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斯波克育儿经
8321000000006

第6章 身体接触促使感情的建立

父母和孩子之间那种相互关联又彼此拥有的感觉就是亲情反应,这是一种很强大的力量。尽管在很多现实的情况下,父母不得不跟他们的孩子分开,亲情反应还是会很明显。早产儿通常会被放进塑胶保育器中接受隔离看护,而且一待就是几个月,但是,他的父母仍然可以通过观察孔触摸他。

当分娩后不久的母亲,获知和自己的宝宝待在一起时,她们那种慈爱的眼神和动作,那种自然的流露,真让人着迷。她们不光看着他,而且还花很长的时间用自己的手指去触摸宝宝的四肢、脸蛋和身体。从整体上来看,那些有机会这样接触宝宝的产妇,更容易与宝宝建立感情,这种影响甚至会持续数月,她们的宝宝也会更积极地给予反馈。

在现实生活当中,大部分产妇分娩后不久就要回到她们原先的工作岗位上去。经济上和事业上的需要都给女性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想找个值得信赖的人来照料孩子是非常不容易的。除此之外,母亲们还经常会感到很难过,因为她们想到,自己可能正在失去和孩子生命中,最最珍贵的几个月的接触,她们甚至还会担心,过早的分开或分离会给孩子带来不利的影响。

也许在白天,孩子是由其他人来进行看护的,但是,孩子和父母之间仍然会产生有强烈的情感。对于孩子来讲,如果父母可以在早晨、晚上、周末,或者夜里能给他们照顾和慈爱,也可以巩固她们之间的亲情。

婴儿在出生以前,就得到了母亲的关怀、营养和温暖,同时,参与母亲进行的各种身体活动。在世界的很多国家和地方,婴儿从出生起就被母亲用这样或是那样的布背兜,从早上到晚上地背在身上。当他们的母亲在忙碌的时候,他们也享受着母亲所做的一切活动,如买菜做饭、纺线织布、耕田种地、做家务等。在夜里和和母亲睡在一帐床上。他们只要一哭就能吃到母乳。他们不仅能够听到母亲的音调,还可以感受到母亲说话和唱歌时的振动。

等孩子稍大一些时,就由他们的姐姐一天到晚地背在了背上。在那些国家,孩子哭闹得比较少,焦躁和呕吐的情况也不太常见。

我见过的许多母亲,她们都是在宝宝降生后的最初几天里,就收敛住了自己的情感,因为她们明白很快就要和孩子分开,她们想为日后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虽然这种自我保护反应是自然的,但是,它会强烈地压抑一个做母亲的情感,也会严重地束缚母亲和孩子的情感关系。这种反应对父亲的影响就不那么大,因为他们早就准备好随时工作了。

如果是个早产儿,那么,每天都和父母进行肌肤相亲的接触,也就会成长得更好。婴儿和父母都在身体互相的接触上,都会有强烈的需求。身体上的接触会促使其大脑释放一种激素——婴儿的大脑和父母的大脑都同样如此,这种激素可以同时使婴儿和父母享受放松和快乐的感觉,同时还可以减轻疼痛感。如当做常规检查时,医生刺破新生儿的脚后跟时,如果让母亲紧紧地搂着孩子,他们就会哭的很少。

从宝宝的角度来看,不成为过度关注的焦点和对象对他来说,会大有好处。如果这种关注的表现形式为担忧和焦虑,宝宝最终也会吸收父母的部分情绪,而变得恐惧或是焦虑起来。但是,即使这种关注完全是令人愉快的,也会使宝宝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使他的自我意识过度膨胀。日后,会变得过分在乎人们是否是喜欢他们,会渴望人们给予他,超出正常水平的关注;如此培养出来的感情,要比一般的孩子更容易受到伤害。这些情况,一般在父母的第一个孩子身上极为常见,而在下面的孩子身上则很少出现。

那么,多少关心算算是过度的关心呢?一般孩子需要大量的关注、关爱和欣赏等,是很正常的,但是,父母如果给予婴儿式的微笑、谈话、不断的称赞和夸张、拥抱以及被带着四处活动等,就算是过度了。相反,如果宝宝出现某些问题,不论是疼痛还是莫名其妙的发脾气,就需要足够关心他们的父母找出原因,采取措施,或至少安抚他们。

但是,我对养育宝宝所造成的压力的强调,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现今,有很多年轻朋友,在自己没有做好准备之前,都不会决定要孩子。也可以说,他们等到渴望接受这个挑战,渴望有个宝宝并能给他关爱时,他们才会决定要他。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头3个月里虽是充满了焦虑,但也快乐着,压力就会被喜悦给抵消掉。

我将没有需要担忧的证据就担忧,称为“过度投入”,“过度关心”而是指除了宝宝以外不会谈到或想到任何其他的事情。不过,这两种情况都是由于缺乏经验和谨慎造成的,也都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头几个月里,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婴儿的适应能力很强,可以很容易地就接受被带到其他的家庭里,晚上睡在那里让其他人喂奶,他都不会哭,都不会有问题。如果婴儿是母乳喂养,那么,喂奶间隔的时间通常是4个小时,母亲正好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外出。

能自己照料孩子的话,尽量自己照顾,但是,若是实在不行的话,也不要担心因为请他人照顾,而觉得欠下什么债和人情,不管是因为请保姆而花掉很多家庭开销也好,还是因为请其他父母照顾宝宝而欠下人情债也罢。在头几个月里,对于父母来说,能从宝宝那里留出一些自由的时间很重要。

斯波克博士箴言:

对于那些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的,一想到恢复工作就会产生压力的母亲或是父亲来说,我想说的是顺应你的心情。如果情况允许的话,你就可以将产假延长,虽然这样做会带来收入上的减少或是损失,但是,总有一天你会由于做了这个决定而感到欣慰。宝宝到了大约4个月的时候,多数的母亲就已经和自己的宝宝建立起了稳固的关系,这时再回到工作岗位上,感觉就会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