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流传至今的古代名篇
82636400000005

第5章 季梁谏追楚师

《左传》

楚武王侵随[1],使薳章求成焉[2],军于瑕以待之[3]。随人使少师董成[4]。鬬伯比言于楚子曰[5]:“吾不得志于汉东也[6],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7],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8],请羸师以张之[9]。”熊率且比曰[10]:“季梁在[11],何益?”鬬伯比曰:“以为后图,少师得其君。”王毁军而纳少师[12]。

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13],楚之羸,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14],信也。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公曰[15]:“吾牲牷肥腯[16],粢盛丰备[17],何则不信?”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18],谓其备腯咸有也。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19],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以告曰[20]:‘嘉栗旨酒[21]’。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香,无谗慝也[22]。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23],亲其九族[24],以致其禋祀[25]。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注释

[1]楚武王:前740—前690在位。随: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在今湖北随县。

[2]薳(wěi)章:楚大夫。成:讲和。

[3]瑕:春秋时随地。

[4]少师:官名。此人姓名不详。董:持。

[5]鬬(dòu)伯比:楚大夫。

[6]汉东:汉水以东。春秋初年,楚国与随国以汉水为界。

[7]张(zhāng):张大。三军:指中军、左军、右军。

[8]侈:狂妄自大。

[9]羸(léi)师:这里指故意使军容表现出软弱的样子。羸,弱。这里用作动词,是使动用法。

[10]熊率(lǘ)且(jū)比:楚大夫。

[11]季梁:随贤臣。

[12]毁军:毁坏军容。

[13]授:给予。这里指上天给予好运气。

[14]祝:掌管祭礼的官。史:掌管祭祀时记事的官。正辞:祝辞不虚妄,符合实际。

[15]公:指随侯。

[16]牲:这里指用来祭祀的牲畜。牷(quán):毛色纯一的牲畜。腯(tú):肥壮。

[17]粢(zī)盛(chéng):装在祭器内用于祭祀的谷物。

[18]瘯(cù)蠡(luǒ):牲畜病名,即疥癣。

[19]三时:指春夏秋三季农忙季节。

[20]醴(lǐ):甜酒。

[21]栗:谷实不秕,称栗。

[22]馨香:很重的香气。慝(tè):邪恶。

[23]五教:指儒家所宣扬的五种伦理道德标准,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24]九族:一般指高祖到玄孙九代。

[25]禋(yīn)祀:古代祭天神的一种礼仪,先烧柴升烟,然后再加牲体及玉帛于柴上焚烧。这里泛指祭祀。

简析

本篇的中心思想是“民为神主,先民后神”。春秋时期,随着周王朝的衰落,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势力的发展,奴隶和平民的不断反抗,季梁等一些进步人士也对人民所起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他们开始认识到,只有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整顿好国内政治,才能保持政权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