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0~3岁同步育儿全书
8466300000070

第70章 儿科诊疗室

如果天气良好,一定要每天安排宝宝在户外2小时以上的活动时间。

另外,如果此期碰上了新年或其他假日,带宝宝外出,则一定要注意安全。还要注意不要因为大人的饮食和睡眠的时间改变而影响孩子。

接种疫苗

本月无疫苗接种。

阴囊水肿

鞘膜腔内液体积留过多,即成鞘膜积液。早期睾丸在腹膜后,7~9个月时经腹股沟管下降进入阴囊,附着于睾丸的腹膜也随之下降形成腹膜鞘突。

出生后从内环至睾丸方整段精索部分的鞘突逐渐萎缩,睾丸部分的鞘突形成囊状睾丸固有鞘膜,正常的鞘膜腔内仅有少量浆液,当鞘膜的分泌和吸收功能失去平衡时,可引起鞘膜积液。

观察、记录疼痛性质、程度、时间、伴随症状及诱发因素。遵医嘱给予镇痛药。指导病人及家属正确使用镇痛药,保护疼痛部位,掌握减轻疼痛方法。调整舒适的体位。进行精神安慰及心理疏导。

婴幼儿性青光眼

婴幼儿性青光眼见于新生儿或婴幼儿时期。50%的患儿在出生时就有临床表现,80%在1岁内得到确诊。

因为早期症状较轻,一般难以引起父母的注意,还往往误以为孩子长了一双“大眼睛”而盲目高兴,其实,这种“大眼睛”是病态的表现。若不及时治疗,很可能会导致失明。

症状表现为畏光、流泪、眼睑痉挛是本病3大特征性症状。应带孩子及时到医院诊治,先天性青光眼用眼药治疗效果不好,故一经确诊,宜早期手术。只要早期能发现,并及时做手术,一般能保持较好的视力,不会影响孩子以后的生活。

婴幼儿性青光眼患者由于年龄小,对有关症状无法表达或表达不清,如果家长不注意,则容易延误诊断。本病如能早期诊断,早期作手术治疗,大多数病人病情可得到控制,从而避免视力的进一步损害。因此,对于不明原因的眼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和角膜大的婴幼儿,家长应警惕患儿有先天性青光眼的可能,及早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牵拉肘

牵拉肘的医学称呼应该是“桡骨小头半脱位”,多是由于家长没有正确搀住幼儿的上肢,用力牵拉手部而引起的。例如家长拉着幼儿手臂上楼梯;幼儿要跌倒时,猛然拉住他的手部;家长牵拉幼儿的双手玩耍;给幼儿穿衣把手从袖口抽出,以及给幼儿做按摩时用力过猛等。

孩子的手臂呈现半弯曲下垂状,并且不能举手,拒绝拿、取食物及玩具,并拒绝大人碰触。肘部可以略有肿胀但外形无明显变化,肘部由于受牵拉伤后疼痛、怕触碰,尤其在肘关节压痛明显,肘关节活动范围受限。

1.牵拉肘都是由于不当的牵拉造成的,因此除此之外的损伤不可轻易误认为是牵拉肘而尝试自行复位。特别是由于孩子跌伤后导致的手臂不能活动一般都不是牵拉肘,此时如果尝试手法复位那么很可能会出现危险(例如使骨折错位加大),此时必须去医院让医生拍片检查。

2.当牵拉肘复位后一般不需要固定或其他治疗,但要注意的是避免近期再度牵拉,否则很容易转变成习惯性脱位,也就是很轻微的动作就会导致再次脱位,到8~9岁后待桡骨头基本发育后就很少再发生脱位了。

3.家长只有正确搀住幼儿的上肢才能避免发生桡骨小头半脱位。正确的姿势应该是抓住孩子的肘关节或上臂部位,而尽量避免直接牵拉幼儿的手。开始时可能不太习惯,经过一阶段就会逐渐适应了。1岁的幼儿,家长应该把两手放在他的腋窝下训练其走路,避免牵着手臂练习。

婴幼儿麦粒肿

麦粒肿俗称针眼,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是儿童常见的眼病。

麦粒肿又分两种,即内麦粒肿及外麦粒肿:

外麦粒肿是睫毛根部的皮脂腺或毛囊的急性炎症。表现为眼睑局部性红肿,有小硬结,自觉疼痛及触疼。数日后,毛囊根部出现脓头,切开排脓或自行破溃出脓,症状很快消失痊愈。

内麦粒肿是眼睑里面脸板腺的急性炎症,其症状与外麦粒肿一样,但因炎症在较坚实的脸板组织内,所以疼痛较剧烈,炎症持续时间也长,严重时整个眼睑红肿,患侧耳前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几天后,在眼皮里面出脓头,排脓后即告痊愈,症状也会随之而消失。

1.在脓头未形成之前可作热敷,以促进化脓,轻的炎症也可在热敷后完全消失。全身及局部使用抗生素也可促进炎症的消失,抗生素口服、肌注或静脉注射均可,它对化脓菌的作用都很好。

2.一旦脓头出现就应及时切开排脓,不要等到自行破溃,这样可以减少病儿的疼痛,并可缩短疗程。

3.当脓头出现时切忌用手挤压,因为眼睑血管丰富,眼的静脉与眼眶内静脉相通,又与颅内的海绵窦相通,而眼静脉没有静脉瓣,血液可向各方向回流,挤压会使炎症扩散,引起严重并发症,如眼眶蜂窝织炎、海绵窦栓塞甚至败血症,从而危及生命。

4.不要用脏手揉眼睛,以免将细菌带入眼内,引起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