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本书看懂博弈论
8158800000022

第22章 选择的智慧(2)

霍布森选择其实就是没有选择可供选择。别无选择虽然令人无奈,但却没有太多的顾虑,你只能这样走下去,就如亚当只能爱夏娃一样。但太多的选择却往往令人眼花缭乱,虽说有选择比没选择要好得多,但要从诸多选择中找到最优选择却并非易事,甚至会出现食物面前饿死、活人让尿憋死的荒唐事。

《拉封丹寓言》中一篇题为“布利丹的驴子”的故事,说的就是这么一件食物面前饿死驴的稀奇事。

一位名叫布利丹的法国哲学家养了一头毛驴。还真是应了那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哲学家养的毛驴就是和普通人养的不一样,这头毛驴特别喜欢思考,做任何一件事之前总要经过深思熟虑,连吃饭也不例外。

有一次,主人外出办事要天黑后才赶得回来,就打破常规的一顿饭放一堆草料的喂料法,而将两堆稻草一并放在了这头毛驴面前,作为它的中餐和晚餐。这下可把这头爱思考的小牲口给难住了,马上就十二点了,毛驴饿得发慌,可却不知从何下嘴。这两堆稻草无论从体积上来说,还是从色泽上来看,都不相上下,因而无法从客观上分辨出谁优谁劣。这使得毛驴无所适从,没有理由选择先吃其中的一堆而后吃另外一堆。它左看看,右瞅瞅,始终不知道应该先吃哪一堆才好。

这头可怜的毛驴忍着饿肚子的痛苦,站在原地不能举步,数量、色泽、老嫩程度,等等,毛驴一丝不苟地对眼前的两堆草料进行着全面分析。犹犹豫豫,来来回回,最后竟在两堆肥美的稻草面前活活饿死了。

布利丹毛驴的困惑也常常折磨着聪明的人类。比如,经常被人提及的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你的老婆和你的母亲同时掉进河里,你会先救哪一个?”被问话的那个男人此时就处于一种类似于毛驴处境的左右为难的局势之中。就算你可以把两个人都从河里救出来,但这个“先”字却是要命的,它包含有一种孰近孰远的抉择在里面。

有人会说应该先救母亲,因为老婆没了可以再娶,而亲娘却只有一个;也有人持相反的观点,认为应该先救老婆,因为陪伴自己度过后半生的是年轻的老婆而不是年迈的老娘,况且,即使可以再娶,但感情却是不能被克隆的,是唯一的。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让成年男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竟被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给出了简单而干脆的答案:“用得着考虑太多吗,哪一个离我近我就先救哪一个啊。”

不错,也许这就叫抉择,抓住刹那间离自己最近的东西。抉择是不等人的,不要为了试图奢望得到最理智、最正确、最完美的结果而犹豫不决,在刹那间你本能地认为应该的就是正确的,而且永远都不要回头。

又如,现在大学生、研究生的心理发病率要远远高于一般人。为什么呢?难道真的是他们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自己给自己找不愉快吗?当然不是,高发病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们的学历高,社会地位高,他们拥有比其他常人都优越的现实条件,这就意味着他们有广阔的选择空间,而可供选择的机会越多,他们的心理挣扎就越厉害,内心的矛盾冲突也就越多。由此看来,他们不就是一头被知识武装了头脑而又被现实冲昏了头脑的布利丹毛驴吗?

就拿择业来说吧。文化水平低或者没有什么专业技术的一般人,可供他们选择的就业范围很窄,只要有一份可以糊口的活干,他们就会很乐意地去做;而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研究生就不同了,他们可以从事的工作很多,自由选择的空间很大。究竟要选择做什么工作呢,他们就开始了强烈的心理挣扎,心理疾病也由此而生。

选择是不容易的,做出选择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对比分析过程。以下是关于选择的几点原则性建议:

放弃完美化的要求,从现实入手

供我们选择的多种备选方案,可能都不是最好的,都需要我们作出相应努力之后才有可能变成相对较好的。你根本得不到最好的选择,因为它根本不存在。所以,从现实状况入手,立即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让自己别无选择,果断下手

供我们选择的所有方案都各有利弊,我们往往无法精确地衡量每个方案的利弊大小,一时难于作出抉择。但与其花太多的精力去作细致的比较,倒不如根据自己的偏好果断选取其一,然后集中自己有限的精力,专心致志地为之拼搏,可能会使我们获得比较丰厚的回报。如果长久地处于犹豫不决的状态,则可能导致种种不良的后果。

推迟大的决策,从小处着手

有些不良后果是因为当事人掌握的信息不充分而过早地做出冲动的最终决定而致的。比如,24岁的某男,与某女接触不久,便坠入情网,下了定论:她就是自己一生要找的人,于是勿忙结婚。婚后才发现她原来并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并且还有许多自己容忍不了的缺点,后悔呀!

倘若那位男士在婚前生活的点滴之处对对方多了解一些,就可以对她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也就不会造成今天这个局面了。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小选择需趁早,大选择宜推后。

要柠檬,不要“柠檬市场”

在市场竞争中,正常的选择法则是择优汰劣,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有一种现象是优不胜劣不汰,甚至是劣胜优汰,这就是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最经典的例子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洛夫在1970年发表的《柠檬市场: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中提出的“柠檬市场”的一个特例——著名的二手车市场模型。阿克尔洛夫是规范描绘“柠檬市场”的第一人,此后涉及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的市场问题,都归类为“柠檬问题”。

何谓柠檬市场?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对柠檬做一个大致的了解。柠檬是世界上最有药用价值的水果之一,它富含维生素C、柠檬酸、苹果酸、高量钾元素和低量钠元素等,对人体十分有益。因其味奇酸,肝虚孕妇最喜食,故又称益母果或益母子。

柠檬的表皮金黄诱人,但内瓤却酸涩不堪,所以,美国人通常把从外观难以发现的次品或不中用的产品比喻为“柠檬”。柠檬市场,又称为次品市场,是指信息不对称(即在市场买卖中,产品卖方对产品的质量拥有比买方更多的信息)的市场,旨在说明逆向选择导致了市场的低效率,市场失灵。

二手车市场不同于买主直接从厂家或经销商处买车的一手车市场,在购一手车时,买主可以认牌子、认商标,厂商可以提供产品的质量保证,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顾客因产品质量的信息不对称而可能造成的损失。但是,在二手车市场里,处于待卖中的车都是旧车,此时只看品牌来确定车的质量高低就显得不那么奏效了,因为旧车中加入了更多的车在以前使用过程中的磨损。

在二手车市场上,买主与卖主之间对于所要交易的旧车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卖车人比买车人掌握了更多有关所售汽车的质量情况的信息,但卖车人是不会将这些信息完完本本地告诉买车人的。潜在的买车人当然也知道这一情形,但他要想确切地辨认出所买的二手汽车质量的好坏是非常困难的,最多只能通过外观、介绍及简单的现场试验等来获取有关此车质量的信息。

然而,潜在买车人可以获得的这些信息又很难准备地判断出此车的质量,因为旧车的真实质量只有通过日后长时间的使用才能看出,但这一有效途径在旧车市场上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说,二手车市场上的买车人在购买汽车之前,无从得知哪辆汽车是高质量的,哪辆汽车是低质量的,他们只知道二手车的平均质量。

在这种情况下,买车人唯一可以有效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损失的手段就是按照平均质量出价。这样一来,卖车人自然只会把平均质量以下的车摆上台面,从而导致高质量汽车的卖者将他们的汽车撤出二手车市场,低质量的汽车充斥着整个二手车市场。

在二手车市场上,高质量的汽车在竞争中失败了,市场选择了低质量的汽车。这与常规的市场规律“高价格诱导出高质量,低价格导致低质量”相悖,二手车市场上出现的逆向选择使得市场上出现了价格决定质量的反常现象。如果二手车市场不加约束,继续采取放任态度,最后必然是自取灭亡。

裁员与减薪的权衡

据某报报道,前段时间某城镇发生了一件怪事:

该地区农贸市场一个卖米店的店主挂出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另类招牌:顾客每买本店一袋大米,都要搭一小袋沙子。

见过明目张胆抢劫的,可还从来没见过这么明目张胆索财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店主一副无可奈何的妥协状解释了其中原因:原来是该市场上销售的大米中普遍掺有沙子,掺沙子率最高达到了30%,平均也达到了10%。这家店的店主怎么也不愿意昧着良心赚黑钱,可在周围同行都掺沙子的浪潮中,自家店的生意被排挤得举步维艰,连基本的生存都要维持不下去了。

在无情的市场法则和经济压力面前,店主选择了同流合污。但他还是不忍心把脏兮兮的沙子掺进白花花的大米中,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那一幕。

有人贬斥店主的这种类似于明抢的恶劣行为为缺德,店主反驳说:“真正缺德的是那些把沙子掺进大米里的人,我也是被逼无奈才出此下策啊。我这么做等于是把沙子给你们捡出来了,不硌你们的牙,省了你们的事,再说我也就搭了个市场上的平均数啊。如果不搭这沙子,我哪来的生意啊(因为不掺沙子的大米价格会高,卖不动),我又靠什么生活下去啊。”

这种现象套用一个经济学定律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它描述的是这样一种历史现象:在铸币时代,若市场上有两种货币:良币(成色好、分量足的铸币)和劣币(低于法定成色或者分量的铸币),只要两者所起的流通作用等同,人们就倾向于使用劣币,而将拿到手的良币收藏起来,或者积累多了重新铸造成数额更多的劣币。久而久之,良币就退出了市场,而只留下了分量不足的劣币在市面上流通。

通俗地说,劣币驱逐良币就是指人们更愿意使用坏钱而不是好钱,结果坏钱把好钱排挤出了流通市场。道理很简单,比如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都会选择性地先掏出钱包里的旧钱而留下票面较新的钱币。

在存在大量制度漏洞、缺乏监管的市场经济中,仅仅依靠市场自身的调节机制,很容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家公司因经营不善而面临两个选择:一是所有员工减薪20%;二是公司裁员20%。从逆向选择的观点出发,公司负责人应该选择后者。原因如下:

假如公司领导选择前者,号召所有员工同舟共济,全体减薪20%,如果没有极其过硬的企业文化作支撑,公司很难通过此途径渡过难关。因为公司现在处境不佳,前景不明,有能力的员工最有可能选择辞职而去找薪水更高的工作,因为他们依靠自己过硬的技术或人脉关系比较容易找到工作。而留下的只是一些丢了这个饭碗,就很难再找到别的饭碗的平庸的“柠檬”们。

就是说,所有员工减薪20%的措施会造成对公司发展不利的逆向选择现象,越是想要留住的员工,其离职的可能性就越高。相比较之下,裁员20%就没有这种担心,并且还可以淘汰掉一些表现最不理想的员工,在员工之间形成一种无形的激励机制。

鲜花为何插在了牛粪上?

不仅是在经济生活中,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逆向选择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也随处可见。

比如人们常说的“巧妇常伴拙夫眠”,就是那些巧妇的崇拜者之间以及崇拜者和巧妇之间缺少必要的信息沟通而产生的逆向选择的结果。

漂亮女孩的一般追慕者们会这样想:她是如此的漂亮,怎么会属于平平常常的我呢?她应该结伴比我有钱的阔佬,比如世界股神沃伦·巴菲特才对呀。于是,他们很有自知之明地放弃了“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妄想,转而追求自认为跟自己配对的女生去了。

巴菲特在华尔街上偶遇来纽约观光的漂亮女生之后,也颇为心仪,但他转念一想:这么漂亮的女孩,怎么会轮到我来追呢?我虽然有钱,但有钱的却不止我一人啊,她应该属于比我年轻的阔佬才对,比如微软总裁比尔·盖茨。于是巴菲特老人长叹一声,要是金钱可以换回逝去的年华就好了。今生无缘,再盼来生吧,转而与结发老妇相伴去了。

漂亮女生毕业了,揣着简历去微软公司面试。主考官比尔·盖茨面对如此世间难得的佳人,岂能坐怀不乱,脑海中翻起千层浪。但盖茨转念一想:我够资格去追求她吗?我不过是有点钱也不算老而已,她应该属于比我更强健、更有活力的阔佬,比如篮球巨星迈克·乔丹。比尔·盖茨面对自己貌不惊人的体形,长叹一声,要是当初我不选择IT行业而进军篮坛就好了,于是放弃自认为不属于自己的心仪女生,继续埋头与司法部周旋。

漂亮女生参加工作之后有钱了,购得一张现场观看篮球比赛的门票,邂逅了飞人乔丹。飞人也是人啊,也有七情六欲,面对漂亮女生再也不能正襟危坐了,心中一阵激动。但乔丹冷静下来一想:如此倾国倾城的美人,怎么可能会形单影只呢,肯定是名花有主了。可怜可悲啊,她要是我的邻家妹妹就好了,小时候我就把她预定了。

这就是漂亮女生的困惑。由于有自知之明的男生都预期漂亮女生的择偶标准肯定是一个极高的门槛,造成他们都退缩不前,反而是那些不知天高地厚、懵懵懂懂的普通男生追到了漂亮女生。真是造化弄人啊,逆向选择形成的结果真是令人啼笑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