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斯波克育儿经
8321000000055

第55章 宝宝怕生的心理变化

3个月大的婴儿,亲友来访时会手舞足蹈笑脸相迎。可是过了2个月等亲友再来访时,他会表现得又哭又反抗,并极力躲避。这是什么原因呢?3个月以内的宝宝,虽可以感知人脸的模样,可以逐渐辨认出陌生人和自己亲近的人,不过,却没有记忆保存能力,因此,在转眼之间便会忘记。可是到了5~6个月以后,宝宝开始出现记忆的储存能力,不仅可以区分亲人与陌生人,而且对于陌生人也会产生恐不安和惧感的感觉,于是会出现拒抱和哭闹的怕生现象。这种现象说明宝宝的感知能力和记忆能力在发展,是宝宝心理发展的一个正常过程,也是他一种天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而宝宝到了18个月以后,由于接触陌生人的机会增加很多,“见多不怪”,宝宝会逐渐消除他对陌生人的恐惧感,怕生现象便会逐渐消失。

如果宝宝到了幼儿期还怕生,那就得在父母身上找原因了。不少父母总是让宝宝生活在自己视野范围内,很少让他们与外界交往,怕他们在外面闯祸或是受欺侮,还怕他们染上疾病。加上现在家庭结构多为三口之家,居住情况多是独门独户,使宝宝与外人接触的机会很少,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惟有与父母在一起最安全”的心理模式,见到陌生人便感到恐惧不安。2岁以后的宝宝仍有怕生现象,那就得快速纠正,否则不利于他们心理健康发展。具体的做法非常简单,那就是“走出去,请进来”。增加宝宝与人交往的机会,扩大他们的交往视野与范围,不断地增强宝宝们的记忆和感知能力。带宝宝去小区里散步与游玩,与年龄相仿的宝宝一起玩耍等都是很好的举措。

害羞与怕生的原因

1.环境下的因素。环境可以说是最主要的因素,现代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居住形式为独门独户,平时一关自己家门,宝宝除了面对父母就再也看不到其他的小朋友或是他人了,长此以往,使宝宝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定性模式,认为只有与父母在一起最安全,从而产生“怕生”的情况。

2.深居简出,很少与外界接触。宝贝常被关在家中,很少与家以外的人见面沟通。或者父母本身就内向,不善于交际甚至有社交方面的缺陷与焦虑,很少有亲朋好友登门造访,父母要么以工作忙没时间陪为理由,要么在家里也常自己顾自己,而缺乏与宝宝对话、游戏、讲故事的这些事项。

3.教育。一些父母生怕宝宝在外面受到意外伤害,自认为“吓唬”是不让他出去的“最好”方法,结果他是不出去了,可是胆子也变小了。有的父母怕他在外面受到他人的欺负或跟他人学坏,认为还是将他关在家里更省心和安全等等,这些理由使本该属于宝宝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却被父母无情人为地给限制了。

4.遗传的因素。遗传是导致害羞的间接而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从宝宝时期开始,就可明显看到有些宝宝的确比较敏感,这可能是由母亲怀胎时的心理与身体上的压力所造成。父母本身天生个性属于害羞和内向,又缺少与其他朋友或是邻居联系的机会,相对的,也就会造成宝宝害羞和怕生的个性。

5.不快乐的童年。有些宝宝在童年时期,因搬迁或是父母离婚,亲人去世,转换学校,朋友的伤害等种种不愉快的经验,使宝宝们失去很多社会的鼓励,以致变成逃避和畏缩,没有勇气与陌生人相交。

6.缺乏社会经验。有些宝宝由于家庭背景或是父母忽略,在孤立与隔离或拘束的环境中长大,很怕与别的小朋友接触,无形之中就减少了宝宝与他人互动的机会,从而有严重害羞与怕生的倾向。也有些父母过于爱护宝宝,事事为他代劳,使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很难有与大家有接触的机会,自然也会产生害羞的心理。宝宝在“封闭式”的环境中生活,的确父母让放心了不少,宝宝既不会在外面闯祸了,也不会有意外的发生。可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时宝宝会出现有另外的一些问题,原本自然该在婴儿期结束的“怕生”一直延续到幼儿时期,甚至还会影响到他儿童和青年时期的个性。

7.处于心理发展中容易怯生的时期阶段。怯生就是见到了陌生人感到害羞,程度严重些的则更加明显,多数宝宝都有不同程度的怯生现象。正常宝宝在5个月前并不怕生,见到陌生人也很容易就笑,这是一个比较招人逗笑的时期阶段;6~7个月后的宝宝,见到陌生人就开始变得表情严肃,不怎么爱笑了,7~9个月的宝宝,见到陌生人则开始显得紧张和害怕。

8.天生气质的敏感与退缩。有的宝宝天生敏感,感受特别的敏锐,非常容易产生害怕的心理;有的宝宝接触陌生人或新事物时,表现为不易接近和适应性较弱,如刚上幼儿园的宝宝,不与小朋友玩,也经常不愿意去上。

9.宝宝有被取笑或嘲笑的经历。父母在无意或有意中损伤了宝宝的自尊心,增添了宝宝的强烈羞耻感。自尊心在宝宝两3岁时就开始萌发起来,而有的大人却将宝宝当成什么都不懂的“小傻瓜”,来取笑宝贝,使宝宝谨小慎微。

10.宝宝被暗示。有时父母怕宝宝被拐走或欺骗,经常教导宝宝不要与陌生人接近,吓唬宝宝不听话就让别人给抱走,令宝宝对陌生人产生过于紧张和戒备的心理;有时父母见宝宝不叫人就说“这宝贝很怕见人”,指责宝宝“不大方”,会使宝宝产生抵触的情绪。

斯波克博士箴言:

在宝宝3个月时,就可以和宝宝玩藏猫猫。在这个时候对于宝宝来说,不在他眼前的东西,就是不存在的。那时,你可以用丝巾蒙上他的脸,然后,将丝巾再从他的脸上移开,或者用丝巾遮住你的脸,然后移开,他一般会目不转睛地看与观察。这就使宝宝开始初步去理解,自己看不到的东西不是不存在,而是暂时看不见罢了。宝宝八九个月时,你就可以躲得远一些,比如躲在门后,藏到其他房间里,让他适应与你有一小段时间的分别。并逐步让宝宝对其他看护人建立起信任的关系,这样他便不会只缠着一父母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