大事,腾出时间来多学一些养生之道,这才是于己于子女都有益的事。

老年人不宜忽视良好情绪的培养

老年人由于全身器官功能衰退,各种刺激的耐受性降低,情绪变化对键康的影响是很明显的。所以,祖国医学非常重视调适精神情绪,并把它看作增强体质、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老年人培养调节情绪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应坚持以下原则:

(1)不要总是疑神疑鬼,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

(2)处理事情不要优柔寡断。

(3)对简单的事物也怀有热情和兴趣。

(4)多交朋友,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

(5)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从中得到满足。

(6)家里家外都要以礼待人,说话和气,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7)珍惜眼前的大好时光,多看书学习。

老年夫妇不宜分室而居

不少老年夫妇由于上了年纪而喜欢清静,为减少夫妇间睡眠时相互影响,长期分室而居;有的是夫妻不和,造成生活上不协调而分室独居。要知道,这对于老年人来说是弊大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