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让青少年学会诚实守信的故事
82632800000001

第1章 前言

中华民族向来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道德精华,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翻开中国历史的长卷,寻踪觅迹,不难发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纵贯华夏几千年,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就包括诚实守信的美德。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具体体现。诚实是说明人的特征的一种道德品质,以说真话,对人对己都不隐瞒事实真相为行为准则。诚实是人类共同的德性要求,之所以产生这种要求,是因为人们需要对生活着的社会、对评价周围人的行为、对所处的生活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观念。诚实与虚伪相对。中华民族历来就崇尚诚实的品德,“著诚去伪,礼之经也”,把诚实视为伦理道德的基础。诚实的特征是实事求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必信,行必果”指的就是人们在交往中,说话要讲信用,不避利害,用果断的行动去兑现,要具有坚守信用的美德。古代的思想家、学者称赞信用是君主的“法宝”,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信誉,是君主至高无上的法宝。国家靠人民来保卫,人民靠信誉来保护;不讲信誉无法使人民服从,没有人民便无法维持国家。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骗人民,善于治家者不欺骗亲人,只有蠢人才反其道而行之,欺骗邻国,欺骗百姓,甚至欺骗兄弟、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一败涂地。靠欺骗所占的一点小便宜救不了致命之伤,所得到的远远少于失去的,这岂不令人心痛!

诚实守信内涵丰富,具有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张力,可以派生出许许多多的道德信条和道德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诚实守信是人类美好道德的母体。诚实守信渗透到政治生活领域可以形成坚定的政治信念,为信守真理无私无畏,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为官清廉刚正,不阿谀奉承,大胆直言,敢说真话,甚至犯颜直谏;任人举荐,外不避仇,内不避亲,唯贤是举,唯能是用;用人之道,以诚相待,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等等,无一不是实事求是在政治领域的表现。诚实守信渗透到社会各个行业之中就形成光辉闪耀的职业道德,科学研究中的实事求是,坚毅不拔,勇于探索的精神;商业活动中的货真价实,保质保量,公平交易,童叟无欺的品质;忠诚教育事业,教书育人,诲人不倦,奉献爱心的师德;保家卫国,不怕流血牺牲,无私奉献的军魂等等,无一不是履行诺言、忠于职守的崇高道德行为。诚实守信渗透到人际交往中就表现出个人的美好品质,为人坦诚,谦虚谨慎,严律己宽待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恪守诺言,说到做到,不打诳语,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爱情专一,忠贞不渝,不喜新厌旧,移情别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表现出坚定的气节等等。古往今来,凡品德高尚、受人尊敬的人,都能身体力行地做到诚实守信。

本书通过100多个古代和近现代典型的诚实守信的故事,教育当代青少年应以革命前辈和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继承、发扬诚实守信的美德,克服、批判“老实人吃亏”、“不说谎话办不成大事”的错误思想的影响,树立以诚实守信为荣、不诚实守信为耻的思想观念。为人处事不造假,不说谎,不骗人;在人与人之间要守信用,讲信义,说到做到,答应的事努力去办,不食言;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对撒谎失信、说做不一的人要敢于进行批评帮助;不自欺,不欺人,办事光明磊落,信守允诺、信守合同、信守约会、信守时间。做一个诚实的人、守信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