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天赋与勤奋
82638000000005

第5章 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华罗庚一生都在国难中挣扎。他常说他的一生中曾遭遇三大劫难。首先是在他童年时,家贫,失学,患重病,腿残废。第二次劫难是抗日战争期间,孤立闭塞,资料图书缺乏。第三次劫难是“文化大革命”,家被查抄,手稿散失,他被禁止去图书馆,他的助手与学生被分配到外地等。在这等恶劣的环境下,要坚持工作,做出成就,需付出何等努力,需怎样坚强的毅力是可想而知的。

华罗庚善于用几句形象化的语言将深刻的道理说出来。这些语言言简意深,富于哲理,令人难忘。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提出“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以教育青年一代勤奋学习。华罗庚虽然聪明过人,却从不提及自己的天分,而把比聪明重要得多的“勤奋”与“积累”作为成功的钥匙,反复教育年青人,要他们学数学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经常锻炼自己。

华罗庚从不隐讳自己的弱点,只要能求得学问,他宁肯暴露弱点。在他古稀之年去英国访问时,他把成语“班门弄斧”改成“弄斧必到班门”来鼓励自己。实际上,前一句话是要人隐讳缺点,不要暴露。每到一个大学,是讲别人专长的东西,从而得到帮助呢,还是讲别人不专长的,把讲学变成形式主义走过场?华罗庚选择前者,也就是“弄斧必到班门”。在20世纪50年代,华罗庚在《数论导引》的序言里就把研究数学比作下棋,号召大家找高手下,即与大数学家较量。中国象棋有个规则,就是“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1981年,在淮南煤矿的一次演讲中,华罗庚提出:“观棋不语非君子,互相帮助;落子有悔大丈夫,改正缺点。”意思是当你见到别人研究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说,另一方面,当你发现自己研究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修正。这才是真正的“君子”与“大丈夫”。针对一些人遇到困难就退缩,缺乏坚持到底的精神,华罗庚在给金坛中学写的条幅中写道:“人说不到黄河心不死,我说到了黄河心更坚”。人老了,精力会衰退,这是自然规律。华罗庚深知年龄是不饶人的。1979年在英国时,他说出:“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这也可以说是他以最大的决心向自己的衰老作抗衡的“决心书”,以此鞭策自己。华罗庚第二次心肌梗塞发病时,在医院中仍坚持工作,他说:“我的哲学不是生命尽量延长,而是多做工作。”这种顽强的精神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总之,华罗庚的一切论述都贯穿一个精神,就是不断拼搏,不断奋进。

名人箴言

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华罗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