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书土楼旧事
8160100000050

第50章 儿歌上口欢乐有趣

入夜,月亮照在土楼的天井里,孩子环绕着坐着唱儿歌,唱出他们的天真活泼,追逐着玩游戏,展现出他们的聪明才智,表现出土楼孩子童年的乐趣。下面节选一些土楼孩子常唱的儿歌。(用客家话读)

1.月光光,秀才郎,骑八马,过船场,船场没米籴,饿死大头猫,猫供鸡,鸡下蛋,红啧啧,煮给阿妹食(吃)。

2.月光光,松树背,鸡公推砻狗踏碓,踏不起,喊阿姐,阿姐打开新楼门,拉一皮,拉小姨,拉一那,拉公爹,公爹没吆回,回到一只烂草鞋,草鞋不好着(穿),回到一只脚,脚不好行(走),回到一只篮,篮不好叉(提),回到一只马,马不好骑,回到一粒梨,梨不好食,食得水渍渍……

3.月光光,光华华,点火望猪嬷(母猪),猪嬷不食汁(饲料),嫁给丙吉,丙吉锯枋,嫁给梅香,梅香煮茶,嫁给蜘蛛,蜘蛛作恶,嫁给牛角,牛角一拨,拨到大岭下,大岭下杀牛,嫁给高头,高头放炮,嫁给长教,长教长下长,嫁给书洋,书洋唔(无)狗,嫁给溪口,溪口插豆扦,嫁给黄竹烟,黄竹烟姓魏,老鼠咬布袋。

4.挨砻窸窣,踏粄拉姨婆,姨婆没在屋,偷杀黄鸡姑,吃不了,留鸡爪;吃不得,留鸡血;吃不清,留鸡心;吃不拉(够),留尾巴;吃不光,留鸡汤;吃不落,留一勺……留给姨婆回来食,食得心里甜啧啧(两人手拉手唱)。

5.一打一,天上下雨地上湿;二打二,二仔叔公拍巴掌;三打三,三月杨梅好入坛;四打四,四大金刚做大戏;五打五,五仔兄弟打斗五(聚餐);六打六,六伙屠户卖牛肉;七打七,七只猪仔不吃汁;八打八,八仙过海神通得;九打九,九天仙女喝老酒;十打十,食得大家甜啧啧(两人拍手唱)。

6.和尚头,光趟趟,踏糍粑,打王往,打到佛祖心,吃好糍粑去念经。

7.猴哥疤屁股,上山炒米碎(爆米花),米碎炒没花,大家笑哈哈。

8.锵咚锵,去嘟去,过新年,唱大戏,你扮官,我扮将,他扮小丑做皇帝。没官刀,用柴皮,没官帽,用“加际”(一种装饭的草袋),没战袍,用蓑衣,没喇叭,用呵屁……爷爷奶奶笑嘻嘻,小孩见了真有趣。

9.萤火虫,点灯笼,灯笼光,照四方,四方光华华,大家笑哈哈(没月亮捉萤火虫)。

10.牵羊咪咩,三更半夜,半夜杀猪,天光(指天亮)落大埔,“伯公老太到哪里”……(拉着衣服襟尾追逐的游戏:一个做“老虎”,一个做“羊头”,其余孩子一个接一个抓着衫尾排成长串,“羊头”保护着“羊儿”不被“老虎”捉到,从最后个开始捉到完为止)

11.捉迷藏:①点子叮当,烂布穿枋,正今插出。②点子剔夺,点到那个烂匏烂勺。③点子“庆圹”(表示声音),日日打仗,苏联出兵,德国投降,美国落弹,日本去藏。

(以上三则是捉迷藏时点到尾字去藏,其他人寻找)

12.蚁公蚁嬷,出来食糖茶,茶一杯,酒一杯含含唔唔,讨生妣(媳妇),生妣娘,上眠床,睡练醒,吃麻饼,睡练光,猪肉煮清汤。(放食物在蚂蚁洞口引它出来时唱)

13.让身缝,让身补,莫赖阿妹做贼牯(贼),针搭线,做证见,线搭针,做正经,阿妹莫轻动,扣好纽扣做相公。(孩子掉了纽扣,不肯脱下衣服给缝回去,老奶奶边唱儿歌边缝纽扣,孩子听得高兴不动,纽扣又缝好,两全其美)

游戏运动身心有益

踢毽子:土楼孩子自己动手,用鸭翅膀羽毛头上硬茎一支,劈成四瓣编成“十”字状,套上铜钱,再插上四根公鸡尾巴漂亮羽毛就成了既美丽又好玩的毽子。女孩子用废报纸或旧书纸剪成一丝丝,包着铜钱或瓦片,也成了漂亮好玩的毽子。

毽子的踢法很多,有单脚踢、双脚轮流踢、背着脚踢、一边走路一边踢、过小溪石跳踢、上台阶踢、双人或多人轮流踢……他们比谁毽子做得好,比谁踢的次数多、花样多。这样既能锻炼智力、体力,又其乐融融。

下棋:当如今孩子们耳熟能详的象棋、军棋、跳棋等益智棋类游戏还没有传到土楼时,土楼里的孩子们已经能玩出许多属于他们的独特的棋类游戏了。一些生性好静的孩子在天井里、楼坪上、地上画着各式各样的棋盘,拣几粒小石头做棋子,方圆进退之间,别有一片欢天喜地。

1.三棋:棋盘,24个交叉点可放棋子,用小石子、小纸团、小树枝当棋子,双方轮流放子,看谁连着三个子,多者为胜。放子时也可以互相阻挡对方连三,若两人都没有连三子则和棋。

2.皇帝棋:扇形棋盘,三人下棋,每人9个棋子,扇形12个点,圆心1个点,碰到点上有子可跳过去,轮流动子,看谁最快把9个子跳到另一个扇形盘里为胜。两人或三人对弈均可。

3.十字棋:十字形棋盘,两人对弈,按“伯劳馋食,伯劳拨娘肉”,九个字口诀,轮流动子,每个交叉点为一步,第四步“食”,第九步“肉”正好到对方子上把对方吃掉,没逢吃则动一步,看谁最后剩一个子为胜。

跳格子:格子形状,孩子们在天井坪、大门坪画一画,用瓦片当子就可以开始游戏了。游戏规则是单脚跳、踩线和石子丢不准都违例换人,用“石头剪刀布,出手指单双”定先后。第一个把瓦片丢到第一格,开始从第二格单脚跳到五六格两脚叉开踩两格,再跳第七格又双脚叉开第八九两格,然后往回跳到第二格把子捡起,若不违例就接着把子丢到第二格,再开始第二次,从第一格起跳过有子的第二格,依前次一样跳……直到第十次子丢到第十格,双脚叉开在第八和九两格里反面踩好,手从胯下伸过去捡第十格的子,跳回原地才算建一座楼。在第一格里画个记号,再跳时可在楼里歇一下,如果忘记歇就会“火烧楼”,把楼取消。违例轮换别人跳,就这样看谁建的楼最多为胜。通过游戏让孩子们的脑筋、手脚都得到了锻炼。

过五关:五关设计,“王”字格约60厘米宽,7米长,在土楼门口大坪上画好,8个人分成两组,“把关”4人分别在头关、中关、尾关、上中关和下中关守卫,冲关4人从头关开始冲过一关一关,到空格处可歇息,冲过尾关返回头关,不被把关人摸到,有一人冲回头关就算胜,中途被摸到即换冲关人把关。把关和冲关的4个人都要互相配合才能得胜。游戏可以训练儿童机智勇敢、团结进取的优良品质,有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的英雄气概。

“斗牛牯”:“牛牯”是用毛枝开杈的茎,摘成单角和双角形状,像牛角叉开一样。两个交叉钩在一起,两人用力拉扯,看谁杈子折断为输。孩子们在楼前屋后挑选毛枝杈做牛牯互相钩斗也显得开心(毛枝是山上长的,土楼人家用来烧火的燃料,蕨类植物的一种)。有时还可以直接到山坡上“斗牛牯”,输者摘“爪禾”(一种野果)给大家吃。

捉泥鳅:泥鳅生长在稻田里,身体圆形,头小而尖,有五对短须,尾巴扁,鳞细,背部黑黄色有斑点,腹部灰白色,有黏液很滑,用手很难捉住。它白天钻在泥土里,晚上才出来觅食。土楼的孩子们用竹片一头劈成丫字状,看到泥鳅时对准其身体叉下,把泥鳅夹在叉里,拿起来放到竹篓里。夏天晚上,人们拿火把到田里叉泥鳅,泥鳅看到火光停在泥面上不动,这样更利于下叉捉住,一晚可叉好几斤,回家煮夜宵。

拣炮:吃过年夜饭,拿了压岁钱,孩子们就捉摸着第二天早晨如何拣炮。除夕夜没月亮,必须先买一根手电筒配上新电池,照起来特别清楚,接着把书包里的书簿笔拿出来,这样书包可背上装炮,最后才上床睡觉。孩子们早早睡下养足精神才能拣得更多,可他们因兴奋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想着大人什么时候开楼门?哪一楼最先开门放炮,拣炮的孩子多不多……想着想着才迷迷糊糊地睡着。“噼里啪啦!砰……”炮声一响,孩子们就迅速起来,穿好新衣服、鞋袜,背上书包带上手电筒冲出门去。大门口聚集了许多小孩子,照亮手电在炮纸堆里寻找没有响过的鞭炮。接着别的大楼也开门放鞭炮,鞭炮声此起彼伏,烟雾笼罩着整个村子,孩子们闻声追逐,从这座楼到那座楼,一直拣到天亮。大家在楼坪上把拣来的炮进行清点,拣出有引线的好炮装回书包里,准备攻炮篮拿奖品。

攻炮篮:大年初一是土楼村里最热闹的一天,村里组织各种活动,有拔河、篮球、乒乓球赛等,晚上还有文娱晚会。最热闹还是攻炮篮——在花篮一样的篮子里放些炮硝和一串鞭炮,用竹竿高高挂起(约3米左右),攻篮是用点燃的鞭炮,一个一个地往篮里丢,正好丢到篮子里引爆炮硝和鞭炮,就算中标,可得到奖品。奖品有毛巾、香皂、笔记本、玩具等等。要把一粒小炮点燃后准确地丢到3米高左右的篮子里且正好引爆篮子里的鞭炮,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大坪上围满男女老少,大家都往篮子里丢小炮,可是有的丢不到或丢过头小炮就响了,有的正好丢中而小炮又不会响(哑炮)。有人中标时,全场拍手叫好,非常热闹,直到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