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斯波克育儿经
8321000000097

第97章 道德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当一个3岁的宝宝跳上自己家的小汽车,握住方向盘便得意地说“我会开车”时,我们自然不会把这看作是宝宝在撒谎,因为这只是宝宝还不能区分现实和虚构之间的关系罢了。到了5~6岁,他就不再说这样的话了。通常宝宝在情况紧急时,或者不得已时做出“不道德”的行为和举动。比如会因为害怕受到惩罚而对父母进行撒谎。他们在幼儿园里与其他小朋友们打架,可能是由于感受到威胁,或还不会用语言来解决这种冲突。

有的时候,宝宝采取“过火”行为时,是因为宝宝们想知道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其他的人将做出如何防御的反应。比如一个2岁的宝宝总喜欢揪其他宝宝的头发,这并不是因为他不道德和表现残忍,而是小朋友的尖叫声让他感觉好玩和刺激。因此,父母应该向宝宝说明,被揪头发的小朋友会感到很疼的,他的行为会伤害到了其他的小朋友。这样,他便会停止这些恶作剧,因为宝宝并不想弄疼别人。

培养宝宝的道德意识,需要家里所有人的努力,当然,父母在其中是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物。父母毫无疑问承担着培养宝宝道德意识的责任。所谓的培养,绝不是用食指戳着宝宝的脑门,数落他做错了什么,或者在宝宝撒谎之后大打出手。就像所有的育儿书籍已经说过无数遍的那样:父母实施教育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自己给宝宝做个表率。举个例子,如果你当着邻居的面大大地夸奖他们家中的宝宝,而回到家关上门就说自己家的宝宝是个大傻瓜的时候,你还怎么能够让你的宝宝,成为一个品德良好的人呢。

帮助发展道德观

1.处理问题方式很有讲究。在处理宝宝的违纪问题时,要先分清楚宝宝的违纪行为,是属于道德范畴还是属于社会惯例的范畴,并因此而采取不同的对策。如果涉及到了道德问题,应当及时和宝宝进行谈话,并让宝宝清楚为什么他的行为是错误的。要引导宝宝认识到他人各自都有不同的需要和观点。还要教会宝宝如何改正自己错误的行为。在这里,给宝宝讲道理比惩罚他更重要。与其命令宝宝来个道歉,不如让宝宝自己诚心诚意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2.鼓励宝宝改变游戏的规则。比如在宝宝们玩喜欢的游戏时,鼓励宝宝们尝试改变一下规则,换个玩法。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要全体参加者都一致表示同意,才可以任意改变游戏的规则。

3.在指定家庭规则时邀请宝宝来参加决策。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帮助他思考,如何是对全家有利的安排。但是,决定惩罚方式时不可以让他参与。因为他的想象力丰富,通常会想出和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

4.当宝宝表现出良好的道德行为时,如宝宝主动去伸手帮助母亲拿杯子等,这时你要给予宝宝及时的称赞,为宝宝作出合理的评论。假如宝宝将集体的利益置于自身利益的需要之上,应当及时称赞和鼓励他。对他公正、友好和帮助他人的行为都要予以及时的肯定。

斯波克博士箴言:

学龄前宝宝在日常生活当中,父母的强制道德下渐渐地形成了一些理性的道德观,此时,父母和教师都应当留意给他们一些机会,让他们自行处理有关道德的问题,辨别那些相关是非善恶的问题等。并协助和引导他们培养正确的道德观,这一时期对他们应当培养的道德观念包括有公平、正义、关怀和权利等。必须了解和认识到,宝宝有时候表现出自私的一面是很正常因的。只有对他们有了充分的了解,才可以准确的发现帮助宝宝们培养正确的道德观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