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遵纪守法
8433400000017

第17章 子罕却宝

赏不行,则贤者不可得而进也;罚不行,则不肖者不可得而退也。

——荀子

子罕,春秋时齐国的一名大夫。他虽身为京城中的官员,却从不恃权营私,贪恋钱财。不管是亲朋好友,还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凡别人送来礼物,他都一概拒收。

一天,子罕正在府中处理政务。忽然差役进来禀报说,门外有个人求见。子罕急忙放下手中的事务,示意有请。

不一会儿,差役把那人请了进来。只见他身着峨冠博带,衣冠楚楚。进得门后,一边向子罕施礼作揖,一边口若悬河地说开了:

“久闻大人英名,如雷贯耳,怎奈宋齐两国路途遥遥,无缘相见,今日得见大人尊容,实属三生有幸……”

子罕十分谦和地回答说:

“客人来访,理当会见.请不必多礼。”

接着,子罕想询问来人的情况和来意。然而那人却只管一面欣赏厅里的摆设,一面不断地奉承子罕。见此,子罕虽耐着性子,浑身却像针扎一样难受。出于礼貌,子罕不便发火,只好敷衍着和他胡乱谈了一会话。坐了好半天,也不见那人说明来意。子罕因身有公事,心里很着急,只得委婉地说:

“足下一路风尘仆仆,鞍马劳顿,是否先到客舍休息休息。”

那人说:“大人既是公务在身,小人不敢打扰,今日至此,只有一事相商。”说着,抬眼望了望子罕的左右。

子罕会意,向身边的差役们挥了挥手,让他们退下。那人见厅内别无他人,走到子罕跟前,低声地说:

“小人仰慕大人已久,今日得以相见,我这里有一块刚得到的宝玉,要是雕琢好了,它是无价之宝啊!现在我奉献给你,请大人笑纳。”

说着,那人从袖中把那块碧玉取了出来,双手递给了子罕。子罕接过那玉细看,确实是块宝玉。他放在手上翻来覆去看了几遍。然后,把那玉又递还给了那人。

那人一看,急了,他以为子罕怀疑那玉不是真宝,忙说:

“小人已请玉匠鉴定过了,的确是块价值连城的宝玉啊l你看这纹理多么华美,这色泽多么斑斓,这形态……”

子罕见那人如此百般殷切,笑着解释说:

“我并非怀疑它不是宝,我不收,是因为它是你的宝,而不是我的宝。对你来说它是无价之玉,而它对我来说就不是宝。你把碧玉作为宝,我把不贪作为宝。如果我收了你的宝,岂不是你也丢了宝,我也丢了宝。我看还是我们各自守住自己的宝好啊!”

听了子罕的这一番话,那人只得收起那块玉,灰溜溜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