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魂之光
8274200000062

第62章 钟世斌“生是革命人,死做革命鬼”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这首著名的词是在1934年4月下旬,毛泽东视察中央苏区会昌县文武坝后,于是年夏挥毫写下的,描绘的是当时会昌县蓬勃向上、充满生机的大好革命形势。这一形势的取得与当时粤赣省苏主席钟世斌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钟世斌,1905年出生,江西省兴国县高兴镇石子陂人,年幼丧母,家境贫寒。父亲知道不读书的苦楚,节衣缩食,送钟世斌读了四年半私塾。1918年,13岁的钟世斌终因无力支付学费,不得不离开私塾,跟父亲务农兼学做竹笠。

1928年,赣南地方红军第七纵队打游击来到钟世斌家乡。钟世斌很快被这支队伍吸引住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决定投奔红军。参加红军后,钟世斌先在红七纵队当侦察员,后来又当了乡农协主席,参加了兴国暴动及当地农民运动。由于他表现突出,获得了组织的信任和重用。钟世斌先后担任了兴国县高兴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县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长、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并于1930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2年1月,钟世斌任兴国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后,积极工作,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在经济建设、文化教育、扩红支前、优待红属、购买公债、妇女工作等方面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成为全省苏区模范。中共江西省委在检阅1932年全省工作报告中,称赞兴国县“在革命竞赛中有着最好的成绩,获得了光荣的全省总锦标”。 1934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赞扬说:“兴国的同志们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值得我们称赞他们为模范工作者”。并发出号召“要造成几千个长冈乡,几十个兴国县”。 就在这次大会上,毛泽东欣然给兴国县的代表题写了“模范兴国”四个大字,以表彰兴国的贡献。

钟世斌在兴国的工作得到了广泛认可。1933年3月,钟世斌调任闽赣省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并兼任土地部长。同年8月16 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第四十八次会议决定成立粤赣省,辖于都、会昌、西江、门岭、寻乌、安远、信康七县。会议决定调闽赣省土地部部长钟世斌任粤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9月6日在会昌县城东北彭迳村召开七县临时代表会议,成立了粤赣省苏维埃临时执行委员会,全面展开了苏维埃政府的各项工作。1933年12月23日,粤赣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会昌林岗坝陈屋祠堂隆重开幕。通过大会选举,钟世斌被选为主席。

钟世斌任省苏主席期间,将兴国模范县经验成功运用到各项工作中,组织劳动互助组、合作社,发动妇女参加农业生产,狠抓水利,开垦荒地,扶持钨矿生产,组织对外贸易,开展节省运动;加强地方武装的军事政治训练,开展游击战争,挺进敌人侧面和腹背去袭击敌人,开创敌人后方游击区域,加强白区工作,配合红军作战,消灭一切敌人;高度发扬工农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广泛地开展经济建设,加紧筹款工作,集中公债和公粮,保证对红军物质上的供给;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扩红突击运动,动员一切力量支援革命战争,为确保完成扩红任务,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优待红军家属的决定”,各地成立耕田队,解决红军家属的劳力及其他一切困难。至1933年12月底,仅会昌、西江、门岭三县就扩大红军6000余人,西江县在1934年红五月扩红突击运动中成绩显著,名列中央苏区第二名,受到中央的表彰。为保障红军给养,支援革命战争,全省开展推销公债、征集粮食突击运动,截至1934年4月25日,全省推销公债376901元,征集土地税金5099元,征集粮食57673担,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

钟世斌的工作作风和取得的成绩深受毛泽东赞赏,钟世斌也和毛泽东结下了不解之缘。1934年4月下旬,毛泽东到会昌县文武坝视察中央苏区南线。钟世斌陪同毛泽东视察。毛泽东问他:“喝过几年墨水?”钟世斌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主席,我只读了四年半私塾。”毛泽东笑着说:“四年半,不错嘛。有人说山间出马列主义,我还要说,山间出省主席,出状元郎。了不得啊!”

长征前夕,毛泽东在于都县北门何屋居住,钟世斌与毛泽东同住一个屋子。毛泽东生了病。那时,医疗条件很差,毛泽东的病几天不见好转。钟世斌心急如焚,到处求医问药,主动协助卫生员钟福昌熬药烧水,悉心照料,使毛泽东很快恢复了健康。毛泽东深受感动,对此事一生不曾忘怀,多次提起。

由于毛泽东失去了对军队的指挥权,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上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苏区面临丢失的危险。1934年8月,钟世斌临危受命,调任赣南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与省委书记钟循仁等一起,根据中央指令,圆满完成7000名扩大红军任务,大力筹集粮食和军需物资,掩护和支援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在于都集结突围。

毛泽东很关心钟世斌的安危,一次在和钟世斌谈话时,借用唐代诗人罗隐“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的诗句,告诫钟世斌要做好留守苏区严酷斗争环境的精神准备。钟世斌当即表示:“任凭东西南北风,世斌不做摆头翁。”并在毛泽东面前立下了铮铮誓言:生是革命人,死做革命鬼,决不因环境变化而失节。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渡过于都河开始长征,钟世斌奉命留在苏区打游击。同年12月,中共赣南省委在于都小溪召开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分局书记项英的指示,赣南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合并,组成赣南团,决定由吴兰甫任团长,钟世斌任副团长兼第二支队政委。会后,钟世斌率部到信丰、南康、赣县边境开展游击斗争。1935年2月,第二支队在信丰、南康、赣县边境遭到国民党军重兵包围,血战七天七夜,当部队转移到金鸡野猪窝时,遭敌人伏击,队伍被打散,钟世斌不幸被俘。

钟世斌被俘后,被押解到吉安监狱。与周爱民在牢房里相会,两人不胜惊喜。钟世斌对周爱民说:“老周,我在毛主席面前发过誓,生是革命人,死做革命鬼,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战斗到底。”钟世斌说到做到,虽多次身受酷刑,但宁死不屈,从不吐露真情,只承认自己是名普通战士。敌人抓不到证据,只好把他押送回兴国。途中他伺机潜逃成功,只身踏上了去湖南寻找长征队伍的征途。不幸在泰和县严兴渡口与叛徒袁澄清相遇,被其出卖再次被捕,落入残暴的地方还乡团手里,当即遭到杀害,时年30岁。

(撰稿张庆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