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魂之光
8274200000052

第52章 从绿林好汉到红军将领的段起凤

段起凤(1893—1933),出生于江西省永丰县潭头乡芹菜坑绿茅坪村的一个佃农家庭,又名段月泉,乳名万古,在兄弟五人中排行第五。其父段新宙是一位远近闻名的武术师傅,靠租种地主富农的土地维持生活。由于家境贫穷,为了谋求生计,父亲将五个男孩打发学手艺,段起凤从小学做裁缝。跟着师傅学裁缝,走村串户,扩大了段起凤的生活面,使他更多地了解到人世间的不平。他看到少数人不劳而获,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而多数人终年劳累,却不得温饱。对人间这种不平的憎恨,促使了段起凤叛逆性格的形成。

青年时代的段起凤,中等个子,长得粗腰浓眉,有一副好身架子,可是却混不到一个温饱。在找不到出路的情况下,他萌发了组织封建帮会的念头。开始他结拜了七兄弟,自称老大,用棍棒练武,因此又叫“棍子会”。后来他远走福建,参加了封建帮会——“三点会”。几年后,他从福建带领30多名“弟兄”返回江西,在兴国东村蜈蚣山一带打家劫舍,夺富济贫。不久,他又在信丰、安远一带当了一年兵,在部队中串通了二三十个“弟兄”带着枪支、子弹离开队伍,继续以兴国蜈蚣山为据点,在兴国、永丰、吉安三县边界活动。他们占山为王,推崇江湖义气,专抢土豪大户的财物,成为这一带势力最强的绿林武装,把这里的土豪劣绅地主老财们搅得无一日安宁。

土豪劣绅们对段起凤恨之入骨,他们千方百计要捉拿他,但总捉不到。有一次虽已捉到,并戴上手铐脚镣,他却有法子逃了出来。于是乡间出现种种传说,有的说他力大无穷、武艺高强,有的说他行走如飞,还能飞檐走壁、使缩身法。土豪劣绅们对他无可奈何。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员赖经邦回到家乡东固,秘密恢复党的活动,组建了东固工农革命军,准备举行武装暴动,但当时的枪弹较少,力量较小。段起凤的“三点会”虽然是一个“打家劫舍”的绿林团伙,但大多是穷苦出身的农民,有扶正锄邪的强烈愿望,是土豪劣绅的死对头。如果能争取到这支队伍,无疑能壮大革命力量。赖经邦提出收编计划,得到大家同意。

事有凑巧,赖经邦和段起凤又有着姻亲关系,他的亲姐姐赖观英就是段起凤亲哥哥段月亮的妻子。于是,赖经邦先派段起凤的三哥段月亮、堂弟段蔚林对段起凤进行说服教育,然后自己亲自出马。赖经邦对段起凤信心十足地说:“我来参加你们的队伍,行不行?”段起凤高兴地回答说:“那好哇!我正需要你这样有文化的人。”赖经邦又说:“我来可不当土匪!”段起凤奇怪地问:“不当土匪当什么?” 赖经邦斩钉截铁地回答道:“搞革命!”段起凤已有思想准备,也不含糊,慷慨激昂地说:“听你的,你说革命就革命,你当头头,你说了算!”

就这样,1927年10月,赖经邦收编了段起凤的队伍,他把这位“只服天管、不服地管”的绿林好汉拉到革命的阵营。段起凤把队伍带到了东固,参加了东龙游击队,并任副队长,走上了革命的光明大道。在赖经邦、段起凤的领导下,以东龙游击队为基础,在1927年11月12日举行了东固暴动。12月下旬,东龙游击队与永吉游击队会合,根据赣西特委的指示,这两支队伍合并成立江西工农革命军第三师第七纵队,并在东固养军山召开了盛大的成立大会。纵队党代表先为詹天龙,后为曾炳春,纵队长开始是吴江,后来是段起凤。

在赖经邦等共产党员的教育帮助下,段起凤开始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他懂得了什么叫阶级,什么叫剥削,什么叫共产主义,明白了共产党员要为穷人翻身求解放的道理,并决心为此而贡献自己的一生。1927年底,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组织的教育培养下,段起凤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工作非常积极。他带领第七纵队到吉安、吉水、永丰三县边界游击时,除给当地反动派以沉重的打击外,还注意做发动群众、帮助建立农民协会和农民武装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这些地区革命斗争的发展。段起凤成为远近有名的农民领袖、革命的播火人。当年群众在一首歌谣中讴歌他是革命的“起根发苗人”。

1928年7月,吉安县长邹松纠集吉安、吉水、永丰、泰和、兴国等县靖卫团,向东固革命根据地发动了所谓的“五县会剿”。敌人以数倍于我的兵力进攻,妄图一举扑灭革命的熊熊烈火。敌人声称:“只要七纵队接受改编,可以一律不咎既往。”段起凤等得知敌人的诡计后,决定将计就计,派人与邹松进行谈判周旋,假装接受改编,并约定了下山接受改编的时间。当第七纵队进入东固东坑时,敌人还摆开架势列队欢迎。立场坚定的第七纵队战士接近敌人时,突然开火,敌人猝不及防,丢枪弃盔,一片狼藉。敌人的“五县会剿”被第七纵队机智地粉碎了,从此,反动地主武装不敢轻易到东固骚扰。

1928年8月,段起凤、曾炳春率领第七纵队与李韶九、金万邦率领的第九纵队一道,游击于分宜、安福、新余各县,队伍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为了更好地提高指挥员的军事、政治素质,增强部队战斗力,9月,两纵队奉中共赣西特委之命,开赴吉水阜田进行短期休整,并在赣西特委秘书长李文林的主持下,进行改编,正式成立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二团,李文林任团长兼党代表,段起凤任副团长,曾炳春任政治部主任,刘泽民任参谋长。从此,赣西地区有了第一支团一级的地方红军部队。

1929年2月初,红二团辗转战斗到了兴国莲塘。这时,赣南的武装斗争有了较大的发展,建立了第十五纵队和第十六纵队。红二团和第十五、第十六纵队在莲塘会师后,在中共赣南特委的主持下,讨论了部队改编等问题,决定以两纵队为基础,吸收莲塘一带的赤卫队员,并从第二团抽出100名左右的党团员和战士作为骨干,成立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四团。2月15日,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四团在兴国莲塘圩正式成立,段起凤任团长,金万邦任党代表,刘泽民任参谋长,全团共400多人,300多条枪。段起凤在党的教育培养和革命战争的考验下,政治上、军事上逐渐成熟起来,从一个绿林好汉成长为红军指挥员。

1929年1月,井冈山的红四军主力由朱德、毛泽东、陈毅率领离开根据地,出击赣南不顺利。红四军前委决定前往东固革命根据地,于2月17日到达。段起凤早就知道毛泽东、朱德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事迹,内心十分钦佩,得知他们来到东固的消息十分高兴,率领第四团和第二团从兴国急匆匆跋涉赶到东固迎接。1929年2月22 日上午,东固根据地的红二团、红四团与井冈山下来的红四军在东固螺坑石坵河洲上举行了会师大会。毛泽东、朱德在会上作了讲话,毛泽东称赞“四军是铁军,二、四团是钢军”,朱德勉励红二、红四团战士加强团结,遵守纪律,努力学习政治、军事和文化,不断提高战斗力。和毛泽东、朱德的会见,使段起凤大开眼界。他从毛泽东、朱德的讲话中,了解到党的六大精神,了解到目前形势、党的任务和斗争策略,从而进一步明确了革命的方向,坚定了革命的信心和决心。后来,井冈山失守,红四军决定到闽粤交界处游击,向南开辟新区。段起凤率领部队一面配合红四军战略出击,前往兴国一带活动,牵制敌人;一面采取飘忽不定的游击战术,公开的武装斗争与秘密割据相结合开展活动,同兄弟红军互相配合,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巩固和保卫了东固革命根据地。

段起凤的勇敢善战和对党的忠诚,受到了群众的称赞,得到了党的信任,他身上的担子也不断加重。1929年6月,奉中共赣西特委指示,成立红二、红四团行动委员会,李文林为书记,鄢日新为总指挥,段起凤继续任第四团团长。10月,东固区苏维埃政府诞生,开始由罗宗清任主席,年底由段起凤接任主席。1930年3月,赣西南党的第一次代表会召开,段起凤当选为赣西南特委候补委员;6月,根据党中央命令,成立直属中共中央军委领导的全国各根据地红军统一指挥机关——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朱德、段起凤等17人为委员。1930年10月,红一方面军打下吉安,段起凤任红一方面军赣西南办事处主任。

段起凤参加革命后,觉悟不断提高,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屡建战功,成长为一名勇猛善战而又沉着冷静的优秀红军指挥员,为创建东固革命根据地和红二、红四团作出了大贡献。赣西南特委常委兼军委书记、东固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李文林在段起凤的干部履历表中写道:“他对党非常忠实、工作能力很好,并且绝对服从党的命令,执行党的工作。”

1931年,由于“左”倾思想泛滥,肃反扩大化,段起凤被指控为“AB团”分子,被迫躲进深山藏匿半年之久。1933年2月被捕,备受酷刑折磨,5月30 日被作为“AB团”首要分子杀害于公略县(今吉水县水南乡)。1945年,中共七大为他平反昭雪,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撰稿朱文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