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遵纪守法
8433400000064

第64章 道同舍命执法

法行于贱而屈于贵,天下将不服。天下不服,而求法之行,不可得也。

——苏辙

在人民内部,不可以没有自由,也不可以没有纪律;不可以没有民主,也不可以没有集中。这种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在这个制度下,人民享受着广泛的民主和自由;同时又必须用社会主义的纪律约束自己。——毛泽东明朝开国以后,挑选了一批品学兼优的读书人去各地担任地方官吏。住在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的蒙古族人道同也被派到广东番禺(广州府治所在地)做了知县。

道同做官刚正不阿,当地百姓交口称誉。有一天,他和几个随从在街上散步,正遇一伙歹徒殴打两个做买卖的小贩。其中一个小贩已被打倒在地,满脸是血。道同见状,喝住打人的歹徒,义命随从查验被打者的伤势,岂知那人已经被活活地打死了。

既然出了人命,道同就立即差人把歹徒拿进县衙。他升堂问明案情后,便把两个主犯囚进大木笼里,摆在十字街口示众,并准备奏请朝廷按律问斩。

住在番禺县城里的明朝开国功臣朱亮祖,听说此事后也到街头一看,才知道囚在木笼里的歹徒是两个和他交往很深的当地乡绅。于是,他赶紧发出请帖,把道同叫进府里,当面交代说:

“你囚在木笼里的那两个犯人都是我的朋友,他们有什么错,我教训几句就可以了,你就放了他们吧!”

道同不卑不亢,很严肃地回答说:“您的吩咐我断然不敢听从。因为我拿了朝廷的俸禄,就要为国安民。那两个歹徒打死了人,按照法律是要偿命的。我绝不会容情卖法。”说完,他就拂袖而去。

朱亮祖万万没有料到,一个小小的七品芝麻官竟敢拒绝他的要求。他恼羞成怒,就派出一队家丁到十字街口私自砸毁术笼,放走囚犯,还当众侮辱和鞭打了道同。

道同并未在恶势力的面前低头屈服。他不顾自己官小职卑,立即给明太祖朱元璋写了一份奏折,报告朱亮祖目无王法,私放囚徒的不法行为。他还在奏折中历数朱亮祖和他儿子横行一方、欺压百姓的种种事实。可是朱亮祖也很狡诈,他恶人先告状,抢在道同的前面,已经上奏朝廷,诬蔑道同蔑视功臣,心怀不轨,建议处以重刑。

明太祖朱元璋接到朱亮祖的奏折后,没有仔细考虑,就下诏将道同“杀无赦”。几天以后,他接到道同的奏折,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为道同执法不避权贵的凛然正气所感动,赶忙下了赦免道同的诏书。可惜这份诏书到达广东时,道同已经被朱亮祖杀害了。

明太祖朱元璋得知道同被杀的消息后,心中非常后悔。他暗责自己处理此事不够慎重。为了挽回影响,他派人到番禺重审道同遗留下的旧案,将杀人的歹徒处以死刑。不久,明太祖朱元璋把道同告发朱亮祖和他儿子朱暹的种种罪行也逐一查实,将这作恶多端的父子二人召回南京法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