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饮食与健康(时尚生活指南)
8529300000058

第58章 老年人生活保健(2)

下棋、打牌是老年人都非常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松弛身心,锻炼思维。但是如果长时间下棋、打牌,对身心健康是非常不利的。老年人的情绪往往随输赢而波动,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时间长了大脑活动和反射能力就会下降,植物神经功能就会出现紊乱,甚至会产生疾病。另外,久坐不动,胃肠蠕动缓慢,消化能力也会下降,大便在结肠内停留时间过久,容易导致便秘和痔疮。因此,老年人下棋、打牌要适可而止,不可过度。

老年人不宜吃饭时生气

有一些老年人专爱在饭桌上责备家人,谈不痛快的事,挑毛病。生闲气,甚至拍桌子,大发雷霆。究其原因,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性格不好、爱唠叨、儿女不懂事、孙子不听话等。要知道,这样做对身体是非常不利的。

首先,饭桌上生气时情绪激动,怒气上升,头脑发胀,易引起血压升高,或冠心病发作。其次,饭桌上生气,胃肠蠕动先受抑制,胃肠消化液立即减少,胃肠黏膜血管发生痉挛,开始时消化不良,久之则引起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最为严重的是,在饭桌上生气还可能引起免疫力的下降,给癌症的发病造成了可乘之机,有人说饭桌上生气容易得癌症,特别是消化道癌症,这是有道理的。

因此,老年人吃饭时切忌生气。

老年人不宜忽视脚的保暖

老年人常说,寒从脚下生。外界温度很低时,脚的皮下毛细血管会呈抑制状态。尤其是老年人的脚部皮层温度应维持在20℃左右,否则就易引起呼吸道系统的疾病和其他慢性病。所以,老年人穿鞋一定要注意。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鞋底和足够的保暖层。布底有良好的吸湿和透气性,轻便舒适。同时,鞋式要略宽大些,这对血液循环、避免冻伤大有好处。至于鞋帮的质料、厚度,以穿着轻软为宜。还应经常晾晒和洗涤,以保持清洁、干燥。

老年人不宜产生不良心理

(1)孤独心理:老年人离开了长年工作的岗位和环境,赋闲在家,见子女和周围的人整日忙忙碌碌,自己却无所事事,便会产生孤独、空虚感。甚至有被冷落、被遗弃的感觉。

(2)怀旧心理:有些老人往往多愁善感,留恋过去,并沉湎于其中不能自拔。

(3)牵挂心理:对子女、儿孙过分牵肠挂肚。虽然子女已经长大成人,也当了爸爸、妈妈,可老人对他们还是像小时候那样,事事关心,处处为他们出谋划策,甚至主观臆断,要子女按自己的意见办事。

(4)忧虑心理:认为自己已是“人老珠黄”、“风烛残年”、“半截身子进黄土的人了”,常哀叹青春一去不复返,健康已去不再来,因而抑郁寡欢,常有“坐以待毙”的想法。

(5)急躁心理:有的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感到自己的地位越来越差,不再像离退休前那样受人尊重,若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绪便会产生波动,性情急躁,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动肝火。

(6)抑郁心理:有的老年人心理抑郁伤感、焦虑不安,甚至失眠。离退休以后权力的失落、经济收入的减少、社会地位的改变,这一切均会导致抑郁心理的产生。

(7)多疑心理:多疑既表现在怀疑他人对自己不怀好意,也表现在对别人的不信任。老年人的多疑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对自己健康状况的过分关注,对体内感觉的过度敏感,亦是老年人产生多疑的心理基础。

老年人不宜唠叨

树老根多,人老话多。唠叨一旦成为习惯,不但家人烦,外人烦,自己有时候也常常后悔。唠叨有以下三种类型:

(1)强调型:对别人做事不放心,反复叮咛,常常惹得火气盛的年轻人公开顶撞,行为上反而出现逆反现象,真是“好心不得好报”。

(2)发泄型:由于对眼前的事情看不惯,就一味地发牢骚,怨这怨那,常常惹得周围人避之唯恐不及,甚至造成人际关系紧张或破裂。

(3)混合型:即以上两种类型的行为表现集于一身,其危害更为严重。

老年人不宜过度大笑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从生理角度看,适当的笑的确对健康有益,它能使所有器官增强活力,特别是增加肺呼吸量,还能抒发健康情感,驱散心中愁闷,消除精神疲劳,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气氛,使人延缓衰老。不仅如此,笑还被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应用于医学领域,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有节制的笑是人们心理和生理健康的标志,是情绪喜悦、精神舒畅的表现,所谓“乐以忘忧”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凡事都不能过度,笑也应恰如其分。过度的狂笑、狂欢也能给人带来灾难和痛苦。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有些高血压患者,由于情绪激动而导致血压突然升高,诱发了脑出血。有些心肌梗塞患者,由于狂笑而隹胸腹腔内压加大,而引起意外,甚至猝死。由此可见,笑要适度。特别是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的中老年人更要注意,切不可过分激动,过度大笑。

那么,怎样笑对身心健康有好处呢?发自内心的、轻松、愉快的笑才有利于身心健康。老年人如果每天能主动寻找笑的内容,促使自己发笑0~15分钟,就是一剂很好的“补药”。如阅读有趣昧的书,观看喜剧、漫画,仔细观察事务中的矛盾,都会使人发笑。特别是在生活上受到挫折时,如果主动寻找笑的内容,使自己开心大笑,则堆积在脑中的愁绪就会顿然消失,因此笑还是进行心理调节的一个好办法。

老年人不宜发怒

怒乃人的七情之一,人非佛祖,孰能无怒?

怒是人对外界事物的一种情绪反映。中医学明确指出,“怒伤肝”,“多怒则百脉不定”,“气逆不顺,足以伤身”。现代医学认为,愤怒时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使血压升高,血糖分解加速,肾上腺素反射性地加速分泌,引起心动过速、气促和焦虑不安。

从病源角度看,易怒可导致高血压、溃疡病、风疹、心悸、失眠、脑血管意外、心脏性猝死和各种精神病。

从社会学角度看,愤怒可破坏人际关系,阻碍情感交流,甚至动武致伤,引起家庭破裂。

遇事易怒者要学会自尊自重,不让愤怒折磨自己,将暴跳如雷转化为自我控制,进而变为心平气和。

生气之后四不宜

古人曰:“怒则百脉不定。”可见生气对人体损伤极大。人的一生难免遇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所以,永远不生气,永远保持乐观也是难以做到的。但是,生气之后千万要注意以下四点:

(1)生气之后不宜憋在心里,默默无言,要找知心人、亲朋好友倾诉出来。

(2)生气之后不可呆坐或蒙头睡觉,应散散步,或听听音乐,或借助琴、棋、书、画等排遣郁闷。

(3)生气之后不要总想着那件不愉快的事情,应找些有益的工作或家务劳动,如浇浇花等来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平缓自己的情绪。

(4)生气之后不要立刻进餐,应先消消怒气。

老年人不宜忽视科学用脑

研究发现,健康老人的大脑细胞并不随着年龄的不断递增而递减,只是在大脑某一部分的脑细胞稍有减少。人类从20~70岁脑容量只缩小10%,但脑体积的减小并不表示人类思维能力的衰退,只不过在认识能力上稍微有所不同而已,大脑的整体功能仍然完善。所以,老年人仍然拥有调动大脑各部分的能力,去完成青年人所能胜任的脑力劳动。

老年人要保护智力,必须懂得科学用脑。经常从事脑力劳动的老年人,大脑功能经长期锻炼,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就十分协调,脑子越用越灵活,知识也越来越丰富,这是保持老年人智力的一个重要条件。合理地用脑与休息,避免大脑过度疲劳是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径。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避免不健康的精神因素伤害大脑,对保护智力有着重要意义。平时注意多吃鸡蛋、瘦肉和蔬菜;加强全身性体育锻炼,以促进新陈代谢,加强血液循环,从而改善大脑的营养状况;生活要有规律,劳逸适当;禁烟忌酒,不躁勿怒,均是保护大脑的有效之道。

老年人饭后六不宜

(1)饭后不宜立刻看电槐。吃饭时人体消化器官需要血液供应,以完成消化过程。在这时看电视,大脑活动会因看电视而需要血液供应,这样消化器官获得血液应就相应减少,从而有碍食物消化。

(2)饭后不宜立刻吃水果。水果含单糖类物质,易被小肠吸收,堵塞在胃中,形成胀气,以致发生便秘。宜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3小时食用。

(3)饭后不宜急于吸烟。饭后,人体胃肠蠕动加强,血液循环加快,烟雾比平时更易于进入人体,此时吸烟会加重香烟有毒物质对人体的侵害。

(4)饭后不宜立刻睡觉。若饭后马上睡觉,腹中饭菜滞留在肠胃中,难以消化,久币久之,会诱发胃病、肠炎等。

(5)饭后不宜立刻喝茶。茶叶含大量的单宁酸,进入胃肠道后,会使食物中的蛋白变成不易消化的凝固性物质。

(6)饭后不宜马上洗澡。饭后立即洗澡,四肢、体表血流量增加,胃肠道的血流量则相应减少,使肠胃消化功能减弱。

老年人不宜长时间看电视

电视荧光屏会发生一种放射线,对人体尤其眼睛有害。测试表明,一个人连续看3个小时的电视,视力会暂时下降30%左右,并引起头晕、恶心、疲乏无力、视物不清等症。

老年人长时间看电视,会引起两腿麻木、肿胀、关节僵硬等症。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看惊险的电视节目,有可能引起脑溢血、心肌梗塞。如果看电视坐姿不正,时间长了会导致脊骨扭曲。

看电视时应该离电视机稍远一些,每天收看总时数不宜超过2~3小时,老年人每次收看时间不宜超过1.5~2小时,而且每隔半小时应到外面走走,以免疲劳而发生意外。

老年人不宜常看悲剧

上了年纪的人感情容易波动。老年人看过悲剧之后,总爱老泪纵横,情绪低落。如果反复刺激,会出现食欲不振、夜不安寝、体重减轻、动作迟缓等抑郁表现。尤其是丧偶的高龄老人,由于过度悲哀,甚至会有轻生厌世的念头。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过度的忧愁会减低机体的免疫力,诱发旧病,而且可使冠状动脉痉挛、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心动过速,从而导致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因此,老年人不宜常看悲剧。

老年人不宜忽视口腔卫生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釉质磨损,齿龈退缩,牙窝骨边缘被吸收,牙齿变得容易松动,牙质也会发生过敏。牙齿不洁容易引起牙周炎,这是由于牙龈退缩,齿缝间留有食物渣残,加上齿边缘有“牙石”刺激,造成牙龈红肿、出血,甚奎化脓。牙周炎使齿龈受到损失,极易引起牙齿脱落。牙釉质磨损导致牙质外露,当遇到冷、热、酸等刺激时,牙齿便会产生酸痛感,这是老年性牙齿过敏的反映。因此,老年人注意口腔卫生,保护牙齿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老年人不宜忽视牙病

老年人患牙病的很多,如牙齿缺失、龋齿、牙周病等。据有关方面调查,随着年龄增高,各种牙病患病率增加,但接受治疗的人数却减少。

龋齿和牙周病是一种多因性疾病。一般老人对牙病不重视。老年人的龋齿多为已龋蚀到不能充填(即不能补牙)的残根,约占全部龋齿的65.9%,这类残根应该拔除,否则留在体内是一个隐患,对全身健康很不利。老年人的牙周病多属于萎缩型,随着年龄增加越来越严重。牙周病的症状是起先感到牙齿似乎变长了(这是牙龈萎缩的缘故),以后牙齿变松动,如果有了细菌感染,就会化脓,出现剧烈疼痛,并使牙齿进一步松动而脱落,邀是老年人牙缺失的主要原因。同时老人的牙缺失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如60岁以上老人,平均失牙7只;到75岁,则平均失牙达13只。失牙主要又以臼齿为主,占全部失牙的一半,这样就影响了食物的充分咀嚼,对于胃肠道消化功能已经在减退的老人,更增加了消化障碍。所以,老人决不应视牙病为单纯的局部疾病,认为反正人已老了,牙病无所谓。该治疗和装牙齿的,应该及时进行治疗和装配。

老年人睡眠时间不宜过少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时间就会相对减少,一般老年人是最不贪睡的。但如果睡眠时间过少,也是有损健康的。睡眠时人体处于休息、恢复和重新积累能量的状态。老年人生理机能正在减退,疲劳恢复是非常慢的,因此,睡眠时间过少。60~70岁老年人,每日睡眠9小时为宜;70~90岁老人,每日睡眠10小时为宜;90岁以上的老人,每日睡12小时为宜。所以,老年人忌睡眠时间过少。

老年人不宜睡软床

床的质地对老年人健康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选择什么样的床至关重要。有人认为睡钢丝弹簧床或“席梦思”软床舒适,其实不然。人躺在这类床上,身体的中断间向下陷,身体朝上的那侧肌肉可以放松,而下陷于软垫部分的肌肉则会被动地呈拉紧状态,还会使脊柱侧弯,造成腰肌劳损。尤其是老年人,常常因骨质疏松患有一些老年性疾病,如颈椎骨质增生、骨关节进行性变形或增生性脊椎病等,如果睡软床会加重这些病的症状。老年人也不宜睡沙发床,因为睡在上面翻身不便,也不大安全。老年人宜睡硬板床,但床的硬度要适中,最好在硬板床上铺10厘米左右的棉絮床垫,这样可避免床铺过硬缺乏对人体的缓冲力,而造成睡眠转侧过频、多梦易醒、周身酸痛等现象。如家中有棕绷床则更好,因为棕绷床不如硬板床硬,又有一定的弹性,老年人睡在上面可使全身的肌肉得到放松。

老年人不宜猛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