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0~3岁同步育儿全书
8466300000075

第75章 儿科诊疗室

如果宝宝出现恶心、昏迷或者头痛时,应及时看医生。如果孩子出现呼吸困难,每次呼吸均可见肋骨明显内陷,要及时看医生。如果宝宝呕吐严重,持续过久或是呕吐量很大,一定要及时看医生。当然,可能你的宝宝还会出现其他一些特殊的情况,这里不再一一进行叙述,只要你怀疑宝宝有不舒服的表现,就一定要及早去看医生。

健康体检

在宝宝1.5岁时,要去医院全面检查。除了进行常规的身高、体重、头围的测量外,还检查头部、脖子、眼睛、牙齿、腹胸部、生殖器。主要是看看宝宝的淋巴结有没有肿大,耳朵有没有感染,眼睛是否斜视,牙齿生长是否正常,心肺肝胃是否正常,有没有疝气。1.5岁宝宝很容易贫血和感染蛔虫,要检查大便和血红蛋白。

鹅口疮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是由真菌传染,在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

口腔黏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无痛感,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斑膜面积大小不等,可出现在舌颊腭或唇内黏膜上。

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黏膜,白色的斑块不易用棉棒或湿纱布擦掉。在感染轻微时,除非仔细检查口腔否则不易发现。也没有明显痛感或进食时痛苦表情,严重时孩子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难,有时伴有轻度发热。

产妇有阴道霉菌病的要积极治疗切断传染途径

婴幼儿进食的餐具清洗干净后再蒸10~15分钟

哺乳期的母亲在喂奶前应用温水清洗乳晕;而且应经常洗澡,换内衣,剪指甲,每次抱孩子时要先洗手

对于婴幼儿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晒;孩子的洗漱用具尽量和家长的分开并定期消毒

幼儿应经常性地进行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的婴幼儿用具一定要分开,不可混用

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疱疹性咽峡炎

易感人群为0~2岁婴幼儿。这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发热性疾病,是由许多A组柯萨奇病毒,也有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其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黏膜损害。多发于夏秋季,该病有流行趋势,常见于婴幼儿,并发症较少,症状一般7日内消失。在感染后能产生持久的免疫,但A组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也可能引起再次发病。

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在孩子发生呕吐和惊厥、起病2日内口腔黏膜出现少数小的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疱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毫米以下,1~5日内愈合。

1.由于有很多的孩子不爱吃奶或辅助食品,应该避免食用对溃疡有刺激性的食物以及粗糙的食物。

2.家庭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让患儿充分休息,不要送幼儿园或学前班等,避免交叉感染。

3.其次,要让患儿多饮水,吃一些易消化的半流食,不要吃过热的食物,以免加重口腔的疼痛感。

4.如果患儿体温持续在39℃以上,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不继发细菌感染或出现并发症,一般1~2周就可自愈。

鼻窦炎

鼻窦是对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的统称。小儿出生后就可能罹患上颌窦炎和筛窦炎。

儿童鼻窦炎与成年人鼻窦炎临床表现相似,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但小儿鼻窦炎症状较成人为重。

1.急性鼻窦炎发病较急,在成人以头痛症状为主,而儿童则以全身症状为主。表现为高热、脱水、精神不振、呼吸急促、拒食,严重者会出现烦躁、抽搐。也经常伴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咽痛、咳嗽等。

2.慢性鼻窦炎。有间歇性或经常性鼻塞,流涕以黏脓性或黏液性为主,常拖挂于上唇。有时鼻涕倒流入咽部,则无流涕症状。有时可出现鼻出血,或鼻前庭湿疹症状如鼻唇沟潮红、糜烂、渗液。

急性鼻窦炎除鼻塞、多脓鼻涕外,可有发热咳嗽、精神萎靡、烦躁不安,也可伴发中耳炎、鼻出血和关节痛,较大患儿可诉头痛。形成慢性鼻窦炎后,出现闭塞性鼻音和张口呼吸,黏液性鼻涕“源源不断”。长期鼻阻塞和张口呼吸会影响面部和胸部的发育。应将蓄积的鼻涕吸取出。要教导小孩擤鼻涕的习惯,以及让他多加练习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和闭口,然后将气推出的动作。若为孩子,则可使用吸鼻器,帮他吸出。另外,在孩子的鼻子上,敷上用温水沾湿的纱布,也能轻易地将鼻涕吸出来。同时饮食中多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也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