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不被嘲笑的梦想是不值得去实现的
82874000000009

第9章 倾家荡产打造“贪吃”梦想

“1,7,0”,呆望着这三个数字,张同金心头像压了一座大山,苦不堪言。因为在数字后添上“万”字,就成了他的欠债总额。从批发小百货生意坐拥数百万身家,到欠债超过170万,张同金只经历了短短两年。

艰难走到这一步,并非他不善经营,也非他嗜赌成性,输光家产,而是“贪吃”造成的。因为贪吃,张同金把战友偶然的一句话当成了梦想去追求,不惜倾家荡产。

十多年前,张同金是一名军人。每次探亲归队,他的随身行李里都少不了一个被他视若珍宝的包。一次,同座乘客指着那个包小声说:“小伙子,随身带这么多钱,你胆儿太大了吧!”

不知怎样回答的张同金,在愣神片刻后,轻轻打开了那个包。看着被打开的包,乘客一脸惊讶:“这么多煎饼!你卖煎饼的吗?”

那人说对了一半,包里装的确实是厚厚一摞煎饼。但错了另一半,张同金不是卖煎饼的。不卖煎饼,带那么多煎饼干吗?这得从张同金贪吃的嗜好说起。他是山东莒县人,从小爱吃口感筋道的煎饼。但参军后,这个喜好很难及时满足,部队可不是想吃煎饼就能吃到的。为弥补一年半载吃不到的遗憾,每次探亲归队,张同金都会带上一大包煎饼。

他带去的煎饼,战友们都抢着吃,称赞有加。这让他感到很自豪。但每次战友们都意犹未尽,他们都觉得煎饼很好吃,但就是太少了,不过瘾。张同金解释说:“煎饼都是手工烙的,一张张烙,很是费时费力。”有战友插嘴道:“有煎饼机就好了,肯定比人工快。”

战友的异想天开,让张同金心里一动:“如果我能造出煎饼机,想吃煎饼按下开关就成了。”随即他又觉得,“哪那么容易啊!”

张同金造煎饼机的梦想还没来得及细想,便退役并被分配到莒县柠檬酸厂发酵车间上班。但这个班,他只上了29天便成了下岗工人。张同金不甘接受生活摆布,从做熟食、大米等小生意开始,后发展为小百货批发。但他并未满足,接下来5年多,在诚信经营下,他成功代理国内10多个品牌,身家积累到了数百万,成为莒县声名在外的百万富翁。

一位战友到莒县出差,张同金以“地主”身份热情招待了他。看着满桌子丰盛的菜肴,战友一脸怀念:“还是你当初带的煎饼好吃!”

战友的感叹,倏然间激活了张同金造煎饼机的梦想。这些年,他贪吃煎饼的喜好从未断过。而且他发现,周围很多人都喜欢吃。但而今城里人很少有烙煎饼的,大家都觉得麻烦费事。而在农村地区,煎饼大都是老年人在做,产量低,卫生也得不到保障。“如果有仿手工智能煎饼机,一定会得到煎饼爱好者喜欢。”张同金越想越兴奋,觉得煎饼机大有市场。

随后,张同金走上了制造煎饼机的路。他和战友合资开了一家工厂,专门研究制造煎饼机。对从未搞过发明的人来说,想要凭激情搞出灵光一现的发明,这就像让刚出生的婴儿去和博尔特比百米赛跑,结果可想而知。不管张同金有多大激情,制造煎饼机的道路都充满艰难坎坷。因为张同金太专注煎饼机,他的小百货批发生意便被搁置了,几十万积压货品在厂库里发霉烂掉。即便如此,想起煎饼那让人令人垂诞欲滴的味道,张同金没有任何止步的想法。

他的煎饼机制造厂聘请了一位高级工程师,还有18名工人。在总结优化烙煎饼的各个步骤基础上,经过一次又一次尝试,张同金梦想的煎饼机终于造出来了。望着崭新的机器,他仿佛看到吃货们手拿煎饼机烙出的煎饼,美美品尝的画面。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张同金的兴奋心情未能维持太久,便被沉甸甸的现实打击得体无完肤。

首批煎饼机投放市场后,并未赢来他预想中的喝彩。不仅如此,卖出去的3台6盘鏊子煎饼机还被全部退货,直接损失超过40万元。加上建厂、前期研究开发等费用,张同金在将做小百货生意赚的家产花个精光后,还欠下了170多万元外债。厄运并未就此结束,看不到希望不想再亏下去的合作伙伴也退了股,工程师和工人尽皆辞职。原本热火朝天的煎饼机制造厂,一夜间只剩下张同金孤零零一个人。

看着空荡荡的厂房,他有些茫然:“我该怎么办呢?是回去经营小百货,还是坚持造煎饼机的梦想呢?”转身经营小百货,没有本钱,坚持梦想,又没有资金,似乎走哪一条路都走不通。张同金无所适从,下意识地将手放进了衣袋里。

一张带着热气的煎饼碰触到了他的手。掏出那块煎饼,他狠狠咀嚼着,味道依旧那么美。顿时,张同金坚定了主意:“这或许是天意吧!”

他决定孤注一掷,将最值钱的家产——那台在莒县刚上市就买下的新式帕萨特卖掉。一个人坚守在煎饼机制造厂,张同金坚信会拨开云雾见青天。他仔细研究之前生产的6盘鏊子煎饼机,并广泛征求退货客户的意见,发现了它们的最大问题:能耗大,效率低。这样的煎饼机被嫌弃、被退货,不怪客户。找到症结后,张同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继续坚持一年多,饿了吃煎饼、渴了喝自来水的情况下,张同金终于造出了75厘米单鏊子仿人工智能煎饼机。新煎饼机克服旧煎饼机的问题,以能耗少、效率高等优势,赢得了客户青睐。

张同金煎饼机制造厂生产的30台75厘米单鏊子仿手工智能煎饼机,一经投放市场便销售一空,成了抢手货,同时他还接到了来自河北、日照和临沂等地的大量订单。未来,在张同金的坚持下,露出了美丽迷人的笑脸。

因为贪吃煎饼,张同金在战友点拨下,灵光一现,萌生了制造煎饼机的想法,即便到倾家荡产的地步也没有放弃。最终,成功走向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