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生必读文学经典
82630900000009

第9章 伊索寓言

作者:(古希腊)伊索

成书时间:公元前6世纪

推荐版本:译林出版社版

译者:罗念生,我国享有国际盛誉的古希腊文学研究者和翻译家,一生译著和论文有1000多万字,50余种。1987年12月,希腊最高文化机关雅典科学院授予其“最高文学艺术奖”。

东西方民间文学的精华

影响人类文化的100本书之一

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

西方寓言文学的范本

作者简介

据说,伊索出生在希腊,小时候不能说话,嘴里只能发出奇怪的声音,他用手势表达他的意思。他长得又矮又丑,邻居都认为他是个疯子。但是他的母亲非常爱他,时常讲故事给他听。他的舅舅恨这个又矮又丑的外甥给他丢脸,常常强迫他在田里做最艰苦的工作。母亲去世后,伊索跟着一个牧羊人离家到各地去漫游,听到了许多有关鸟类、昆虫和其他动物的故事,他默默地记在心里。后来,伊索被牧羊人卖了,从此以后伊索就变成雅德蒙家族的一个奴隶。有一天,伊索梦见了幸运之神向他微笑,并把自己的手指放进他的嘴里,放松他的舌头。醒来后,他意外地发现自己已经可以说话了。好像为了弥补以前不能表达的遗憾,伊索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他听到的各种故事。大家都喜欢伊索讲故事,也都敬佩他过人的记忆力和聪明才智。当主人家遇到难关时,伊索靠着机智救主人于危难中,避免了敌人的伤害。主人感谢他,让他成为一个自由人。后来伊索来到吕底亚,受到国王克洛索斯的赏识,在出使特耳菲时,不小心得罪了当地人而被杀害。

关于伊索的生平,现今只能根据不多的史料做一些推测。根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记述和一些其他作家提供的材料,伊索可能是公元前6世纪人,出生于小亚细亚的弗里基亚,原为奴隶,由于智慧聪颖而获得自由。此后他游历希腊各地,与人们做各种有趣的交谈,讲述各种寓言,其中有的有伤得尔福祭司的尊严,从而引起祭司的不满,最后中了祭司们的圈套,遇害身亡。

美国诗人华伦说:“世界是寓言,我们就是寓意。”如果你有兴趣去阅读世界上那些精美的寓言,确实可以找到许多生活主题的答案。世界上著名的寓言作家并不多,其中古希腊的伊索、法国的拉·封丹、俄国的克雷洛夫等,他们写的寓言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名,其中《伊索寓言》的创作年代最早,流传范围最广,是古希腊寓言中的一颗明珠。

《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它篇幅短小,形式不拘,浅显的小故事中常常闪耀出智慧的光芒,爆发出机智的火花,蕴涵着深刻的寓意,也广泛地反映了公元前6世纪左右古希腊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被誉为西方寓言的始祖。它的出现,奠定了寓言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基础。

《伊索寓言》不但受到读者的喜爱,在文学史上也具有重大影响。作家、诗人、哲学家、平常百姓都从中得到过启发和乐趣。许多故事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如“龟兔赛跑”、“狼来了”、“狐狸和葡萄”等。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伊索寓言已成为西方寓言文学的范本,亦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经典作品之一。

阅读重点

YUEDU ZHONGDIAN

作者借拟人化的动物形象地说出某种思想、道德意识或生活经验,使读者得到相应的教训。

本书文字简练,通过简短的小寓言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那些不为人们察觉的真理,这些小故事各具魅力,言简意赅,平易近人。

书海导航

SHUHAI DAOHANG

【写作背景】《伊索寓言》相传是古希腊寓言作家伊索(生活年代大约为公元前6世纪后半叶)所作,实际上它是古代希腊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集体创作,是古代寓言的汇编,经后人整理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而成,共350多篇。这部寓言集包括广泛的社会内容,大量作品是人们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它反映了当时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反映了穷人和奴隶的处境,表现了当时的阶级对立,同时谴责了社会上人压迫人的不平等现象。

【内容精要】寓言是一种民间文学体裁,它用简短篇幅的故事寄寓道理、思想或经验,给人以教诲。《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口头留传的民间文学,通俗易懂,文字精练,主题集中,容易记忆,它早已越出地区的界限而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并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比如在我国广为流传的“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龟兔赛跑”、“农夫和蛇”等都是源于《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的内容非常丰富,寓言中的角色大多是拟人化的动物,它们的行为举止都是人的方式,作者借它们形象地说出某种思想、道德意识或生活经验,使读者领会其所总结的教训。有的用豺狼、狮子等比喻人间权贵,揭露其残暴、肆虐的一面;有的则总结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原则。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可起到使故事紧凑的艺术效果,比如兔子跑得快,乌龟爬得慢,这些道理不用叙述说明,作者只要描述主要情节,寄寓于故事的深刻道理就和盘托出了。由于拟人化,一些动物在长期流传中形成了典型形象的特性,如狐狸的狡猾、狼的凶残、驴的愚蠢、兔子的胆怯等。这些特性被广泛用来讽喻人类的行为,达到了入木三分的艺术效果。

《伊索寓言》中的许多故事都是内容与艺术完美统一,它们至今还在文学艺术创作和人们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书中通过简短的小寓言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那些不为我们察觉的真理,这些小故事各具魅力,言简意赅,平易近人。

结构紧凑,语言精练,形象生动是优秀寓言文本的主要艺术特征,这也是《伊索寓言》吸引人的特征。如《农夫和蛇》、《狼和小羊》等都是短短几百字,却构建了一则则结构紧凑的完整故事,而《狐狸和葡萄》只用了几十字就勾勒了一幅自我解嘲的画面。

《伊索寓言》在内容上绝大部分是关于做人的道德准则方面的,有许多篇章宣扬诚实友谊之可贵,像《野山羊和牧人》、《行人和熊》、《鹿和狮子》、《狮子和海豚》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对于叛变者,寓言给予了严厉谴责,如《穴鸟和大鸦》、《捕鸟人和山鸡》就对出卖同胞、出卖祖国的行为做了辛辣的嘲讽。此外,寓言中对狐假虎威、狗仗人势者的丑态也有十分生动的描写:“有个人把神像放在驴背上,赶着驴进城,路上遇见的人都对神像顶礼膜拜。驴以为大家是拜他,就高兴得欢呼起来,再也不肯继续前进。赶驴人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就用棍子打它,骂道:‘坏东西,人们拜倒在驴面前的时候还早着呢!’”还有一篇说驴披着狮子皮四处游逛,吓唬野兽。它看见狐狸,也想吓唬它。碰巧那只狐狸以前听见它叫,便对它说:“你要知道,假如没有听见过你叫,就是我也会怕你的。”我国成语“狐假虎威”是以狐狸为反面角色,《伊索寓言》中狡猾的狐狸却被赋予揭穿“驴假狮威”的作用,读来另有一种韵味。

《伊索寓言》文字简练,常用最少的文字表现出十分深刻的含意。如《狮子和狐狸》篇写道:“狐狸讥笑母狮每胎只生一子。母狮回答说:‘然而是狮子!’”寥寥20余字却把本质刻画得十分深透。这不禁令人想起列宁针对攻击德国女革命家罗莎·卢森堡的鼓噪而发表的著名评论:“卢森堡虽然犯了一些错误,但她不是一只鸡,始终是一只鹰。”不知列宁的比喻是不是从《伊索寓言》中得到的启发。

【地位影响】两千多年来,《伊索寓言》在欧洲文学发展史上产生过极其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一再成为后世寓言创作的蓝本。如拉封丹的《龟兔赛跑》、克雷洛夫的《狐狸和葡萄》等都直接采用《伊索寓言》中的题材,经过艺术加工而成。在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戏剧家阿里斯托芬、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作品中,都曾提到过伊索。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中甚至把“没有研究过伊索”当作是“无知和孤陋寡闻”;柏拉图还记述了苏格拉底在被宣判死刑后,在监牢里把《伊索寓言》改写成诗加以吟诵。《伊索寓言》中的许多名篇早已成为世界各国中小学校的教材,也是各国政治家、评论家和文学家加以引用的警世恒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都引用过《伊索寓言》的语言;大文学家莎士比亚、拉封丹、克雷洛夫也引用过该书的情节。

华文精选

HUAWEN JINGXUAN

我们常常只顾着为影子争吵,却把实体失去了。(《驴子和他的影子》)

不诚实的人,即使做了诚实的事,也不会让人相信。(《狼、狐狸和猴子》)

天时和地利常常能使弱者胜过强者。(《小山羊和狼》)

阅读指导

YUEDU ZHIDAO

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

在欧洲寓言发展史上,古希腊寓言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开创欧洲寓言发展的长河,并且影响到其后欧洲寓言发展的全过程,而希腊寓言的总汇即《伊索寓言》。

寓言本是一种民间口头创作,反映的主要是人们的生活智慧,包括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现传的《伊索寓言》根据各种传世抄本编辑而成,包括寓言300多则,其中有些寓言脍炙人口。

作为人们生活体会和经验的结晶,《伊索寓言》不仅含意深刻,而且艺术处理也很成功。《伊索寓言》的故事一般都比较短小,结构也比较简单,但形象鲜明、生动,寓意自然、深刻。《伊索寓言》中除少数寓言以人为主要角色外,绝大部分是动物寓言,通过把动物拟人化来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这些动物故事无疑是虚构的,然而又很自然、逼真。需要指出的是,《伊索寓言》中的动物除了少数动物外,一般尚无固定的性格特征,例如狐狸、狼等,有时被赋予反面性格,有时则得到肯定。这与后代寓言形成的基本定型的性格特征是不一样的。

《伊索寓言》曾对其后的欧洲寓言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公元1世纪的古罗马寓言作家费德鲁斯直接继承了《伊索寓言》的传统,借用了《伊索寓言》中的许多故事,并称自己的寓言是“伊索式寓言”。公元2世纪的希腊寓言作家巴布里乌斯则更多地采用了《伊索寓言》的故事。这种传统为晚期古希腊罗马寓言创作所继承。文艺复兴以后,对《伊索寓言》抄稿的重新整理和出版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寓言创作的发展,先后出现了不少出色的寓言作家,如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等。

随着“西学东迁”,《伊索寓言》在明朝传入我国。第一个来我国的西方传教士利马窦在中国生活期间撰《畸人十篇》(1680),其中便介绍过伊索,对《伊索寓言》做过说明。他之后的传教士庞迪我也在《七克》(1614)中介绍、引用过《伊索寓言》。我国第一个《伊索寓言》译本是1625年西安刊印的《况义》。在清代之后,更出现了许多种《伊索寓言》译本。上述情况表明《伊索寓言》在我国流传之久,它至今仍令人喜闻乐见,爱不释手。(王焕生)

名家导读

读惯先秦寓言的中国人,初次读到《伊索寓言》是要惊讶的,因为那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先秦寓言冷峻而酷刻,《伊索寓言》热烈而宽厚;先秦寓言是老于世故的,《伊索寓言》是极富童趣的。《伊索寓言》全面而深刻地影响了后世欧洲童话及其表现形式,而先秦寓言却没有催生反而抑制了中国童话的萌芽——中国没有童话。

——著名作家 张远山

《伊索寓言》大可看得。它至少给予我们三种安慰。第一,这是一本古代的书,读了可以增进我们对于现代文明的骄傲。第二,它是一本小孩子的读物,看了愈觉得我们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见解。第三呢,这部书差不多都是讲禽兽的,从禽兽变到人,你看这中间需要多少进化历程!

——著名学者 钱钟书

青春感悟

QINGCHUN GANWU

居安思危

读寓言不仅仅是为了知道寓言中的故事,更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写读后感,而是为了从中悟出一种哲理,反躬自省。因为在寓言美丽的外表下,总藏着一个深刻的哲理和教训,不仅让人拍案叫绝,更让人沉思。

记得《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早春三月,燕妈妈带着几只小燕子从南方飞过来,它们来到一个法院的庭院,在那儿安了家。燕妈妈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每天不辞辛苦,东奔西走地为燕宝宝找虫子吃。一天,燕妈妈说:“你们已经长大了,应该学会独立生活了,从明天起,我开始教你们……”燕妈妈还未说完,小燕子们就嚷着不肯学,燕妈妈终因过于溺爱小燕子,也就算了。有一天,在暴风雨来临之前,燕妈妈和往常一样去为小燕子们找吃的,而此时有一条蟒蛇却悄悄地爬上了树,小燕子们叽叽喳喳地叫着妈妈,可是妈妈早已飞远了;它们又对蟒蛇说:“这里是法院,你不能放肆!”可蟒蛇才不管呢,照样吃了它们。燕妈妈回家后看见斑斑血迹和零乱的羽毛,悲痛欲绝。

这是一个关于居安忘危的典型寓言,带给我们的启发甚多,那么什么是居安忘危,怎样才能避免居安忘危呢?

居安忘危,顾名思义就是处在安全的环境下,忘记即将面临的危险。要避免居安忘危,就应该居安思危。通常在下象棋时,要步步为营,考虑周密;不能只顾吃对方的棋子,要考虑怎么吃,为什么吃,吃后会怎么样,再怎么走;当处于优势时,不能只顾穷追猛打,在进攻的同时不要忘了稳固自己的后防,这就是居安思危。

再比如,今天作业少,明天作业少,这几天作业都少;这时就应该考虑一下,为什么作业少?是不是要考试了?如果要考试该怎么复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这也可以算是在学习上的“居安思危”。

如此看来,居安思危似乎很难。的确,这是不容易,起码要比居安忘危要难得多。难了,说明更要做啊!想一想,做完一件事后,情况会变成什么样或者会有另外哪些事发生,这简单吗?但它偏偏就是“居安思危”的一种具体表现。养成这样的习惯后,对做什么事都会有帮助的。

从一篇寓言中竟会产生那么多的联想,这就是寓言的“魔力”,也是我从“居安忘危”中悟出的道理——要居安思危,要卧薪尝胆。读了《伊索寓言》真的让我获益匪浅。(唐华)

思考

《伊索寓言》的思想性很强,包含着深刻的智慧和意味深长的哲理,有一些故事就像一面多棱镜,从不同的侧面可以看到不同的光辉,因此可以超越时代,对各个时代的人们都有所教益和启示。读完本书,你对其中的哪一个寓言故事印象最深?有什么体会和感想?

延伸阅读

《百喻经》中的故事诙谐风趣,含义广博深刻,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文豪鲁迅、诗人冯雪峰、学者周绍良等均出版过此书并提倡人们仔细阅读。

《列那狐的故事》是法国的一部以狐狸列那为主角的长篇动物故事诗,是一部讽刺作品,假托动物世界,实际影射人类社会。在中世纪法国家喻户晓,是中世纪市民文学中最重要的反封建讽刺作品。

《拉封丹寓言》是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穷毕生精力写成的不朽之作,据学者研究,总数达12卷242篇的寓言诗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些寓言形成了一个由人和动物组成的世界,构成了以宇宙为背景、以人类为角色的“百慕大喜剧”。

特别推荐

被译成100多种文字,流传全世界的《克雷洛夫寓言》是俄国最伟大的寓言作家克雷洛夫最杰出的作品。其寓言特色乃是借由各种动物以精练、巧妙的讽喻,从关怀社会的角度出发,写尽市井小民的勤劳踏实的面貌,并以强烈批判的隐喻,抨击统治阶级的昏庸与无能。作品里还包含对人性中的狡诈、贪婪做最值得玩味的描绘,不仅写人,写物,也写政治与社会,堪称寓言中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