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大自然的困惑
8434900000072

第72章 多奇的海豚(1)

认人之谜

春天是美丽的,温暖的阳光,湛蓝的大海,吸引着无数游客,远处过冬的鱼虾也赶到岸边找吃的,大海又热闹起来了。

海豚

故事就发生在30年前的这个季节里。

这一天,到新西兰奥波伦尼海滨游泳的人们特别高兴,因为有一些不平常的客人来陪他们一起玩了。

这些客人就是海豚。它们一开始只是单独玩耍,不敢接近人群。后来,游客们注意到它们有趣的动作,就纷纷向它们游去,好奇地观看着。海豚大概是感到没有任何威胁,就紧挨着人群,继续开心地玩起来。只见一只海豚用嘴把一片羽毛顶出海面,抛到空中,等羽毛落下来的时候,其余的海豚就玩儿命地游过去争抢。而得到羽毛的那只海豚就显得十分得意,骄傲地在伙伴们面前游来游去,但一不当心,嘴里的羽毛就被另一只海豚抢走了。于是,又掀起了一场羽毛争夺战。海豚们就这样你追我逐,你抢我夺,足足玩儿了1个多钟头,人们津津有味地观看着,特别开心。

打这以后,可爱的海豚们差不多天天都来玩耍,跟游泳的人们也渐渐熟悉了。

其中有一只海豚,特别受小朋友们的欢迎。它常常游到孩子们中间,跟他们一起玩儿球。孩子们用手托球,海豚没有手,就用嘴顶,而且顶得特别准,球还没落下来,它早就游过去等着啦。因此,孩子们十分喜欢这只海豚,并且跟它交上了朋友,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奥波”。

奥波每天都来到岸边,跟孩子们玩上6个钟头,然后就游到平静的海湾里找东西吃去了。有一个小女孩叫贝克尔,特别喜欢奥波,别的孩子有时候凶猛地冲向它,贝克尔却轻轻地抚摸它,所以她和它很快就成了最好的朋友。只要贝克尔一下水,奥波就离开其他小朋友,游到贝克尔身边,跟她一起玩。有一天,贝克尔两腿分开站在水里,奥波突然游到她腿当中,把她背了起来。这下儿可把贝克尔吓了一跳,以为是奥波要捉弄她呢。可奥波并没有恶意,它背着贝克尔在海上兜了一个大圈子,然后又把她带回到原来的地方,贝克尔开心极啦。别的孩子看了,特别羡慕,都想骑着海豚逛大海。有个男孩子猛地一把抓住奥波的背鳍,想骑到它身上去,可奥波怎么也不干,拼命扭动身子,把那个男孩摔了下去。奇怪的是,当贝克尔把那个孩子抱到奥波背上的时候,它却一动也不动,高兴地背着那个男孩在海上转了一大圈。这样一来,别的孩子都让贝克尔帮他们骑奥波去玩儿,贝克尔也特别乐意帮助小伙伴们,孩子们高兴极了。

这件有趣的事,很快就在小镇一带传开了。人们好奇地赶到海滨观看,沙滩上人山人海。为了保护海豚奥波的安全,当地人竖立起广告牌,政府还颁布法令,禁止伤害它。

海豚为什么有这样的本领呢?

这个谜一样的问题吸引了很多人。人们很想对聪明的海豚进行一番研究。

可有些人认为,海豚奥波的行为,是非常偶然的,根本不值得研究。

但是,几年以后,在苏格兰福恩湾又出现了一只奇特的海豚。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查理。有一支冲浪队在海湾里训练,聪明的查理很快熟悉了他们。它跟快艇后面的冲浪运动员进行比赛,而且同一个叫斯文森的女孩成了好朋友,友好相处了几个月。查理和奥波一样,给当地的人们带来了不少乐趣。

1968年8月,在前苏联的耶夫帕托里亚海滨,有一只小海豚也在那里整整待了1个月。它经常跟游泳的人一起玩耍,人们喂它鱼吃,抱着它,抚摸它,相处得特别亲热。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阿里法。它还常常游到码头附近,向坐在岸边垂钓的人要鱼吃,有意思极了。

看起来,能够认人,跟人交朋友的海豚确实不少,它们的行为绝不是偶然的。于是,人们决心揭开这里面的奥秘。

海洋生物学家们经过多年观察实验,认为海豚是一种非常聪明的海洋动物。在陆地上生活的黑猩猩和猴子,是人们公认的非常聪明的动物,它们的动作很像人,而且还能模仿人的一些复杂动作。可是要跟海豚比起来,它们就逊色多了。有人教猴子和海豚打开电源开关,猴子用手,也就是用前爪;海豚用嘴。训练结果是,猴子要教它几百次才会,而海豚只需用20次就行了。有一只海豚更能干,只训练5次就学会了。可见,海豚比猴子还要聪明。

它们为什么会这样聪明呢?

为了揭开这个谜,科学家们解剖了一些死海豚,发现海豚的脑子特别大,而且很复杂。大家都知道,动物的脑子越大.结构越复杂,就越聪明。一只成熟的海豚,脑子的重量大约有3.5磅(约合1.59千克),这个重量,占整个海豚身体总重量的1.17%,而黑猩猩只占0.7%。再说,海豚的脑子也很发达,形状像核桃仁一样,上面有很多回转和深沟,跟我们人类的脑子很相似。所以海豚很聪明。

海豚为什么特别聪明这个谜好像是解开了。可是海豚认人光靠聪明是不行的,还要有识别目标的特殊本领。

那么,海豚的这种特殊本领是什么呢?

一开始,人们认为海豚是靠一双敏锐的眼睛识别目标的。为了证明这一点,科学家们让海豚在浑浊的水池里找鱼吃,结果不管水多浑,海豚每次都能迅速地找到鱼,从不走弯路。这说明海豚的视力确实敏锐。

但也有人认为,海豚能迅速找到鱼,不一定靠眼睛,也可能是别的器官在起作用。科学家们把海豚的眼睛蒙起来继续实验,结果,只要把鱼放到水池里,海豚虽然蒙着眼,照样能直接奔向目标。这就说明,海豚并不是靠眼睛来识别目标的。

科学家们又进行了很多次实验,发现海豚不仅听觉灵敏,而且有发出声信号和对声信号作出反应的能力。科学家们推断:海豚是靠声呐来探测目标的。什么是声呐呢,就是发射超声信号,再接收目标反射的回声信号,根据发出信号和接到信号的时间长短,回声信号传来的角度,回声信号的强弱,来判断目标的远近、方位、性质的一种装置,目前在潜艇和其他舰船上广泛应用。人们设想,海豚身上的声呐要比人造声呐精巧得多。它身上还有一台“微型电脑”,用来分析、监听和翻译各种回声信号。它不仅能判断目标的大小,而且还能判断目标的性质,这是人造声呐做不到的。

可是,海豚的声呐为什么这样灵巧?要彻底揭开这个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领航之谜

1871年的一天,一位船长指挥的“布里尼尔”号航船,航行到离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不远的地方,就要驶入伯罗鲁斯海峡了。同行们告诉过船长,那里礁石如林、波涛汹涌,再加上浓雾迷漫,船行起来特别困难,弄不好就会船毁人亡。船长特别关照水手们,要加强瞭望,千万不要出差错。

“布里尼尔”号在船长的指挥下,驶入狭窄的海峡了,船员们一个个严守岗位,不敢有一点儿马虎。瞭望人员目不转睛地搜索着海上的动静,船在风浪和激流中艰难地航行着。突然,一个负责瞭望的船员喊了起来:

“船长,前面有礁石!”

这一喊不要紧,全船上下都被惊住了。人们提心吊胆,可千万别撞到礁石上啊!

船长镇定地站在驾驶室里,用望远镜仔细地观察着目标,自信地说:“别紧张,那不是瞧石。你们仔细看看,它在动呢,哪有礁石会动的事情。”

一个水手接过船长的望远镜观察了一会儿,也说:“会动,那块礁石真的会动!”

“我看,那可能是一条鲸鱼在游呢。”船长又补充了一句。

听船长这么一说,一场虚惊才算过去。

“布里尼尔”号离那个黑点越来越近了,大家这才看清楚,原来是一条大海豚。

奇怪的是,这条海豚见船来了不但不游走,反而跟着一起航行,不一会儿工夫又游到前头,与“布里尼尔”号保持一段距离,就是不肯离去。

“这条海豚真有意思!”船长自言自语地说。

“船长先生,我看它好像在给我们领航呢。”正在操舵的舵工提醒说。

“领航?”船长也好像发现了什么。

“海豚能通过的地方,一定没有礁石,咱们先跟它走一段。”在船长的指挥下,航船紧紧地跟着那条大海豚前进。

海豚在水流湍急的航道上向前游着,灵活地避开一个又一个暗礁和险滩,带领着“布里尼尔”号,平安地驶出了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