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魂之光
8274200000101

第101章 爱国高僧钟循仁

钟循仁,1905年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高兴乡高多村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私塾先生,从小在父亲办的私塾里念了三年书,后来也成一名私塾先生。由于受当时进步思想的影响,钟循仁看到旧中国的黑暗统治,看到劳动人民的疾苦,就立志要做出一番革命事业来。有时候,他又觉得报国无门,志同道合的人少,心中郁闷,经常忍不住跑到村里最高的山顶上仰天长啸,因此得了个“循仁癫子”的外号。

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时期。钟循仁在陈奇涵、胡灿等兴国籍共产党员的影响下,终于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依着他较高的文化知识和威望,积极发动群众组织农民协会,开展分田抗债斗争,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于同年冬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赤卫队长、游击大队大队长,中共长迳乡党支部书记、高兴区区委书记。

1931年2月,蒋介石调集2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二次“围剿”。为加强对兴国县革命斗争的指导,钟循仁调任中共兴国县委工作巡视团团长,他积极发动青年参军参战和广大群众支前,工作表现出色,第二年2月担任了兴国县委书记。1933年3月,接任公略中心县委书记。同年9月任中共永丰中心县委书记。1933年冬,钟循仁调任中共粤赣省委执行委员会委员。1934年7月,中央决定成立赣南省,任命钟循仁为中共赣南省委书记兼赣南省军区政委。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国民党第五十二师9000余人向闽赣省苏区进行“围剿”,由于省军区司令员宋清泉、政治部主任彭祜和参谋长徐江汉等人奉行“左”倾军事路线,命令部队备足粮食,坚守城池与强敌拼消耗,致使闽赣反“围剿”节节失利,武装力量不断遭到损失。建宁、泰宁、资溪已被敌人占领,泉上已是兵临城下,随时都有被敌人占领的可能。整个闽赣只剩下宁化、清流、归化(今明溪)三个县,澎湃、太雷两县的区、乡苏维埃所在地的宁化县城,夜间也常常有特务骚扰,宁化城里的群众外跑很多,加之敌人封锁,整个城区商业萧条,私人商店无法营业。宁化全城仅有三家公办合作社卖些普通商品,连火柴、食盐、煤油等生活必需品也很难买到。就在这种危急的形势下,1935年1月,钟循仁接任闽赣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钟循仁上任后,面对这种危局,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做出三条决定:一、以省苏维埃名义颁发布告,发至各县、各部队,号召和动员外跑群众回家搞秋收、冬种。二、派出游击队越过敌人封锁线,到夏茂、白莲搞些食盐供应群众,同时组织群众用樟脑油点灯照明,熬硝盐。三、召开县、区、乡苏维埃主席扩大会,布置粮食征购,保证前方用粮,动员逃兵归队,打击和防止敌人骚扰、破坏。

在斗争形势极其恶劣的情况下,闽赣革命根据地的广大军民在省委的领导下,坚持不屈不挠的斗争。然而,宋清泉、徐江汉、彭祜被险恶的战争环境吓破了胆,他们对革命悲观失望,暗中策划叛变投敌阴谋。一天早上,仙游县保安团一名自称姓陈的便衣特务上山来,宋清泉、徐江汉同这个特务秘密谈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军区司令部就派杨良生跟那名特务下山。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杨道明知道这些人的行迹后,感到十分怀疑,预感一场投敌叛变的恶剧将要发生。于是,他立即与钟循仁交换了意见,决定部队马上向山顶转移。钟循仁立即召集宋清泉、徐江汉、彭祜等人边行军边开会,对他们悲观失望、动摇革命的错误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部队刚到山顶,山下枪声大作,永泰县保安队已到山脚。国民党保安团步步逼近,下午,一个国民党军官模样的人带着两个士兵,抬着一头大肥猪上山来劝降。这件事情又被钟循仁发现,钟循仁说:“国民党又来诱降了,连慰劳品也带上山来。”于是,又紧急召集宋清泉、徐江汉、彭祜、杨道明、陈长清等人开会,会上,宋、徐、彭三人和前次会议一样一言不发,根本不理睬,由于他们的抵触和沉默,两次会议都不欢而散。在紫山上,宋、徐、彭三人在部队中制造谣言,煽动大家说:“现在大家没有饭吃,没有供给,我们暂时诈降,先解决目前困难,以后有机会再反过来。”

5月8日清晨,钟循仁和杨道明起床时,发现军区驻地静悄悄,部队开拔了。他俩感到问题严重,山沟里只剩下由闽赣省党政军改组的工作团和30多名掉队的战士。原来宋清泉、徐江汉、彭祜连夜把部队带到仙游投敌去了。随后保安团包围了工作团机关干部和少数武装。工作团多是文职人员,没有战斗经验,在激战中当场被打死20余人,被捕10多人。钟循仁、杨道明和闽赣省政治保卫局局长陈长清等9位同志隐蔽在大森林中没有被敌人发现。

夜幕降临了,9位同志摸黑来到嵩口玉湖的一座大山里,这时天已亮了,他们只好隐蔽下来,待晚上再走。到了晚上,他们又从山上摸到山脚,向一户老百姓买一点地瓜米充饥,同时还拿出一点钱恳求这位农民替他们带路,这位农民很爽快地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到玉湖要过渡才能到嵩口。为了防止暴露目标,他们分两批过渡,没想到在第二批过渡时,被设在溪边一座国民党碉堡里的敌人发现并开枪射击,有两位同志腿部负伤,被老百姓搭救隐蔽在山上养伤,剩下7位同志冲了出去,隐蔽在玉湖至东坡之间一座大山里,几天后又到月洲山上隐蔽,然后,从月洲再到小白杜。在人地生疏、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陈长清等5位同志提出要回赣东北去。而钟循仁和杨道明是兴国县有名的革命者,早已家破人亡,而且国民党到处悬赏捉拿他俩,只好与他们分手。 至此,闽赣省委、省苏消亡。

此后,钟循仁化名黄家法,杨道明化名谢长生,毫无目标地往永泰西面走去,到了同安镇西安村发现路边有座寺庙(九座寺)。钟循仁和杨道明商量:现在我们俩到此人地生疏,身无分文,语言又不通,不管是借宿、要饭都会引起他们的怀疑,不妨在寺中暂住一时,再做打算。寺里的和尚妙智法师倒有几分同情,但考虑九座寺过往行人多,有所不便,怕给寺庙带来麻烦,就介绍他们俩到永泰与尤溪交界的闇亭寺去。钟循仁和杨道明按照妙智法师指点的路,于1935年农历四月十八日到了闇亭寺。闇亭寺的住持品香法师见钟循仁和杨道明是两个不寻常之人,不像要真正出家的人,不肯接收,经过再三恳求,才把他们收留。

农历四月二十日入寺后,经过两个月的考验,于农历七月四日,品香法师为钟循仁和杨道明举行出家削发仪式。钟循仁法号妙圆,杨道明法号馨杨,众僧向他们道喜,他们只是合掌回礼,说不出一句答词。出家后,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他俩一直沉默寡言,更少和外人接触。这一切举动引起品香法师的猜疑,久而久之,见品香法师为人厚道,他们才告知自己的身世。他们出家39天,品香法师去世,妙玄法师代管。1939年妙玄被辞退,觉音老和尚让杨道明当闇亭寺的住持。

1943年农历八月的一天,闽中地下党有两位同志去尤溪活动,路经闇亭寺,钟循仁、杨道明在简短的谈话中察觉对方身份,想午饭后与他们细谈,可没想到,午饭后他俩即离开闇亭寺去尤溪。他们盼望寻找党组织的希望又破灭了。

1945年6月,永泰游击队经过“六角坑”渡口时,击毙了国民党永泰县保安队一个分队长。永泰县警察局捕风捉影,把全县有怀疑的人统统抓起来,杨道明也被拘捕关进了永泰监狱。 紧接着,永泰警察局又追捕钟循仁,钟循仁闻讯马上逃离闇亭寺。先逃到德化县戴云山中隐蔽,后转到莆田市广化寺,没想到国民党又派兵到广化寺搜捕,幸得寺僧们的保护,钟循仁才得以脱险。在抗日战争中,汪精卫公开卖国投降,八路军对日军发动了百团大战,钟循仁心情无比激奋,挥笔赋诗一首:

连天炮火彻东西,抗战频惊午夜鸡。

救济灾民输白米,悯怜壮士募寒衣。

捐躯尽节真堪羡,卖国求荣实可悲。

残酷战争何日罢,征旗化作太平旗。

1948年钟循仁又逃到闽侯县雪峰寺,直到1949年7月才回到永泰闇亭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钟循仁心潮滚滚,很想给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写信,盼望见到与自己并肩战斗的战友。但回想起自己领导的闽赣省的失败,加上自己已出家,没有脸面去见中央领导和家乡父老,愧对党和人民,决心埋没一生。他积极带领寺内僧人响应政府号召,开荒种田,自食其力。在他的带动下,使一个全靠迷信吃饭的寺庙,曾获得福建省佛教协会生产交流会的多次表扬,成为一名爱国高僧。

为表达对党的感情,钟循仁又赋诗曰:

自入山来心如麻,原将血汗做成家。

自耕自食风尘外,一切行动听党话。

钟循仁不但是劳动能手,而且酷爱读书。在辛勤劳作之余,除诵经拜佛外,还博览群书。

1981年4月30日,这位早年为革命作出贡献、后来出家为僧、为佛教事业贡献力量的爱国高僧钟循仁,在永泰县阂亭寺逝世,享年76岁。

(撰稿姚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