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儿童外语教育启示录
8421800000019

第19章 是否可以利用成人学习英语的动机来激发儿童外语习得

成人学习外语的动机较明确,而儿童习得外语一般在兴趣的驱动下,动机不太明确。然而儿童学外语的目的决不是今天背几个单词,明天背几个句型,而是发展他们对于学习这种语言的态度,他们愿意用这种语言去表达和沟通,这才是至关重要的。当然在这样的目的达成的过程中,他自然会掌握一些语言的形态。也就是说,儿童学习外语首要的目的不是掌握知识或技能,而是让他喜欢这门语言,让他愿意用这门语言去表达。为此,在儿童外语习得的过程中,不妨利用成人学习英语的动机来激发更浓的兴趣。

众所周知,态度对外语学习效果的影响主要通过动机。所谓外语学习动机,一般是指个体发动与维持其外语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人的任何活动,都是需要有一定的动力支撑的,没有动力或没有足够强度的动力,都是不能发动起来并维持下去的,外语学习活动也不会例外。外语学习活动的产生与持续总有其内部的、心理上的原因,这种内部的、心理上的原因就是外语学习动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总是在一定动机的指导下进行的,学习动机是“激励学习者努力学习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的内在动因”,它是由学习需要引起的,以学习意向、学习愿望或兴趣的形式表现出来,对学习起着维持和推动的作用。外语习得的大量研究也表明,动机是制约外语学习主要的非智力因素,其强弱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和学习效果的好坏。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其形成受社会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学习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教育条件和学习需要不同,动机也各有差别。对此,国内外有不少的动机研究进行过不少有益的探讨和专门的研究。

外语学习动机从不同角度划分,有多种类型,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Brown(1987)把外语学习动机分成三个层次:①整体动机(global motivation):指对外语学习的一般态度;②情景动机(situational motivation):学习者在自然习得情况下的动机不同于课堂学习的动机;③任务动机(task motivation):完成某项具体任务的动机。

Gardner和Lambert(1972)根据外语学习目的的不同把动机区分为两大类:①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具有该类动机的学习者把外语学习作为获得某些实际利益或某一特殊目的手段,如通过考试,获得证书,取得某一职位以此来改善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资格,或为了获取目的语国家的新信息,如阅读科技文献等;②归附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具有此动机的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有真正的兴趣或有特殊的兴趣,纯粹是出于对目的语国家的社会文化感兴趣而学习外语,期望能希望能更好地同目的语社团的人进行交际,以便参与或融入目的语社团的社会生活,并成为其中的一分子。这两类动机对外语学习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有些心理学家根据学习自觉性的来源把动机划分为两大类:①内在动机:是指学生学习外语的动力来源于自身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等内在因素;②外在动机:是指学生受外部因素的推动而学习外语,如为了表扬,想要出国等。文秋芳博士(1995)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把外语学习动机分为两类:(1)为表层的物质刺激,例如为了文凭、好工作、高工资等;(2)为深层的非物质刺激,例如因为兴趣、为了增加知识等。前者称为表层动机(surface motivation),后者称为深层动机(deep motivation)。从逻辑上说,表层动机没有深层动机具有持久性,因为表层动机有一定的时限。例如文凭拿到了,好工作找到了,原有的刺激就不起作用了。因此,单纯依赖表层动机来学习外语的人,往往以取得外部的物质条件为学习的最终目标,对外语学习本身没有过高的要求。那些仅为通过考试而学习外语的人,平时学习得过且过,到了考试临时抱佛脚,只要考试通过了,外语学习也就随之而结束了。他们的基本学习态度是用最少的力气来“蒙混”

过关。而那些具有深层动机的人通常对外语学习的内容和要求不是以考试为学习的终点,而是以能否掌握和运用外语为最终目标。他们平时对外语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充分利用条件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外语。显然,靠深层动机学习外语的学习者比靠表层动机学习的更能熟练掌握、运用所学外语。

在我国,从外语学习者的动机类型来看,仅有小部分的学习者是由于其特殊的家庭背景,或向往西方生活,也可能是因为长期出国的需要,而具有归附型动机。目前我国的学生持工具性动机的居多,他们学习外语的目的,是出于了解国外科技信息这一工作的需要,晋升的需要,有的纯粹是应试需要。我国外语学习者中有80%的人是属于可以称之为纯粹的“证书动机”(certificate motivation)类。从中考、高考到各大专院校的四、六级考试,从BEC到GRE,以及各类的职称考试,都出现了空前未有的“证书热”,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在这些学习者中间不乏有高分者,但是相当一部分高分者并不实际表明他们有较高的语言水平。因为他们学英语的动机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和为了得到证书,却很少考虑交际的需要和运用语言实际能力的培养。对他们来说,英语学习也成了一种苦差事。

持工具性动机的学习者外在动机明显强于内在动机,在某种程度上,对一个人的内在动机形成破坏。比如说,学生想得高分是为了不辜负家长的期望,或是为了得到奖学金,或是为了谋得一个好职位,这些都是外在动机在“作祟”,正像Brown(1980)指出的,教师说了算的传统教学环境、等级测试等种种炫耀性的满足感、多产率、正确率、竞争性的机制容易滋长学生的外在动机,妨碍他们的能力培养。外语学习中内部动机起源于学习者对学习的热爱和兴趣,其学习目的在于学习过程本身,而不是为了获得外界的承认和奖赏。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者认为,人类天生具有追求知识的愿望,所以没有必要,也不应该用外物来诱发学习,激发功利性的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才是学习的原动力,内在动机强烈的学习者才能在学习中持之以恒,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当然,内在动机只有在学习者的好奇心被激发时,才会产生。当教育环境提供了一个富有挑战性、刺激性和自主性的氛围时,学习者的积极性就会倍增。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目的语文化教育,如果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的文化、风俗、媒介感兴趣,就会大大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实现工具型动机和归附型动机的融合。

从以上对外语学习动机的分析可以看出,尽管分类方法不同,名称不一,但其内在本质是一致的。不管是内在动机、综合型动机还是深层动机,都与外语学习者的长远目标有联系,而外在动机、工具型动机以及表层动机与短期目标和“成功”有联系。因此,对小学外语教师来说,要努力让儿童学习者放眼未来,使儿童学习者认识到学外语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学外语的真正兴趣,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归附型动机、深层动机是搞好外语教学的重要一环。值得注意的是,正如兴趣可以培养、条件可以改善、认识可以改变一样,外语学习的动机也是可以培养的,有必要对学习者进行内在动机、归附型动机、深层动机的培养,才能保持儿童学习英语的趣味性和持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