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灵魂潜入向日葵
8445300000004

第4章 走过去看山

先知对弟子说,你们看着,我让山走到我们面前。然后,他对山说:山,走过来吧。人们注视了很久,发现山还在原处,丝毫没有移动。先知说,既然山没有走过来,我们走过去吧。

多年来,人们以为这不过是一个笑话,一个荒唐的假设。没思索出其中的哲理。

从这个命题的表面上看,是山到底能不能过来,它的底蕴怎样与山汇合。先知的用意不在命令山,而在说明怎样才能见到山。

人生的所有目标,都可以比喻成山。而怎样与山汇合,则是方法和过程的问题。不要以为只有先知向山发出过祈使的指令,面对一个目标,人人都发出过这样的指令。

高考的孩子在心底无数次呼唤:山(大学)请过来。比赛前的运动员、买彩票的人、恋爱的人、生意场上的商人,不都在说:山——成绩、财富、爱情——你过来吗?

在实践一件事情之前,先期望它成功,尤其期待具有偶然性的成功,不就是“山,走过来”吗?然而,正像先知和他的弟子所看到的,既然连山都不肯过来,财富、荣誉和爱情为什么会“走过来”呢?

这时,先知所说的貌似自我解嘲的第二句话就显示了朴素的真切性——让我们走过去吧。这是命题的核心。它提示了梦想的谜底是实践。见出先知并不比我们更蠢,而是更聪明。

在“山不过来,我们就过去”这一命题中,了解实践的重要性并不难。而将它置入人际关系的语境,则另有一番天地。人在职场、商场难免有竞争,竞争就有对手。人与人如此,国与国亦如此。团结别人和化解怨恨意味着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用经济学的话说,叫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结构。如果在人际关系上烦恼,耗费很大精力,便是资源的浪费和人际结构的恶劣化。在交往方面,不仅仅是直爽好还是含蓄好的问题,要点在于均衡。无论得罪了什么人,或被别人所误解,都不要指望“山走过来”。山永远也不会走过来,始终在原处。那我们走过去吧,这一点最难。有人不愿走过去是因为等山走过来,有人不走的理由是“凭什么我要走过去?它为什么不过来?”对方同样也这样思考问题。因此,人和山永远也不会汇合到一起。在这种语境下,我们咀嚼先知和山与弟子的对话,不仅深邃,而且亲切。当年中美关系解除冰冻期的时候,尼克松就是说着这番话来到了中国。美国人中间还流行一句话:“如果打不过他,就要和他结为好友。”这是“山走不走过来”的延伸版。譬如许多公司竞争不过对手,就主动与其合并,共同占有市场。

走过去干什么?去见山,去实现所有的目标。它不仅在倡导行动,更在倡导节省成本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