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宫闱旧梦:当红墙黛瓦邂逅国色天香
82113400000001

第1章 戚夫人:遭受荼毒 为爱不悔

美丽的偶遇

暮霭来临,可知我在冷风中遥思君?落日黄昏,晚霞似火红,愁怀寂寂无语,柳叶飘摇天地起晚风。白浪雪似涌,红尘似一梦。如今独自回首,魂梦与谁同?茫茫尘世,已不能再相逢。多少离愁别绪,叹,叹,叹,与君相爱一场空。爱到不能爱,黄泉路阻断,相似的痛纠缠着,回首苍茫路,又一段生死绝恋正在上演。

凄美的戚夫人最为震撼世人的是她被血腥制成一个“人猪”。“人猪”是个通俗说法,其实就是“人彘”。这是一个发生在宫廷里面关于阴谋与权力与血腥的女人之间惨烈残酷的故事。

戚夫人是汉高祖刘邦的宠妃,称戚姬,名懿,下邳(今江苏邳州)人,祖籍秦末汉初定陶(今山东定陶)。生年不详,死于公元前194年。她擅长跳“翘袖折腰”之舞,舞姿轻盈,歌声婉转,是西汉初年的歌舞名家。戚姬出生贫苦,她的父母都是下层百姓,刘邦和戚姬相遇的时候,正逢楚汉争天下,他是在征战到馆陶时遇到了年轻美丽的戚姬。

公元前205年楚汉争霸正酣的时候,项羽率领精锐骑兵三万人马突袭彭城(今江苏徐州),长驱直入,兵抵城下,来势不可敌。几战下来,汉王刘邦也落荒而自逃了。

刘邦逃至定陶。他疾奔了许久,看看日色西沉,人困马乏倒还在次,腹中饥饿实在难熬,于是敲开一户农家的门,以求点饮食。

美丽的偶遇开始了。

在攀谈中,戚老汉得知来人是汉王刘邦,便诚惶诚恐地下拜,刘邦扶起老人,问他家世。老汉道:“老朽姓戚,世居戚庄。因为连年战乱,妻子流离,俱已不在人世,现家中只有我和小女相依为命。”

老汉叫女儿备酒备饭,招待刘邦。当戚家姑娘端着酒饭款步来到近前,令刘邦感觉整个世界都焕然一新。本来,他正在逃亡路上,原是焦虑万分,却不想一见到这位虽布服荆钗却难掩其天生丽质的小家碧玉,他就掉进了温柔乡。缘分的力量不可抗拒。

戚老汉命女儿放下酒饭向汉王刘邦行礼。刘邦也起身向戚家姑娘还礼。

戚家姑娘盈盈拜毕,脉脉转身,返入内屋,自有一种风韵。肌肤胜雪,仪态万千;虽衣衫朴陋,却愈发显得天生丽质,光彩照人。

这边刘邦与戚老汉连连举杯,边吃边聊。几杯下肚,刘邦渐渐放松起来,委婉问戚家姑娘是否许人。

一看话题竟扯到女儿的婚事上来,戚老汉便知汉王对自己的女儿有意,不禁喜出望外,连忙说:“小女今年十八岁,尚未订婚,今日大王到此,莫非前缘注定,应侍大王巾栉,大王如不嫌弃,就让小女伺候大王吧。”

刘邦说:“我逃难至此,得蒙留宿,已是感激不尽,怎好再委屈令爱做我的姬妾呢?”戚老汉说:“只怕小女配不上大王,大王何必过谦?”

“既承老丈美意,我领情便是了。”刘邦说罢,当即解下玉带,算是给戚家姑娘的聘礼。

不想戚家姑娘却不愿意,她情愿在膝下侍奉爹爹,却不愿意贪图什么富贵。无奈戚老汉必要女儿听父命,不可任性。孝顺的女儿只得点头同意了。

当夜便成婚,在简陋的农舍里。

是夜,两情缱绻,珠胎暗结。戚姬后来产下一子,就是赵王刘如意。

次日吃过早饭,刘邦便辞行要走,戚老汉父女俩苦劝汉王多住几日。刘邦说:“我军溃败,将士们不知所在,我怎能在此久留。请让我回去收集散卒,待有了大城可住,定来迎接老丈父女,决不失言!”

到了刘邦辞行之际,这个温柔的戚姓小女子眉锁愁峰,眼含珠泪。刘邦此时一改武夫豪气,绵绵絮语,握着她的柔嫩玉手,情致缠绵,恋恋难别。

两情缠绵

此后一别经年。刘邦果不食言,安顿下来以后,他便接走了父女俩人。

刘邦与戚夫人团聚,共度快乐时光。

从此,刘邦总是把戚夫人带在身边,不管是南征北讨也好,出外巡游也罢,总是难舍难分。

史书记载,戚夫人舞技奇绝,擅跳“翘袖折腰”之舞。从出土的汉画石像看来,其“翘袖折腰”的舞姿相当优美,甩袖和折腰都有相当的技巧,且花样繁复。

她起舞时,只见两只彩袖凌空飞旋,娇躯翩转,如牡丹盛极,海棠初绽,极具韵律美。

当时流行的《出塞》、《入塞》、《望妇》等曲目,一经戚夫人演唱并舞蹈,则令刘邦百听不烦、百看不厌。

此外戚夫人还长于鼓瑟,节奏分明,情感饱满细腻。

史籍中记载,戚夫人经常鼓瑟操琴,陪侍在刘邦身边,刘邦则与戚夫人随声唱和,高兴时拥着戚夫人开怀大笑,忧伤时则两人相对唏嘘。

有一天御史大夫周昌来奏事,见刘邦正在宫中抱着戚夫人玩耍,扭头就走。刘邦喝令周昌跪下,他走上前去,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周昌你说,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周昌毫不客气地说:“你是桀纣一类的昏君。”刘邦也不生气,倒哈哈大笑起来。君臣二人为何这般随便?原来周昌为人强直刚正,忠心不二,他出生入死几十年跟随刘邦,是泗水亭的卒吏,刘邦的亲兵。周昌见刘邦这样沉溺于酒色,心中气愤,因此冒出了昏君的话来。刘邦虽然做了皇帝,但不免还带有乡下佬的无赖习气,也犯不着为了几句话杀掉一个大臣,何况又是多年出生入死的老战友。所以嘻嘻哈哈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由这件事可以看出,戚夫人受到的专宠,不仅惹恼了那受冷落的吕后,就是大臣们也看不惯。戚夫人和她的儿子赵王如意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戚夫人所受刘邦的恩宠并不亚于褒姒、妲己、杨贵妃们,但这仅仅是一份缠绵情爱,没有对国家政局造成任何负面影响。戚夫人是个歌舞曼妙的旷世美人,也是个哀婉悲惨的苦命女人,并且还是个纯朴的乡村女孩。她率真可爱的人格里,没有投机政治的野心,这可能就是她没有祸国的原因所在。和普通的帝王与宠妃的关系不同,刘邦对戚夫人没有居高临下的恩赐,戚夫人自然也还是金丝雀,但她对刘邦却不是献媚者。

他们之间更多的时候是平等的情侣,刘邦疼爱戚夫人并以丈夫的身份保护她,而柔弱的戚夫人也如妻子一样疼爱自己的夫君。

或者说他们之间干脆就是爱情,虽然戚夫人符合一切宠妃的标准。戚夫人是刘邦温柔痴情的红颜知已,而刘邦是戚夫人怜香惜玉温存体贴的情人,看得出,这种情感状态让他们很幸福很满足。

宫廷里有的是权力。

宫廷里有的是杀机。

宫廷里没有爱情。

爱情是宫廷里的奢侈品。

吕后最是量狭的为人,再加上自己照照镜子,年已增色早衰,哪能让她容得下这位戚夫人,相貌既美如花又年轻如初春三月,且一言一行都妩媚动人,再加上刘邦又对她特别宠爱,凡此种种,一缕的赛过山西老陈醋的酸气,便自丹田直冲到脑门后,吕后的理智在这种浓度严重超标的酸液里被扭曲了,她如何能不妒不嫉不疯狂?但吕后虽有河东狮吼之威,惧于刘邦,一般情况下,倒也未便发作出来,只是找个借口就辱骂一番戚夫人。

戚夫人和皇后吕雉,因一个男人,形成了对立。

她们的爱不一样,吕雉嫁刘邦时,他只是个普通的、落魄不得志的男人;而戚夫人嫁刘邦时,他是汉王,已经威风凛凛。在吕雉眼中,刘邦不过是个长相有些欠佳的男人,她见识过他的落魄、他的无奈、他的泪水、他的贫穷和狡猾;而戚夫人见识的,是唯一的、八面威风、号令天下的刘邦!戚夫人的爱更多些,也更纯粹些。

夺嫡大战

刘邦称帝后,封吕雉为皇后,立吕雉生的儿子刘盈为太子,封女儿为鲁元公主。戚氏被封为戚夫人。吕雉家族的很多人都受了封。时隔不久,刘邦与戚夫人所生的儿子刘如意也获封代王。

爱屋及乌,戚夫人生的儿子刘如意也深受刘邦喜爱,这一年赵王如意长到八岁,高高个头,虎头虎脑却又机灵聪明。据史书记载:刘邦不喜欢刘盈的原因是认为这孩子软弱无用,现任太子刘盈性情仁柔,“不类己”;而刘邦喜欢刘如意的理由很简单:刘如意乖巧聪明,行事果断,如意的举止言谈都有刘邦的风范,“类我”。

于是,夺嫡大战在所难免。

公元前197年初秋的一天,刘邦端坐在未央宫前殿的御座之上,文武大臣在殿前两边排开。

在封建时代里,为了避免诸公子争位,要确立一个合法继承人。谁是惟一的合法继承人呢,只有嫡妻生的长子才具有资格。按宗法制度,立太子有两条原则,一是立嫡不立庶,二是立长不立贤。刘盈为嫡妻吕后所生,已在公元前205年就立为太子,是天下的储君,如今已有九年。刘邦要更易太子,就叫动摇国本。他必须汇聚大臣共同商议。

那天临朝时,刘邦提出了废立太子的事情。群臣一听都十分震惊,黑压压地跪了一片,他们同声力争,都说“立嫡以长”是古今通例,而且刘盈册立了几年,并没有过错,不能无端废掉。刘邦不肯听从,命令大臣立即起草诏书。

突然,殿中传来一声大呼:“不、不……不可!”令刘邦和众臣们都吃了一惊。他们仔细一看,原来是有些口吃的大臣周昌在情急之下大声喊道。

刘邦问:“你只说‘不可’两字,究竟是何道理?”

曾经骂刘邦为桀纣之君的御史大夫周昌越急越口吃,他说:“就是‘不可行’!陛下欲废太子,臣……觉得不可以。陛下,这更易太子的事使不得。愚臣说不出个子丑寅卯,但臣期——期——知其不可!臣期——期——不奉诏。”周昌面带怒容,急得脖子根都红了。他话又说得急,本来就口吃,现在更加吐字不清,所以一连串的期、期、期声,把刘邦也逗笑了。满朝大臣看周昌越着急越结巴,也笑起来,气氛缓和了许多。这时,又有一些大臣为刘盈说话,于是刘邦宣布退朝。

退朝后,文武大臣都走完了。周昌因为心中有事,觉得话说得不畅快,还坐在那里发愣,所以最后下殿。这时吕后也顾不得皇后的尊严,从东厢房跨步出来,直奔周昌跟前。周昌还没来得及行礼,吕后倒扑嗵地给他跪下了。吕后感激涕零地说:“御史大夫,今天没有你,太子一定保不住了。”

周昌扶起皇后吕雉,一本正经地说:“我劝谏陛下,是为社稷国家,不是为太子,为何要谢我!”说罢,扬长而去。

原来,吕雉料定刘邦会提出废除太子的事,便在刘邦上朝时,躲在边房中偷听。刘邦宣布更易太子,吕雉一下子急坏了,一颗吊着的心更加紧缩起来。她只觉得眼睛发黑,两腿发软,差点儿瘫在地上。吕雉知道,太子一废,她的皇后地位也就完了,说不定还要被打人冷宫呢!

结果局面逆转了。

就这样,在刘邦执政期间,他多次于朝堂上,向群臣提出废立太子的问题,但每次群臣们总是伏在地上,不约而同地坚决反对。之所以有这个结果,一方面是源于不可废长立幼的礼法制度,另一方面乃是戚夫人并不懂得权术,朝堂中没有支持她的力量,她的全部就是她倾心爱着的刘邦;所以这个结果本是必然的。

但这在戚夫人,却无异于睛天霹雳般,她认定除非立如意为太子,她才会有安全感,他日母子俩才不会死于河东吕母狮之手。刘邦虽然为难得直皱着眉,但无如此刻的戚夫人宛如一株带雨梨花,嘤嘤而泣,让刘邦不禁又怜又爱:“朕心里有数,决不会让你们母子吃亏就是了。”

戚夫人无奈,只得耐心等着。刘邦却也真心替她设法。娶了吕后爱女鲁元公主的赵王张敖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高枕无忧了,不久后发生了一件意外变故,刘邦无端迁怒于小张,以“驭下无方、难膺重任”为由,降他为宣平侯,改封爱姬戚夫人之子、本已是代王的刘如意为赵王,并把代地并入赵国。

刘邦在个人好恶与正统原则之间徘徊着,内心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掌玺御史赵尧揣摩出刘邦的为难之处,便推荐周昌为赵王相。因为周昌素来为吕雉、太子及内外群臣所敬畏,让他保护赵王如意是最适合的。

刘邦深知御史大夫周昌,正直无私,忠心辅主助上,就命他担任赵地之相,前往镇守。周昌原是刘邦同乡,素病口吃。每与他人辩论是非时,即使弄得面红耳赤,青筋涨起,也一定要把自己的意思申述明白,方肯罢休,所以盈廷文武将吏无不惧他正直。

戚夫人见更立太子无望,也只好同意赵王刘如意去封国。在悲壮的气氛中,赵王赴任了。

送走了如意,戚夫人痛哭不止。刘邦安慰道:“朕这是为你好啊!儿子在外,有自己的军队,谁能动他!只要他活着,谁又敢动你!”

刘邦满心以为这下子可算是对戚夫人至矣尽矣。谁知戚夫人却痛哭着说:“陛下请想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纵使有什么样的重要封地什么样的得力辅臣,但将来皇后想要我母子性命,也是易如反掌的。并非是一定要去争太子之位,实因我母子的两条性命都悬诸于皇后掌中……”

戚夫人泪飞如倾盆雨,一头倒入刘邦怀内,哭得天昏地暗,乱箭攒心,刘邦又急又怜,只得譬喻劝解说:“人生在世,万事本空。我如今劝你得过且过,何必过于认真?比如我此时尚在与你说话,只要一口气不来,也无非做了一场皇帝梦罢了。”说着,不禁眼圈微红,摇头长叹。

戚夫人一见刘邦为她伤感,暗想皇上本有旧疾,如何能让他再受刺激,只得收起一片已碎的芳心,反去劝慰刘邦。正凄怆之际,前来问候万岁圣安的吕后却已经疾步走了进来,一见刘邦面带悲凉,无力地斜卧在御榻,开口便怪戚夫人道:“圣躬有恙,你干什么还要惹陛下生气?”戚夫人赌气,只遵礼地向她微拜一下,就一声不语退到后房去了。吕后又向刘邦似劝非劝似讥非讥地絮叨了一番,这才退出。刘邦一等吕后去后,忙安慰戚夫人。戚夫人且泣且语,说:“陛下在此,皇后尚且这般;倘若圣躬千秋以后,我岂能安居此宫一日吗?”

不可逆转的悲剧

公元前194年,刘邦带兵征讨淮南王英布,中了一支冷箭。刘邦回到长安,病势沉重。

戚夫人一直在旁边侍侯,见刘邦的伤病很严重,她心里非常担忧。因为她知道,如果刘邦有了三长两短,吕雉是没有好果子给她吃的。于是,戚夫人日夜啼哭。刘邦想到吕后太厉害,太子刘盈制不住母后,担心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的地位保不住,遂发狠下决心更易太子。刘邦再次召开大臣会议。这回是奉常叔孙通带头廷争。

他说:“从前,春秋时晋献公宠爱骊姬,废太子申生,立小儿子奚齐,晋国五世不宁,乱了好几十年;而秦始皇不早立扶苏,二世胡亥篡位亡了国,陛下是亲见的。现在太子刘盈仁孝,为何要无端废黜?如果陛下一定要废黜太子,就请先杀了老臣吧!”叔孙通一再强调:“太子是天下根本,根本动摇,天下震动,于社稷不利!”

叔孙通原是秦朝博士,眼看秦政废坏,一转身投了刘邦。大家都知道叔孙通圆滑得很,他不会轻易强谏。这一次却出人意料,他带头强谏,使刘邦大为吃惊。当然,叔孙通知道满朝文武都反对易太子,所以他才大着胆子说了这一番话。这一来刘邦又下不了决心。这一次朝议仍然是不欢而散。刘邦狐疑不决。

此后,内外群臣多次上疏,希望不要废太子。刘邦见状,也只能拖下去。

这一阶段,吕雉一直为儿子的太子位忙活着。她见刘邦一意孤行,不得不四处求助。她又找来智多星留侯张良商议保全太子之法。张良不愿介入皇帝老儿家中之事,不肯出谋划策。吕后让她大哥建成侯吕泽去威胁张良,吕泽说:“你为皇上不知谋划了多少计策,今天皇后求你谋划一计你都不肯,这是对国家有二心。保太子是保国本啊!”张良说:“陛下打天下,他听我的计,可现在天下已定,他爱着戚夫人和她的儿子,这不是用话语能够劝转的。因为这是爱的力量。皇后色衰而爱驰,怕是没有办法了。”

吕泽还是不放过留侯,一定要他再想想办法。张良沉思了一会儿说:“办法倒是有一个,这要看太子的运气了。终南商山上有四位隐居的老人,陛下很崇敬这几个人,多次请他们下山做客,就是请不来。一位姓庾,名宣明,号东园公;一位姓崔,名广,号夏黄公;一位姓周,名术,号角里先生;还有一位叫绮里季。这四老住在商山,人称商山四皓。皇后派人多带些金玉绵缎的重礼,命太子写下相请的亲笔书信,向四老说明国本之重。若太子请得这四人来,陛下就不会再说什么了。”

吕泽依计而行,四老竟然下山了,就住在吕泽的宾馆里。

吕后见时机已到,便召来太子办了一席家宴,请来四老作陪。吕后陪着刘邦入席,刘邦见有四位老人,心中不觉诧异。刘邦问太子,这四老是何人?还未等太子答话,四老就自报姓名:东园公、角里先生、夏黄公、绮里季。

刘邦听罢,又是一惊,瞪大了眼睛把四老仔细打量了一番,然后徐徐地说:“朕多次请你们,你们都躲起来。小儿有何德何能,劳驾四老相辅?”四老回答说:“太子仁孝恭敬,尊礼儒士,天下能人都愿意为他服务。陛下万岁之后,太子掌政,我等臣民,应为国家效力,所以来辅太子。”刘邦听了,又喜又忧。喜的是太子得贤辅;忧的是太子羽翼已成,更易不成了,若要强行更换,自己一世的英名将会毁于一旦。

他不免对戚夫人和赵王如意担起心来,此时,刘邦的内心是非常痛苦的。

和戚夫人见面时,刘邦不无伤感地说:“我本来是真心要更立太子的,可是群臣反对,甚至四皓也来给太子助阵,可见盈儿已经羽翼丰满,更易不得了,我也无能为力了。”

刘邦说罢,长吁短叹。戚夫人听罢如同晴天霹雳,泣不成声。

刘邦说:“你不必悲伤,要知道富贵有命,得过且过吧。来,我们一起唱歌跳舞吧。”

戚夫人只得止住哭泣,缓缓地跳起楚舞。

刘邦用手随着舞乐的节奏打起了拍子,边打边唱,哼起了一首《鸿鹄歌》:

鸿鹄高飞兮,一举千里;

羽翮已就兮,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兮,当可奈何!

虽有赠缴兮,尚安所施!

刘邦吟唱,戚夫人起舞,他接连唱了四次,音调凄怆。戚夫人听着语意,越觉悲从中来,不觉泣下如雨。刘邦拥着她,也是泪湿皇袍。

二人悲悲切切,凄凄惨惨,最后索性抱头大哭起来。

这一场悲剧在刘邦的妥协中,终于不可逆转了。

太子已经羽翼丰满,可以一飞千里,虽有网罗,也无能为力啊!事态已是无法撼动,我们没有办法了,听天由命吧。刘邦为自己开脱得多么漂亮而彻底!

其实,太子是他的儿子,吕后再毒,也是他给的权,才能杀戮随意;真正听天由命的,是戚夫人母子俩。

男人的爱何其凉薄。他明明知道她日后处境必然不妙,却任由悲剧发生,任由戚夫人母子成为牺牲品。终其能做的,就是将年轻的她宠在怀里,百般疼爱。

圈禁永巷

公元前195年旧历四月甲辰,即四月二十五日,为打江山而身负无数创重的刘邦,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长安的长乐宫中瞑目而崩,时年五十有三。用史书的话说就是“龙驭上宾”。

临终前,刘邦拉着威夫人的手,长叹道:“看来朕是负定了你,奈何奈何!”此前一言也无只是悲泪哀泣得肝肠寸断的戚夫人,听了这话,反倒收了泪,坚定地说:“不,陛下,你没有负我!有此真情,不虚今生,哪怕日后刀斧加身,我也永远不悔!”

接下来,当时只有十七岁的皇太子刘盈嗣践帝位,尊其生母吕后为皇太后。这位新皇帝就是惠帝。正如刘邦所料,惠帝柔弱,政权旁落在吕太后手里。朝廷大政均奉皇太后旨行事,也就是说汉皇室的一切大权尽归吕后,当然现在应当称她为吕太后。那天,她召掌握重权的大臣陈平入宫,问询他若害了戚夫人,廷臣会不会有闲话。自古以来,从来不愁没有落井下石者,陈平素知吕太后对戚夫人恨之入骨,于是揣度其意而奏道:“宫中之事,廷臣哪好干涉?太后尽管自便。”

吕太后得此支持,马上就将戚夫人召来,历数其罪:“你狐媚先帝,病中不戒房事,一罪也;欲废太子,以子代之,二罪也;背后诽谤国母,三罪也……此几样罪乃其大者,你其余之罪,数不胜数,现在你还有什么话说!?”

戚夫人自知大势已去靠山已失,就算有一万个理由可以为自己申辩,但哪敢言语半句。

吕太后喝一声:“速将髡钳为奴的刑罚,加于她的身上!”

马上就有几个大力宫女,走上来先把戚夫人身上的锦衣绣服褪去,换上粗布衣裳,然后把她头上的万缕青丝拔了个干净,接着又按吕太后的意思继续用刑,直到拔光了戚夫人身上的所有毛发。戚夫人疼得颤抖不已,辗转哀吟,珠泪滚滚,可惜再没有人会怜爱她保护她了。

吕太后见了,又狞笑道:“今日且到这儿,让你先吃些苦头再说。”然后即令戚夫人服了赭衣,打入永巷内圈禁,从事舂米等重体力劳动。每日勒限舂米一石,专派心腹内监管理,若是少半升,即杖百下。

从此人生快乐一去不复返,长乐宫成了戚夫人的囚牢、集中营、肉体折磨工厂。可怜戚夫人一双嫩白玉手,平日只谙弹唱,哪能从事高举大石杵舂臼,且又没有气力,但是怕挨杖打,只得早起晏眠地干活。她的任务是每天不停的舂米。戚夫人娇贵柔弱,在刘邦身边这几年养尊处优,这样的刑罚,无疑承受不了。那一天,她一面泪水横流,一面悲声唱了那首著名的曲子:

子为王,母为虏。

终日舂,薄暮常与死相伍。

相离三千里,谁当使告汝!?

吕雉和戚夫人,是女人的两个极端,一个太强大了,强大到失去了女人的温柔和娴淑,自己已经是自己的王;一个太柔弱了,软弱到必须依靠别人的力量活下去,如一株菟丝子,依靠在男人这棵植物上发绿长叶,可惜依靠一枯,便再无力生存,只好任人摆布。

毒杀刘如意

左右监管戚夫人的吕太后心腹听了,忙报知吕太后。吕太后发狠道:“这个贱人,还想倚靠你儿子来救你!做梦吧!”当即就命使者速往赵国,召赵王刘如意入朝。谁知使者一次往返,赵王刘如意不至,二次往返,赵王刘如意仍然不至。吕太后怒气成火,直窜三丈高,正要提兵遣将捉拿赵王刘如意,一个心腹内监奏道:“赵王不肯应召入朝,全是赵相周昌作梗。周昌曾对朝使说:‘先帝嘱臣保全赵王,现闻太后召王入朝,明明是不怀好意,臣故不敢送王入都。’”吕太后听了这话,不由得犹豫起来,回想起初听见刘邦一次次提出废立太子问题,吕后急得三魂失掉了两魂,可金銮殿之上,自己又不便奔出去力争。正在无可奈何的当口,幸而守法遵礼的周昌极力保全,当时吕后感激万分,曾在退朝时不顾皇后之尊,扑通一下就跪在地上,向周昌表示感谢。并且还是长跪不起,请教如何能长久保全太子之计,不然躲过这一时也是枉然。现在的吕后虽然再也不会向他下跪感谢了,但也不得不略为顾全,于是她便想出了一个调虎离山之计:召周昌入都。

周昌接到诏书,哪里敢不遵。于是吕太后先把周昌软禁起来,然后再召赵王刘如意入谒。赵王刘如意本来仍是拒绝奉召的,因为周昌走前已再三嘱咐明白了他这一点,且还做好了安排,以防来使在此地就对赵王刘如意下手。来使无法,就谎称万缕青丝已全被拨光、整天重劳繁务的戚夫人现在正苦等他前去相救,于是赵王刘如意哭泣着跟随来使,走上了一条无归之路。

仁厚的惠帝与他的亲生母亲为人大不相同,见戚夫人受罪司舂,曾几次哭谏,无奈吕太后不准,只得空替戚夫人嗟叹。现在一见吕太后召赵王刘如意入都,知道不怀好意,于是亲自到灞上将刘如意接到宫里,每天与刘如意同寝同食,寸步不离,使吕后无从下手。转眼过去了好几个月,已是惠帝元年十二月中旬。惠帝见吕太后已不甚在意赵王刘如意,就以为他母亲已打消了恶念毒意。有一天,天刚蒙蒙亮,惠帝就起床去打猎。秦汉时长安城外就是皇家的上林苑,皇帝时常去打猎游玩。因见时辰尚早,天气又寒,且年不过十二岁的刘如意还酣睡的梦中,便不忍心叫醒他,就自己出官去了。待到打猎回来,他心中惦记刘如意,尚未去见吕太后,就先回到寝宫。一看刘如意仍蒙头高卧,这才放了心,非但自己不去唤他,且让侍从也不许惊动。直至午膳都开过了,还不见弟弟醒来,一种强烈的不详感觉让惠帝轻轻揭开了锦被,顿时他就伤心得晕倒在地。原来赵王如意,何尝如意人生,时年不过十二岁的他早已七窍流红,死去多时,尸体都僵硬了。

惠帝明知是吕太后下的毒手,除了大哭数场,吩咐用王礼殓葬刘如意;后来查得帮助太后害死赵王刘如意的宫奴,瞒了太后,将那个官奴暗暗处死;惠帝再就无可奈何了,做儿子的不能罪及母亲,只好付诸一叹罢了。

血腥摧折

可怜赵王刘如意都殡葬了,仍在永巷舂米的戚夫人却毫不知情,仍巴望爱子前去救她。吕太后当然不会放弃这个最好的精神折磨。

这个“好消息”被详细说给了戚夫人知道。

五内俱焚,惨痛何堪,她心中的长明灯永远地熄灭了。

但吕太后仍然愁闷,在她看来,处死这个贱婢,自然容易得不费吹灰之力,只是因为想不出让她死得最最苦最最痛最最受尽折磨的法子,所以才烦恼。

那天,吕太后偶到后园闲逛,忽听得有杀猪的声音,很是凄惨,便踱了过去。尚未走近御厨,遥见一只母猪,满身之毛,虽已钳去,当胸的致命一刀,却尚未戳进。原来这个杀猪法子,也是吕太后始作俑的,她说,先戳死而后拔毛,肉味是死的;先拔毛而后戳死,肉味是活的。当时宫内的猪,就这样遭受了无妄之灾,同是被人吃肉,却还要多承受一番奇惨苦痛的虐杀。

吕太后看着那头尚在惨叫痛嚎的猪之后,顿时又狞笑道:“那个贱婢的死法就有了。”然后来至堂前,往上一坐,吩咐宫监侍女,速把“戚婢”带来。

顷刻之间,戚夫人就被带来了,她服服贴贴地向吕太后双膝跪下,不敢开口,悄悄地抬眼朝上一望,只见吕太后满面杀气,两旁侍立的数十名宫女内监肃静无哗。

突然听得吕太后朝她厉声狞叫道:“速把这贱婢的衣服先剥了!”

戚夫人一听吕太后此时说话的声音,宛如阴阴凶鸮,未曾受刑,先已吓得心胆俱碎,低下头,哀声连连地说“太后可否开恩,让我着衣受杖吧,以免先帝颜面不好看”。

吕太后正眼也不睬她,只是把她一双可怕的眼珠子盯着那群宫女内监。那群宫女内监即刻拥上前来,转瞬间,就照吕太后一样样的吩咐,把戚夫人剥得裸虫一般,先以聋药,熏聋耳朵,次以哑药,灌哑喉咙,再挖眼珠,复剁四肢。可怜戚夫人遭受着这种亘古未有的奇刑惨痛,却连喊叫一声也不能够。

她光着头,两眼已成两个鲜血涔涔滴出的黑洞,耳朵听不见,只能干张大口。无手,无脚,不能站,不能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她只能在心里去无声无息地呼喊刘邦救她,但她脸上眼眶处早已没了眼珠,那两个黑洞中流下的不是滴滴泪,而是点点血。人间最残酷的刑罚落到一个女人身上,而下令行刑的却是另一个女人。

受刑过后卧在地上的戚夫人哪里还像一个人形,只不过是一段血肉模糊。对此,吕太后还别出心裁地取了个名字,叫作人彘。吕太后这才感觉出了心头之气,然后一面命人将这个血肉模糊的人彘也是曾如花美貌、千娇百媚的戚夫人投入厕中(也有记载说是扔进了猪圈),一面开怀畅饮,一面令宫女去领惠帝看看人彘。

宫女把吕太后之命传谕给内监,内监忙至惠帝宫中,对正在思念少弟赵王刘如意的惠帝奏道:“奴辈奉了太后面谕,前来领陛下去看人彘。”惠帝一听人彘二字,颇觉新颖,于是就跟着引路的内监,曲曲折折,行至永巷。

到了一间厕所前,内监开了厕门,指着厕炕里的东西对惠帝说:“这个就是人彘,陛下请观。”惠帝往厕内一望,但见一段人身,既无两手,又无两足,手足断处仍是血淋淋,而四周早已是殷红的一大片。满面是血又没了一双眼珠子,只剩了两个血肉模糊的窟窿,面目模糊难以辨认。一张嘴开得甚大,却听不到发出什么声音,只是一阵阵的血腥气逼人。除那一段身子,还能微微打颤抖动,此外看不出这个还是活物的生命对于极端极点极限痛苦的任何反应了。

惠帝看得又惊又怕,不由得缩紧了身子,往后直转,问内监道:“这究竟是谁?犯了什么滔天大罪,要受这样残酷惨绝的奇刑?”宫监不敢说明,惠帝便硬要宫监说,宫监刚说出戚夫人三个字,就几乎把惠帝吓得晕倒,他勉强按定了心神,颤抖地问个仔细,于是内监附耳对他说,是太后命人把戚夫人的手足砍断,眼珠挖出,熏聋两耳,药哑喉咙,最后又令投入厕中,估计得饱受多日的折磨才能最后咽下那口气。

果然,时年仅仅二十七岁的生命力如野草一般旺盛的戚夫人,在历经了好几个月的煎熬后,才死在了厕中,当然也有记载说是死在猪圈里,总之戚夫人是被扔在一个极端污秽处慢慢熬毙,这却是不争的事实。

惠帝不禁失声道:“好一位狠心的母后!要知道她毕竟是先皇爱妃,我父亲最心爱的女人啊……”说着眼中就不觉垂下泪来。随即走入寝室,躺在床上一言不发,且不饮不食,就是一个劲儿地流泪。

这边那个内监回报太后,说:“皇帝看了人彘,吓得在哭。”吕太后一听,脸上顿时现出得意之色,对众人道:“我就是要让他害怕,以使他心有警惕恐惧,知道了我的厉害,以后就不敢生什么异心了、违反我的意旨了。”

不想第二天,惠帝宫中的内监前来禀报,说皇帝昨天直哭得一夜没睡,今儿早上忽然又哭又笑,自言自语。到底是亲生儿子,吕太后心疼得忙随内监来至惠帝宫中。只见惠帝卧在床上,两眼发直,呆呆地一阵阵痴笑,问他什么话都答非所问。医官诊脉之后,说是怔忡之症,一连用了好几服安神解忧的药剂,惠帝才觉有些清爽,可一想起那悲痛的母子俩,就又是呜咽不止。吕太后不放心,回宫之后,常常打发人来问视。过了几天,惠帝完全清醒了,对吕太后遣来的宫监说:“你去替我奏闻太后,人彘之事,实乃兽行,非人之所为。戚夫人随侍先帝有年,怎么能让她死得如此惨痛!?我已有病,况且本来也没有什么才能,难以治理天下,今后可请太后自主专裁吧!”

从此汉廷之中的大臣没有不惧吕太后之威权的,人人都服服贴贴,独有周昌听说赵王惨死,自恨没能保全,深负先帝付托,曾痛哭连日,甚至晕厥数次,及至听到了戚夫人被做成了人彘,他竟哭上殿来向着先帝曾坐过的御座,口口声声说赵王母子是死于他的手,然后自己扼住自己的喉咙,当场就死在了大殿之上,死在了吕太后面前,死在了群臣面前。

飞扬跋扈的吕太后居然没有治他的罪,且还命厚葬之,并赐谥号悼侯;还要给他儿子封官,周昌之子叩谢后却断然拒绝,说是家父生前有言,若违父命,受之有愧。

还戚夫人一个公道

都说吕后惨杀戚夫人是因为她唆使刘邦废黜太子而改立刘如意继位。但严谨的汉代史客观地告诉我们,其实刘邦才是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因为刘邦认为太子过于软弱,难以掌控江山,后来吕后乱政的事实也证明了刘邦所虑正确;而刘如意更合适继承大位(太子不似我,如意似我)。如果戚夫人不是为人率直真诚,她完全可以心里偷着乐而口头上又虚伪地迁让。由此看来,戚夫人是一个高雅的艺术家(其歌舞都是国家一级演员水平)、一个小女人情结严重的淑女,她崇尚的主要不是权力,即使是帮刘如意争太子位,也更多的是出于对儿子的亲情关爱。这样的女性不可能具备应付宫廷阴谋陷阱的老谋深算,在保护人离世之后迅速地遭受惨祸就是必然了。

戚夫人惨死了,在死后,她还遭受无数不公正的评价,因此,请还戚夫人一个公道!

吕太后自从公元前187年称制以来,刘家天下早已变成吕氏江山。直到公元前180年三月上己,吕太后依照惯例,亲临渭水举行活动,以祓除不祥。事毕回宫的路上,突然看见一只白色小狗奔到近前,狠咬她的足履,顿时痛彻心腑,大声呼喊。卫士忙抢上前来护驾,却不知出了什么事,吕太后疼得紧皱双眉,呜咽道:“尔等不见一只苍狗咬我吗?还问何事!”卫士都回说实在没看见什么苍狗,吕太后听了这话,便左右四顾,果然是什么也没有。可是回宫解袜一看,足踝已经青肿,疼痛难耐,虽敷丹服药,均无效验。于是太史奉命占卜,据其得之爻象,说是赵王刘如意作祟,没奈何,吕太后只得遣人到赵王刘如意坟地墓前祷告,却仍旧无效,吕太后已起不来床了,昼夜惨呼痛号,到新秋时节,终于一命呜呼。

吕后独揽朝廷大权后,公然违反刘邦临死前定的“白马之盟”,将吕姓亲属大肆封王封侯,同时更加专权和残暴,引起众大臣的不满和愤怒。公元前180年,吕太后死后,刘姓王复位,一场血腥激烈的“铲除诸吕”政变发生了。最后的结果人所共知,此后的数百年里,天下仍是刘姓王朝。吕氏全族男女被屠杀殆尽。

戚崮晚鸦

公元前179年,即文帝登极后的第一年,便在戚夫人的故乡定陶建祠祭奠,祠院内古树参天,每到夜晚,乌鸦归巢,绕祠飞鸣,好像在恸哀戚夫人的惨死,当地人有“戚崮晚鸦”之说。

“人猪”的故事发生了两千多年,可是人们却一直为其鸣不平,甚至可谓是人神共愤。想来个中原因,不管社会体制如何改变,但人性中对于真善美的价值取向却是共通的永恒的;否则日后吕氏家族被杀之惨烈而却不被人们所同情,就不能解释了。

软弱善良本真的美丽戚夫人用生前的一段惨烈痛苦,永远地战胜了不可一世的强权疯狂的吕后。

这是美好人性的胜利。

这是美好人性的光辉。

大汉的未央宫闺

我是你手心里袅袅娜娜的珍爱与妩媚

是我浸软了你的钢铁意志

我们是平等的情侣、恩爱的夫妻

我们之间从来就不是帝王与宠妃

我们一同沐浴阳光

一同看花的红、草的绿

无力把美描绘在宣纸上

历史是一场场的生死轮回

凄凉的风轻轻吹过

桃花树树随风散出幽幽的叹息

如今我们的故事早已装订在古籍

两千年前,我轻擎花纸伞

在芍药花丛里柔美呈现

那天你驰马经过,情绪糟糕到了极点

而我们的相遇绝非俯拾皆是的偶然

你说我的手是嫩藕

如玉一般轻抚你心的最柔软

紧攥住异乡夜里盛开的兰花

在怦然心动里更迭着悱恻缠绵

颠鸾倒凤被写成一段段佳话

世人看到了这份收入汉史的情缘

你天明告辞

但却从此永远不能再从我的生活中消逝

我久久凝望你打马离去的柴门

盈眶而出的是经年的孤寂

突然被千里迢迢赶来的热烈包围

共聚的时光如此美妙

锣鼓喧天,喜庆的旋律余音缭绕

发自肺腑的情感如合欢花开,娇羞袅袅

唯愿从此举案齐眉肝胆相照

寒冷的冬天来得太迅急

一片肃杀里

我注定是被制造伤害痛苦的靶子

我甚至被妒忌拥有尸体的完整无缺

于是血腥纠结住这个你深深爱恋过的女子

披露而出的狰狞撕碎了寸寸肌肤

半掩半遮着大红彩绣金帐里火辣的爱情

却造成了耸人听闻的短命

我已触及到了死亡

却还必须每时每刻感受刀刃的雪亮和利锋

幸福惬意与自由自在都是别人的事

我在一直无法止痛的黑暗里,没有一丝表情

淌满面颊的泪水涌潮起寓言一样的结局

绝望中赋予了夜色茫茫的凄楚

在你临终储满真爱的凝眸中

是否映现出我日后的苦旅

在那个不久前的血色黄昏

我的命运是五尺随风飘起的白绫

如能挂在一棵开满雪般花朵的古梨树枝

让我的灵魂烟缕一样迅速遍撒孤寂星空

那简直是对我最大的恩赐

我发不出任何声音

空气中流动的激越凛冽俨如飞升的怒火

直刺云霄,逼问苍穹

婀娜的韵姿为何被扭曲血泪悲泣

天妒红颜

鬼魅终将尤物抛弃荒郊野山

世路上烟雨飘摇

万丈红尘里又多一个冰冷的花冢

而我就是其中僵硬的木头

直戳戳地冻成一块坚冰

但我的内里却是火山般热烫

雪花漫天飞落,告诉我

千年以后,桃花还会再开

多想能开启这暗哑的珠喉与樱唇

让我再发出美妙婉转的乐音

一辈子也翻不过这道门槛了

只能寄希望于有梦的夜里

化作一朵自由的云

在纡回深沉的绝望里,大梦已醒

我完全迷失了回归的路径

只有那强劲呼啸的猎猎冬风

从美人到枯骨,从春到冬

从未央宫到荒墓

亲爱的,我的世界如何能抵达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