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斯波克育儿经
8321000000053

第53章 0~1岁宝宝的认生现象

关于宝宝的认生问题,心理学家们将3岁以前的幼儿期称为“图谱时代”,也就是说3岁以前宝宝在认识外界事物时,他不是对事物的某些特征进行分析和辨认,而是将事物当作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图谱来看的。并且不同年龄的宝宝对陌生人的反应是不同的。父母可以通过观察这种宝宝们的这种反应,来了解宝宝们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认生情况。将有助于父母了解认识和学习宝宝的认生心理。比如2个月大的宝宝还不会注意到医生是做什么的,他的视线会越过医生的肩膀看着自己的母亲。而当宝宝6个月的时候,就知道很讨厌医生了,就知道医生是“坏人”了。

宝宝认生让母亲苦恼不已。其实在某一段时期内,几乎每个宝宝都会认生,认生是宝宝辨别能力、感知能力、记忆能力的开始,也是他人际交往能力获得发展的体现。在“认生期”宝宝可能会表现得很缠人,只要碰到母亲以外的面孔,哪怕是非常熟悉的人,他就会感到焦虑不安,如果有个陌生人突然接近他,他可能还会哭起来。所以,母亲如果碰到这样的情况,不必感到奇怪,更不要手忙脚乱,只要耐心地帮助宝宝度过“认生期”便可。

刚生下来的宝宝由于没有辨别人的面孔的能力,所以不会感到认生,没有认生的表现。而到了3~4个月以后,由于母亲或其他亲近他的人,反反复复不断地他眼前出现,这些面孔也就作为同一图谱不断地传入宝宝的大脑内部并留下了初步的印象,这也就产生了宝宝最初的记忆。往后,当熟悉的面孔再次出现时,根据已经建立的记忆而作出条件反射,宝宝知道母亲就要给他喂奶或是抱他时,因而表现出高兴活泼的神情,做出“认识人”的表现,这时候的宝宝对与母亲形象相近的,年龄差不多的,穿戴打扮一样的妇女也会表示好感。如果出现的是另外一张陌生的面孔,因为陌生人的“图谱”与宝宝大脑中母亲的“图谱”差别太大,宝宝就会因“认生”而做出又哭又闹或表示躲避的表现。

出生后3~4个月以前的宝宝还不会认生,父母可以在这个时候多带宝宝到更广阔的生活天地里去活动,接受丰富多彩的刺激,特别要让宝宝接触各种各样的人群,熟悉男女老少等各种面孔,尽量多地接受他们的交往与逗引,包括各种不同的奇特的玩具等等。对内向安静的宝宝更要有意创造与人接触的各种环境和条件,这些训练,也是决定宝宝日后是否会很认生的关键。

一般来讲,随着宝宝认识能力的逐步提高,认生的现象也会渐渐有所好转。有些父母认为“早认生”的宝宝比其他认生迟的宝宝更加聪明,但事实上,是否认生与宝宝的智能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一般医生的最爱4个月大小的宝宝,只要医生冲他们微笑或是对他们发出声音,他们便会发出咯吱咯吱的笑声。到了5~6个月时,宝宝就可能开始转变他们的想法了。对周围环境世界的认识能力就又提高了一步。可以很清楚的认识母亲的脸,一见到母亲就微笑,母亲要是突然从他的身边走开,他就会哭。对周围的人是持有一种选择的态度,当看到陌生人的面孔时就会变得非常敏感、躲避或是呆板,甚至会哭不喜欢陌生人抱他。这种行为我们大家都称它为“认生”。

对已经有了认生反应的宝宝,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要避免让宝宝们与陌生人接触,也不要逼迫或强制他们与陌生人交往,而应使他们与陌生人相互认识,使他们有一个慢慢适应陌生环境和陌生人的过程。例如,经常带他到亲朋好友家中进行串门,或是邀请他们来自己家中做客。此时,父母可以设计一些场景,如安排他们喜爱的玩具,糖果之类物品与这些陌生亲戚朋友同时出现的在宝宝的眼前,通过这样多次的体验并获得良好的刺激,慢慢地宝宝对陌生人的恐惧感便会逐渐消失掉。

宝宝在6个月以前,就能认出自己曾经见过的东西,我们之所以清楚这一点,是因为他们会用更长的时间盯着这些东西看。但是,他们似乎还没有思考的意识,并不知道那些事物究竟是陌生的还是自己所熟悉的。这是由于4个月的宝宝大脑思维部分——脑外层或者叫大脑皮层还没完全联系在一起。直到6个月的时候,大脑皮层的机能才开始渐渐的被完善。其中一种结果就是他的记忆力会得到显著的提高。他们能够清楚地分辨陌生和熟悉的事物,而且他们似乎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并且可以明白陌生的事物可能潜藏有一定的危险。从宝宝的反应过程里我们就可以观察到这一点。他一开始先是会盯着一个陌生人看,然后再看看你,然后又再看看陌生人。最后过几秒钟之后,他就开始放声大哭。

到了6~9个月时宝宝就变得更加聪明了,但是,他们仍然不善于依据过去的经验来判断和预测,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6个月大的宝宝通常就像只是活在“现在、当下”似的,所以,当一个陌生人出现在他眼前的时候,他不可以理解为什么眼前出现是一个陌生人,而不是一个自己熟悉的人,他对这种情况无能为力,也不可以判断这种情况会为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好处,所以,就只能表示抗议,或是只剩下哭闹了。到了12~15个月的宝宝,当胆怯和认生的感觉逐渐的不那么严重时,他才可以从平时经历中吸取经验,并且对将要发生的事情做出判断和预测。他可能会想:“我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但是,过去没有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所以我也不用恐慌,我可以对付这个陌生人。”

9个月大的时候,宝宝已经肯定地认为医生是个陌生人,所以会感到一些害怕。当医生靠近他的时候,他就会停止在母亲身上咕哝和蹬踹。他的身体一下子变得一动不动,眼睛则专注地打量着医生看,甚至是充满怀疑。这种反应大约可以持续上20秒左右。最后他开始尖声地哭喊。由于之前被打针时看到的就是这样的面孔,穿白色的衣服,严肃的面孔。他可能太清楚医生要对他做什么了,所以,又害怕又生气,就会哭起来。

9个月大的宝宝不但会对医生感到怀疑,对任何陌生和新鲜的事物都会让他产生焦虑。甚至是母亲的一顶新帽子也会让他感到极度的不安。如果宝宝已经习惯了父亲留着胡子的样子,那么,刚把胡子刮干净的父亲也会让他感到紧张和不安。这种表现被称为“陌生焦虑”。这是一种令人感到非常有趣的现象。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改变,让宝宝从喜欢所有的人一下子开始变得如此的多疑和烦恼呢?

有些宝宝(大约14%)会对陌生的人和事物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当他看见意料以外的人和事物时,即使是很小的婴儿也会心跳加快,而且在整个的儿童时期,他们都会表现出过度地谨慎和小心。就拿刚开始学步的宝宝来说,他们在进入一个新环境之前,往往需要踌躇很长的时间。这种性格特点有时被非常形象地称为“慢热”型性格,当然,这种性格是天生的,来自于他大脑独特的运转方式,而不是父母早期培养的结果。需要了解的是这并不是一种病,也不需要进行任何的纠正。

斯波克博士箴言:

并不是所有的宝宝都有认生表现,一般宝宝的认生有一个逐渐显现的过程。宝宝起初并不认生,他们的认生更多的是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渐渐开始有的。如果一个宝宝在半岁左右,对陌生人和陌生的环境感到异常敏感,就应当避免让宝宝受到惊吓,让陌生人与他保持一定的距离,直到他对这个人开始变得熟悉为止。但是,也不是不让他见陌生人,只是需要一段时间来反复接触,使他满面熟悉,这样做会使得慢热的宝宝变得更加轻松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