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社会交往中的108个怎么办
82635300000016

第16章 不善于同别人争论问题,怎么办?

人与人之间就某些感兴趣的问题展开争论,是生活中的常事。争论也是人们互相交流、切磋的方式。就争论的内容而言,学习上的、生活上的,无所不适;就争论的对象而言,可以是长辈、老师、家长,也可以是同辈、同学、同伴,甚至是陌生人。

就争论本身而言,这是一件好事。巴甫洛夫说:“争论是思想的最好触媒。”在争论中可以锻炼人的思维和语言能力,也可以针对某些事情得出最终的结论,便于达成一致。而小学生从小学会争论,可以增进知识,开发智力,萌发聪颖。

那么,当你与人争论时要注意什么呢?

一、争论的内容要有意思、有价值

要知道什么问题值得争论,什么不值得争论。一般说,带有知识性的问题有必要一争,这种争论是知识学习的延伸,于人有益。对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动肝火就索然无味了,这也只能证明自己的心胸狭隘、斤斤计较。

二、争论要紧扣主题

争论什么问题就紧扣这个问题,不要推而广之、旁敲侧击。在争论问题时,要意识到这是一次难得的交流机会,应用知识和思想去说服对方,不要用与争论无关的伤害对方人格的语言,把争论引向歧途。这是争论中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因为不扣主题的争论会让别人觉得你是在胡搅蛮缠、不可理喻。

三、争论要善于吸收有益的东西

争论中可以看出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长处,要学会从对方的话语中,吸收自己还不了解的东西,以增加自己的见识和争论的能力。只要是对自己有用的东西,都应该毫无保留地“拿来”,并有礼貌地致谢。

四、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

当发现自己错了时,应该主动承认。不要自尊心特别强,明明错了却还逞能,不好意思认错,这是没有必要的。认错是美德,能在争论中主动认识自己的错误更是一种品德。争论中错的一方并不意味着永久的失败,而是说明我们在某一个问题上有了正确的认识,从而为将来的成功奠定基础。

五、争论要看对象

如面对的是长辈,尽可能用谦逊和温和的语言,要注意分寸和口吻;对同龄人,语言可随便、明朗些。不论同什么人争论,要有礼有理有节,不要因为一时的激动而让自己变得“野蛮”、“无礼”。

六、争论不一定要急于求得结论

有时候双方争执不下,不必非要水落石出,可以缓一缓,对方不好意思当面认输,就不要非让他认个错不可。在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情况下,就不要再争论下去了,这样只能弄得不欢而散。我们可以去请教那些在这个问题上有权威的人来评判和解释,来获得结论。还有一些问题一时不能见分晓,时间长了,自己会显示“庐山真面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