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历史上那些女人们
8150300000035

第35章 为爱情而战——卓文君

并非每个女人都有进军名利场的野心。那么,处理日常生活会比摆平职场中的钩心斗角更容易吗?当然不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君不见有诸多在职场中左右逢源、无往不利的女性,却把家务事处理得一团糟。原因在于,她们没有意识到,幸福的生活也需要设计。

事实上,夫妻关系并非只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那么简单,必要的智慧,或者说“手腕”是必需的,否则,还叫什么生活呢。

卓文君的名气很大,大到即使不知道她故事的人也一定听过她的名字。人们耳熟能详的是她与大才子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如果你不了解内情,一定会以为这是个两情相悦、白头偕老的幸福童话。事实上,这是一个聪明女子用智慧挽回负心汉的故事。

卓文君是四川美女,家住临邛,也就是今天的四川邛崃。她是当地大富商卓王孙的女儿,不但长得漂亮,而且颇有文采,琴也弹得很好。这样的条件本来是人人所冀求的女子,却被父亲安排了一个政治婚姻,嫁了一个病人,结果卓文君新婚半年即守寡。在那样的年代里,一个女人如此遭遇,大概一生也就成了定局,但卓文君却敢于对命运主动出击。当她遇到司马相如之后决定:接下来的人生,她不但要亲自上台演出,剧本也要自己创作。

司马相如是汉武帝时期一位大文豪,此人与史学家司马迁并称,有“文章西汉两司马”之说。不过,二者绝对不能够同日而语,司马迁一生忍辱负重,司马相如却是名利双收,而且还留下一段千古佳话,佳话的另一个主人公就是卓文君。

司马相如,字长卿,幼年时,他的父母怕他有灾,所以给他取了个小名叫“犬子”。他识字后知道了蔺相如的故事,颇为钦佩,便更名为司马相如。当时还是汉武帝的爹汉景帝当皇帝,司马相如靠家族的财富当上了汉景帝的武骑常侍(骑兵侍卫)。他本人并不喜欢这个职业,而是喜爱写赋,可惜汉景帝不喜爱赋。所以,在景帝朝中司马相如的才华得不到施展,干得很郁闷。

后来,汉景帝的弟弟梁孝王进京,随同他一起的有邹阳、枚乘、庄忌等人,他们都是辞赋高手,司马相如和这几位甚是相投。于是,他辞了景帝的侍卫之职,随梁孝王到了梁国。梁孝王给了司马相如和邹阳、枚乘等人一样的待遇。司马相如的才能有地方发挥,写出了著名的《子虚赋》,声名鹊起。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梁孝王病死,门客各奔东西。司马相如也离开梁地,回到家乡成都。当时相如家道中落,他又没有什么谋生的手段,过得穷困潦倒。这个时候,相如的好朋友临邛县令王吉邀请他去临邛做客,司马相如欣然前往。

一场“琴挑”的浪漫剧由此拉开帷幕。

王吉安置好密友司马相如之后,天天恭敬地去看望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开始还见见他,后来,县令来访,司马相如一律谢绝。司马相如越是谢绝,王吉越是恭敬。两人这么一闹,引起了卓王孙的注意,他很想见识一下这位让王县令如此尊敬的人物,于是准备了酒宴,要好好款待一下这位贵客。

到了宴请这一天,王吉县令先来到卓王孙家中,此时,上百位宾客已经入席。卓王孙派人去请司马相如前来赴宴,但是,司马相如推说有病不能赴宴。陪客都到了,而主宾却不赏脸,这让卓王孙很难堪。王吉一听司马相如不来,立即登门去请。司马相如没有办法,只好勉强成行。

酒至半酣时,王吉把一张琴恭恭敬敬送到司马相如面前,请他弹一曲助兴。司马相如一再推辞,最后架不住大家的盛情,就边弹边唱了一首《凤求凰》: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因《史记》未载此辞,到陈朝徐陵编《玉台新咏》始见收录,并加序说明,所以有人怀疑这首辞是两汉琴工假托司马相如所作。由于没有证据,所以只好存疑。

《史记》中说,司马相如有一个生理缺陷,就是结巴,但是,他的文章写得好,还弹得一手好琴,据说他用的琴叫“绿绮”,是传说中最优秀的琴之一。可见,王县令之所以让司马相如赋琴,一是让司马相如回避弱项——口吃,二是发挥他的强项——弹琴。

这时候卓文君刚刚守寡,回到娘家暂住。她也特别精通琴瑟。司马相如的琴声和歌声一下子挑动了卓文君的芳心。寡居家中的卓文君对司马相如早有耳闻,只是无缘相识。这时她亲耳听到相如弹奏的优美琴声,再从门缝里看见司马相如的风流倜傥,内心十二万分仰慕。

司马相如早就听说过卓文君的艳名,只是苦于无缘相见,所以他这首琴曲显然是有意唱给卓文君听的。

有人认为,这场酒宴是司马相如和王吉策划的一个阴谋,谋的就是卓王孙的掌上明珠——卓文君。当然事实是不是这样,只是猜测,但是卓文君的春心却的确被司马相如挑动了。

酒宴结束之后,司马相如派人用重金买通卓文君的侍女,宛转向卓文君表达了爱恋之意。两人近在咫尺,鸿雁传书,一来二去,感情日渐深厚。一天夜里,勇敢的卓文君终于不顾世俗和礼教的约束,与司马相如私奔回成都。卓王孙一听女儿私奔,气不打一处来,公开表示不给女儿一分钱财。

到了成都,卓文君才发现,司马相如太穷了。两个年轻人立即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与窘迫。卓文君自幼长于豪门,富日子过惯了,哪里受得了穷?她建议司马相如和自己回临邛,在那里,哪怕是向她的兄弟们借点钱,也足以维持生活,何苦在这儿受穷呢?最后,司马相如同意了爱妻的意见。

两人回到临邛后,凑了点钱开起个酒店。卓文君亲自站台卖酒,司马相如则系着大围裙,和伙计们一块儿洗碗打杂,当起了店小二。当地人听说首富的女儿、女婿当街卖酒,都去看热闹,卓王孙觉得实在丢人现眼,因此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卓文君是个聪明人,想来他们两个这么做可能就是有意让卓王孙丢人。果然,卓文君的兄弟和长辈纷纷从中斡旋,劝说卓王孙说,文君毕竟是你的女儿,你家中又不缺钱,再说文君已为人妻,司马相如也算个人才,还是王县令的座上宾,你又何必不依不饶呢?

卓王孙万般无奈,只好花钱消灾,拿出一大笔钱,让他们赶紧关门走人。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一拿到钱,立即关闭酒店,打道回成都,买田买地,富甲一方。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的传奇佳话,从此千古流传。

然而,两人并没有像童话故事那样“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有了钱,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着实过了一段太平岁月,两人感情愈来愈好,不过,司马相如不事生产,又别无长技,坐吃山空,终于生活又走到了绝境。卓文君并不灰心,她知道司马相如是有才华的。果然,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司马相如为汉武帝失宠的皇后陈娇撰写了一篇《长门赋》,轰动长安城,也深深打动了汉武帝。汉武帝召司马相如入京,又连续有佳作出世,一时间声名大噪。后来,他又奉命去巴蜀任职,对开发西南夷作出了卓著的贡献,官运开始亨通。而此时,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感情也开始有了变化。

两人成婚多年,感情也渐趋平淡。再加上卓文君一直没有生下子嗣,司马相如年纪渐长,对这件事情愈来愈介意,最后决定纳妾延续香火。纳妾在当时是常见而且合法的,但是对于卓文君来说,当年她为了爱几乎与家人决裂,在她的生命里,这份爱深刻并且纯粹,她不可能与另一个女人分享丈夫。如果她对于此事无动于衷,也就不是那个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奇女子。

只是,卓文君并没有当面与先生大吵,那是泼妇所为。她选择了走避他乡,给丈夫留下了感人的《白头吟》,诗曰: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

文中提及两人当年曾经不顾一切地相爱,并且一起经历多少高低起伏、喜怒哀乐。同时也表示了自己对丈夫喜新厌旧、违背当年盟誓的反对。她态度鲜明地表示,如果你另娶新欢,我就和你分手。司马相如看过诗后,回想着与卓文君过去的点点滴滴,忽然意识到,他与卓文君是用了全部的生命去爱彼此,如此难得的爱,不可能让另一个人共享。而他与卓文君所共同经历过的,是别的女人无法复制半分的,于是,他终于打消了纳妾的念头,把卓文君接了回来,继续相爱相携。

卓文君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有主见,且对自己负责的女性。无论是在爱情的高峰或者低谷,在得到或者失去爱情的时刻,她都很清醒,没有像一般女人一哭二闹三上吊,也没有放弃追求,而是以高度的智慧化解困境。即使放在今天,卓文君依然是一个令女人们向往的成熟女性的典型。如果每一个女人都能学到卓文君的智慧和坚持,负心汉就会少多了。这样的女人也一定能得到她所要的爱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