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斯波克育儿经
8321000000025

第25章 不必因内疚而有求必应

有很多父母由于太爱宝宝了,所以,总是在宝宝面前显示的很好说话,几乎宝宝要什么都答应给他买什,有一天要是不能满足宝宝的要求,就会觉得内疚,因此,越发的有求必应。这样在不知不觉间纵容了宝宝,到最后却发现宝宝一旦得不到他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变得特别逆反,轻则哭闹,重则还要闹地离家出走。而这样做的父母却不知道自己这样的行为,只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那么,这错位的一切,还可以纠正吗?

有的宝宝早已经习惯了随心所欲、颐指气使的性情。在日常里也总是会因为一点小事,就莫名其妙的发脾气。比如,宝宝闹着要转学,可你往往终于帮他找到了一所新的学校,钱也交了,手续也办了,然而他又改变了主意,不转了,又要回到以前的那个学校去上学。父母只好依从,可是他刚刚坚持了几个月,可能又不读了,说要做这或是做那,谁也拦不住他。父母被弄得焦头烂额,就弄不明白了,他从小一直都是很听话的,要什么也都满足他。一家人一直很和睦,为什么现在会变成了这个样子?甚是不解。

面对类似困境的父母们就要反思一下了,宝宝在小的时候,你是不是经常有求必应,说话总是很算数?是不是经常把答应宝宝的事情记得一清二楚?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是错在父母了,因为你要是在他们小的时候就开始,事事都满足他们的愿望和要求,事事都有求必应的话,他转三十次、五十次学校也都是有可能的事情,因为他们已经过惯了“富裕”的日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哪里知道你做父母的为难和苦衷。因此,从他们小的时候,就不能让他们事事顺心,要适当地安排些挫折让他们承受,将来长大了他自然不会变成不懂事的孩子。所以,终归问题还是出在了做父母的身上,是由于父母的有求必应而导致。

还有许多为人父母者则担心,因为自己工作忙碌,自己可以给宝宝的时间少了,因此时常感到负疚,这其实是一种要求完美的极端心理。对为人父母者来说,最糟糕的就是不能接受自己在抚育宝宝方面的一点点缺点。每个人时不时地都会犯一点错误,成为“完美父母”只是一种幻想。事实上,成为个能掌握分寸的父母就足够好了。这样的父母不会将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宝宝,而是可以合理地分配时间,围绕着他们生活的3个重心:夫妻关系、父母角色和职业发展。

陪伴宝宝也可以兼顾自己的生活。完美主义的父母常常在计算自己花在宝宝身上的关爱和时间,总觉得自己的付出不够。事实上,并不是说,作为父母就必须整天忙于照顾宝宝。只要和宝宝处在同一空间,即使再忙自己的事情,宝宝都会感到父亲或母亲是和自己在一起的。比如,在看书或写东西的时候,将宝宝放在脚下的地毯上,这也是一种和宝宝相处的方式。避免负罪感和希望弥补的想法,负罪感对宝宝有害而无益。当父母认为自己没有给宝宝足够的时间和关爱,就会觉得亏欠宝宝。于是,对宝宝的任何要求都不拒绝,不敢让他们失望,或试图用各种礼物进行弥补,以消除自己的罪恶感。由于有负罪感的父母,在宝宝面前不敢表现出自己威严的一面,无法为宝宝制定有利于其成长的规则,所以,无法很好地教育自己的宝宝,而宝宝也无法学习如何尊重他人。

因此,顺其自然地接受这一段生命历程,是很有必要的。为人父母,在外部时间上都是一样的,自宝宝出生那一刻起,你身份就已经完全明确了。可是在心理上要真正进入角色,而且是正确的角色,每个人的情况却又不同。对于有些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怀胎十月,父母与宝宝即已血脉相连,等到宝宝出生之后,更是对之疼爱有加。可是对于另外的一些人来说,并不知道其中的任务艰巨,一方面,要面对自己的生活、工作上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另一方面,扮演父亲或是母亲的角色仍是生硬的,甚至是有些不知所措的。这一点在男人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因为宝宝并不孕育在他们的肚子里,许多男人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个父亲,往往都要晚于宝宝的出生,因此,会有不正确的角色心理产生。法国哲学家丹·马尔盖写了一本《父亲》,以自己的心路历程证明了一个男人成为父亲绝非自然而然:“你们有没有梦到过自己换上一身戏服,忽然间出现在了剧院的舞台上,然后,面对许多的观众,却不知道要自己扮演什么角色?这就是一个男人拥有了一个宝宝所要面临的境况。”因此,如果自己是“慢热型”的父母,也不必自责,顺其自然地接受这段生命历程就好。只是心态要放平稳些,不必因内疚而有求必应。

不过,无论是哪一类型的人成为父母,都是一次生命的探险,一种心灵的启蒙,一段全新的旅程。父母用心与宝宝建立联结,帮助宝宝顺利的长大成人,而在这一过程中,宝宝其实也在用自己的需要、用自己的成长,培养一个女人或是男人成为一个母亲或是父亲。

勇于承担,同时允许自己不时地犯错。现在许多人感到自己越来越难扮演好父亲或是母亲的角色。有些人害怕或是不愿承担为人父母的责任,原因其实是内心的恐慌,或是儿时父母过于严厉的态度所带来的强烈冲击,正是这种心理上难以抹去的印痕。一个人越是美化父亲的高大硬朗和母亲的温柔完美,他就越觉是承受着严格的评判,越是觉得自己没有资格作好父母。即使年岁过三十以后,也还是会认为自己不能胜任和承担较多责任和职务,包括为人父母——他在潜意识中认为,这样的角色是留给自己父母的,因而常常选择逃避。

斯波克博士箴言:

对自己宽容一些是必须要尝试的。拒绝承担责任本身就在潜意识里隐藏着对完美的幻想。因为父母从没有对自己感到十分满意过,所以,自己的潜意识也总是会认为:“要父母爱我,我就必须要做到完美。如果我不负责任,那么,他们也就不会知道我是不完美的。”对此也就需要认识到这个世界上,不会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和事,因此,偶尔犯错误比总是逃避责任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