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大自然神秘现象
8335600000017

第17章 寻找失落的恐龙时代(3)

在辽阔的非洲大陆上,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流传着至今仍然存在一种神秘巨兽的传说。1776年,德国科学家爱伯·里凡的著作中写道:“我们发现一种从未见过的巨兽的足印。足印周长约1米,每两个足印之间竟然相距2米。”1880年,法国动物学家霍恩报道:“……这种巨兽生活在沼泽和湖泊中,土著居民称之为‘亚哥尼尼’。足印有三个趾,出奇的巨大。”

1912年,世界著名的动物标本采集家卡尔·哈京贝克在《野兽与人》一书中写道:“在罗德西亚境内生活着一种前所未知的巨兽,有人在不同的地方亲眼目睹过它。”确实,在非洲中部的一些史前洞穴画中就有这种巨兽的形象,很像雷龙或其他恐龙。

1913年,德国科学考察队队长冯·斯坦因报道:“据说在刚果的桑格河流域有一种巨兽,体积超过河马,有一条又细又软的脖子和一条和鳄鱼尾巴相似的尾巴。它在湖中常常打翻当地居民的独木舟,但不吃人。它白天爬上岸来找食物,吃的是一种蔓生植物。

传说中的非洲巨兽真是早在6500万年前就绝迹了的恐龙吗?这是个激动人心的谜。于是,几十年来,许多科学家不断深入非洲密林进行探索,希望能揭开这个谜。

1979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动物学家波尔和生物学教授迈克尔决定对这种神秘的巨兽作一次科学考察。1980年4月,他们不畏艰苦,跋山涉水,进入刚果的热带雨林。这里人迹稀少,到处是连在地图上都找不到的湖泊、沼泽和森林。一位名叫法利曼的巨兽目击者告诉他们:他14岁那年在依皮纳地区见过这种巨兽,它有红棕色的皮肤,蛇一样的脑袋,脖子长达3米。迈克尔教授拿出一本动物学图谱让他辨认,法利曼指着一张食草恐龙图谱说:“就是它。就是这样的,至今还在那儿,午后人们常常在河中看到它。”

他们拍下了巨兽足迹的图片,采集了巨兽食物的标本,还获得了大量目击者的第一手资料,这些目击者所描述的巨兽与雷龙非常相似。他们回国后,经过仔细研究后发表文章说,传说中的巨兽确实存在,而且可能是某种幸存至今的恐龙。

地球上现在到底有没有活恐龙,人们对此争论很大。

1978年,法国的一个科学探险队进入了非洲刚果的原始森林中一个名叫泰莱湖的沼泽区,希望能找到当地传说中的巨兽。可是很不幸,直到现在,这支探险队中没有一人从沼泽中生还归来。

到了1981年,无所畏惧的美国雷吉斯特兹探险队,又一次进入了这一地区。他们曾5次看见“恐龙”,6次听见它的叫声。探险队拍回了照片,录下了“恐龙”的声音。

刚果的一支国家探险队于1983年再次进入这一地区。两名队员发现湖岸300米以外处有活“恐龙”。它背部宽阔,头很小,皮肤灰而有光,还长着尾巴。他们对准它,拍光了摄影机中所有的胶片。

1980年8月,中国东北长白山天池,有人在离岸边40米处见到5只长颈大如水牛、鸭形嘴的怪物。中国西藏藏北申扎县文部湖,许多人都在清晨的雾霭中,见到过浮出水面的黑色巨大怪兽。

我国的青藏高原在7000多万年前的白垩纪时代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那时,在这个浩瀚的海洋中生存着大量的史前动物。

当今地球上如果真的存在活的恐龙,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这是统治地球一亿年的庞大动物的孑遗,一个极其珍贵的活化石。

1981年,美国的专家从一个琥珀切片里,清楚地观察到一只生活在4000万年前的蚋蚊,其细胞结构保存完好。这一发现触动了他们的灵感:从细胞中可以找到远古生物的遗传信息,破译出这些密码,这样便能运用生物基因工程再造地球远古时期的居民。

可是,琥珀是古代松脂的小化石,只能包裹树叶、昆虫和小的爬行动物,不可能找到藏有恐龙的庞大的琥珀。美国柏克利加州大学的波纳教授说:“每个细胞核里都含有复制本身的遗传指令,所以只要找到一个完整的恐龙细胞核便能进行复制研究,而恐龙的细胞核又可以在刚叮过恐龙的蚋蚊体内找到。”因此,科学家们急需发现形成于白垩纪的琥珀,而琥珀里面必须正好藏着一只刚吸过“龙血”的蚊子——这是复制恐龙的最起码的条件。

柏克利加州大学的几位专家已经组成一个“失去DNA研究小组”,近年来已获得了几项突破性的进展。例如,在一种已灭绝的斑驴身上验证了DNA分离和繁衍技术,并成功地培植了从琥珀中分离出来的菌类细胞。

如果成功的话,人类便会目睹恐龙的真实面貌了。

恐龙灭绝之谜

大约在距今2亿年前,恐龙作为爬行动物的代表,成为整个中生代的霸主。但是,在距今6500万~7000年前,中生代末期,不可一世的一代霸主——恐龙却遭受了灭顶之灾。在很短的时间里,整个恐龙家族全部灭绝,成为地球史上一件最大的惨案。

那么,为什么曾经称霸地球长达一亿多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呢?科学家们从各个角度对这个谜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究,提出了各不相同的假说。

最早的一种说法是,地球气候的大变化。

以美国的卡特·福赛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中生代中期以后,地球上的气候不再是常年如夏,而是变得四季分明。许多植物在秋冬两季枯死,致使食草类恐龙死去,并影响了食肉恐龙的生存。

澳大利亚生物学家约翰·史密斯却认为是因为气温降低导致了恐龙的灭绝。爬行动物一般需要阳光热能来孵化卵,所以恐龙丧失了起码的繁殖能力,从而灭绝。那么,为何其他的爬行动物经受住了低温的考验而顺利地繁殖了后代呢?

1988年,美国帕萨迪纳加利福尼亚工学院的奥基夫和阿伦斯认为,一颗彗星或陨星袭击了地球表面的石炭纪岩石,这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20倍,从而使地球上气温平均升高大约20℃。由于气温升高,二氧化碳更不易溶解于水,这使恐龙丧失了繁殖能力。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小行星与地球碰撞而导致恐龙灭绝。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阿尔瓦兹教授认为,6500万年以前,一颗直径为10公里左右的小行星以每秒25公里的速度与地球相撞,大量的沙土尘埃覆盖了整个地球,使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大为减弱,这种昏暗的状态持续了很长一段时期,大多数植物不能生存,素食恐龙和肉食恐龙先后失去食物来源而最终灭绝了。

也有人认为,恐龙在小行星与地球碰撞后并未突然全部死亡,至少又生存了75万年。因为一半以上的植物是在碰撞后300万年中逐渐死亡的,所以有半数的恐龙可以继续生存一段时间。他们认为是因为海底变化使地球平面下降了300米,亚洲和北美洲连接起来,大量的动物迁移到了恐龙的栖息处,食物供应更加困难,于是恐龙在饥饿中慢慢死去。

另外一种说法是一颗新星爆炸给恐龙带来了灾难。

前苏联科学家西科罗夫斯基认为,7000万年前,太阳系近旁约32光年处发生了一次大爆炸,它产生的大量放射线使地球陷入前所未有的灾难中。身躯庞大的恐龙几乎丧失了最基本的自我防护能力。在放射线的无情侵蚀中那些体形小的爬行动物如龟、蛇以及原始哺乳动物却可以隐于地下或洞穴中躲避灾难,从而幸免于难。

还有一种重要的说法是自然界的优胜劣汰。

恐龙在地球上出现不久,哺乳动物也在脊椎动物的进化中诞生了。这种新兴的动物群有着恐龙所不具备的众多优点,在竞争中占据了优势。

哺乳动物有能够保温和隔热的毛皮和脂肪层,有排出体内多余水分的汗腺;脑子大,且大脑皮层发达;进食器官已到了相当完善的地步;并且它的繁殖能力也是恐龙望尘莫及的。再来看看恐龙,它们身躯过于庞大,而脑子小得可怜;神经活动与哺乳动物不能相提并论;牙齿尚不如现今的马的牙齿发达;繁殖也属卵生繁殖,成活率低。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哺乳动物进化得越来越高级,数量也越来越多。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注定要失败的恐龙不得不可悲地退出历史舞台。

此外,还有几种值得注意的说法。

种族老化说:英国人卡顿斯认为,一切生物的种类都有其诞生、成长、衰老以及灭亡的过程,恐龙家族也是如此。

便秘说:美国植物学家米勒认为,中生代末期,裸子植物被被子植物取代,恐龙不得不改食有着坚硬树皮的柳树或桑树。它们不具备尖锐的牙齿,吃下去的大部分食物得不到充分的消化,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便秘,恐龙们在痛苦中死去。

氧气过量说:有的学者认为,地面上阔叶林的增加,导致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大大增加。恐龙不得不在氧气含量远高于从前的大气环境中生活,以更大的速度进行异化作用,消耗自身的能量。这样,即使恐龙不停地进食,也难以应付过多的消耗,最终新陈代谢严重紊乱,恐龙灭绝成为必然。

以上说法都认为恐龙因各种原因灭绝了,而美国的罗伯特·巴克博士却认为,从蜂鸟到鸵鸟,每一种鸟类都是恐龙的直系后裔。它不是灭绝了,而是进化了。他说,如果你把它的骨骼和现代鸟类的骨骼放在一起,无论是神经与血管的传导、颚骨的连接,还是踝子骨或膝盖的功能,以及右脑、骨腔等,都惊人的相似。恐龙表面看上去像蜥蜴,而实际上是鸟类。

关于恐龙是否灭绝的问题,科学界似乎早有定论,但也有很多学者认为,恐龙并没有全部绝灭。

在印度洋的小巽他群岛中,有个科莫多岛。岛上生存着一种动物,外形与蜥蜴相似,有4条短而粗壮的腿,头骨像蛇类一样柔软,头和颈可以明显地变形,能将一只小鹿或一只野猫的头一口吞下去,并且食量惊人,有灵敏的嗅觉,没有汗腺。这种动物是不是恐龙,有待于更详尽的资料和更进一步的研究。

此外,各种水域也常常有发现恐龙类动物的报导。

前苏联的叶费列莫夫教授,是现今世界上研究恐龙的杰出专家之一。他提出了另外一种理论。他认为,这些巨大的爬行类动物是被一些智慧生物凭借高超完善的武器消灭的,这些武器类似于死光(超威力激光)。1936年的一天,叶费列莫夫来到新疆,那里的中国挖土工刚刚挖出一个恐龙颅骨。它的枕骨部位上有个洞,完完全全像一颗子弹造成的。随后,使这位前苏联人感到奇怪的是,人们又找到另外好几块化石,都带这种不平常的洞。

1948年,前苏联中亚地区建成了一个巨大的建设工地,在天山山脉的好些山谷中挖运河、造水电站。挖土机在工作中挖出了一个恐龙化石基地,它将整个山谷隔断,延伸出去达10公里以上。这些化石保存得极为完好,使人觉得像是进入一座中了魔法的森林。学者们感到震惊的是:在成堆的遗骨中,既有食草动物也有食肉动物,这使人无法理解。它们为数好几万,好像是给什么魔法指引到这儿来作这一次死亡会晤似的。而且所有的颅骨化石和肩胛骨化石都带有这种不可思议的洞。

叶费列莫夫教授认为,是拥有飞行器的智慧生物,借助于一种残酷的武器,把这些已经密集到令人不安的程度的动物给消灭了。完全可以肯定,这些“智慧生命”,不会是我们遥远的祖先。

恐龙还能复活吗?

通过遗传物质DNA来复制恐龙,让它们重返自然界,这有可能吗?

“这是有可能的,因为有人已从一种恐龙的牙齿里获得了遗传基因。”这是目前正在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从事恐龙复活研究工作的克拉博士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的。他还充满信心地说:“我们已进行了很长时间的研究,第一步很成功。”其实,在美国和澳大利亚,有相当一部分科学家正在狂热地进行着这方面的实验。他们用无性繁殖的方法,想方设法让一只死了好久的蜥蜴重新复活。如果确实能“起死回生”,那么,用同样的方式,恐龙也就可以复活了。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科学家维德尔教授认为,至少从理论上来说,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可以无性繁殖出恐龙或其他已灭绝的动物。其实,这种设想,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加州大学的古生物学家乔汉·波纳尔博士就已经提出。他认为,可以通过修补DNA分子使史前动物再生。要复制恐龙,必须把恐龙的DNA移植到雌鳄的受精卵细胞中。这种含有恐龙DNA的卵细胞在雌鳄体内发育,卵细胞的周围还会长出坚硬的卵壳。雌鳄产下这种卵,通过孵化,新生的“人工恐龙”就会降临大地。

不过,即使找到了恐龙的DNA片段,要重建其复杂的双螺旋体结构,按目前的技术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要想把恐龙的DNA片段移植到雌鳄的受精卵中,自然有一个难题要解决,那就是一旦雌鳄的卵细胞受精,就会发育成鳄。要防止这一点,就必须在鳄卵受精的一瞬间用恐龙的DNA去替换鳄的DNA。这种超精细的技术环节能处理得好吗?科学家们已经在老鼠身上作了类似的试验,初见成效。

那么,DNA分子究竟能存活多少年,即使是保存在金字塔中的木乃伊内,过了千百万年之后,它存活的可能性有多大?据有的科学家宣称,已在距今1700万年前的化石中找到恐龙的DNA。这显然是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我们期待着科学家们成功地复制出恐龙的那一天的到来。第四章地球奇特现象

龙卷风之谜

刮风下雨本是极寻常的自然现象,但有些风和雨确实很奇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