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历史上那些女人们
8150300000020

第20章 错错错——唐婉和关盼盼

流行的说法是,唐婉与南宋大诗人陆游是表兄妹。陆游母亲的嫂子即是唐婉的母亲。当时流行亲上加亲,因而唐婉与陆游很小就订了娃娃亲。唐婉,字蕙仙,自幼文静灵秀,不善言语却善解人意。与年龄相仿的陆游情意十分相投。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人结为伴侣,当时陆游20岁,唐婉应该年龄相若。

无从考证,美丽柔情、知书达理的唐婉为什么不见容于她的婆母和亲姑母,总之,她与表兄陆游结婚没多久就被“遣归”了。

有一种说法是,陆游的母亲在尚未出嫁的时候,在娘家与嫂子关系不和。由此,自然也不喜欢嫂子生的女儿。偏偏唐婉又婚后数年未育。陆游的母亲不愿意让儿子因为这个女人而绝了后,所以她以这个理由提出休了唐婉。无论陆、唐两家的谁,都觉得提不出更有力的理由来反对。最后,两人被迫离婚。

还有一种说法是,陆游的母亲起初很喜欢这个温婉可人的侄女,两家父母和众亲朋好友,也都认为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于是陆家就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订下了这门亲上加亲的姻事。成年后,唐婉便成了陆家的媳妇。新婚燕尔的陆游终日流连于温柔乡里,根本无暇顾及应试功课进仕为官。陆游的母亲唐氏一心盼望儿子金榜题名,光耀门庭。目睹眼下的状况,她大为不满,几次以姑姑和婆婆的身份对唐婉大加训斥,责令她以丈夫的科举前途为重,淡薄儿女之情。但陆、唐二人情意缠绵,无以复顾,情况始终未见显著的改善。陆母因此对儿媳大起反感,认为唐婉实在是陆家的扫帚星,将把儿子的前程耽误殆尽。于是找个借口强令陆游将唐婉休了。陆游心中悲如刀绞,素来孝顺的他,面对态度坚决的母亲,除了暗自饮泣,别无他法。迫于母命难违,陆游只得答应把唐婉送归娘家。

两种说法虽有些许差别,但殊途同归。

离婚从现代优生的角度,这对唐婉和陆游是一件好事;但对于相爱的人来说,分离却是无法忍受的。

陆游与唐婉难舍难分,不忍就此一去,相聚无缘,于是悄悄另筑别院安置唐婉。无奈纸总包不住火,精明的陆母很快就察觉了此事,严令二人断绝来往,并为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彻底切断了陆、唐之间的悠悠情丝。王氏过门后很快生了孩子。唐家愤愤不平,觉得不把女儿嫁出去,面子会失尽。于是将女儿嫁于当时也很有点名气的同郡士人赵士程。赵家系皇家后裔、门庭显赫,赵士程是个宽厚重情的读书人,他对曾经遭受情感挫折的唐婉表现出诚挚的同情与谅解。唐婉饱受创伤的心灵已渐渐平复,并且开始萌生新的感情苗芽。

再说陆游与唐婉分开后,只得收拾起满腔的幽怨,在母亲的督教下,埋头课业,以他扎实的学识功底和才气横溢的文思博得了考官陆阜的赏识,被荐为魁首。但由于当朝宰相秦桧从中作梗,在第二年春天的礼部会试时,硬是借故将陆游的试卷剔除,使得陆游的仕途在一开始就不顺利。

礼部会试失利,陆游回到家乡。在一个繁花竞妍的春日晌午,陆游为了排遣心中的烦闷,到附近的沈园散步。没想到,在园林深处的幽径上迎面遇见与赵士程相偕游园的唐婉。这次相遇虽然距他们分离已有十年,但不期而遇仍让两人已经封闭的心灵重新打开,积蓄已久的旧日柔情一下子奔泻出来。善解人意的赵士程独自离开,留下二人相聚。然而,四目相对,千般心事、万般情怀,却不知从何说起。在一阵恍惚之后,唐婉终于迈着沉重的脚步走远了,只留下了陆游在花丛中怔怔发呆。

许久,陆游才在旧梦中惊醒过来,他不由地循着唐婉的身影追寻而去,遥见唐婉与赵士程正在池中水榭上进食,这一似曾相识的场景,看得陆游的心都碎了。昨日情梦,今日痴怨尽绕心头,感慨万端,于是提笔在粉壁上题了一阙《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在这首词里抒发了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内疚和对唐婉的深情爱慕,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鸯的不满情绪。

游园之后不久,秦桧病死,陆游被朝廷任用,离开了故乡。第二年春天,唐婉再一次来到沈园,忽然瞥见陆游留在墙上的诗。反复吟诵,想起往日二人诗词唱和的情景,不由得泪流满面,心潮起伏,于是在诗后和了一阕词: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婉是一个极重感情的女子,与陆游的爱情本是十分完美的结合,却毁于世俗的风雨中。赵士程虽然给了她感情的抚慰,但毕竟曾经沧海难为水。与陆游那份刻骨铭心的情缘始终留在她情感世界的最深处。自从看到了陆游的题词,她的心就再难以平静,往日的种种煎熬着她,使她日渐憔悴,抑郁成疾,当年就悄悄逝去。《钗头凤》成了她的绝笔。

关盼盼与唐婉的经历相似。

关盼盼生于唐德宗年间,出身于书香门第,后来,关家家道中落,盼盼无奈在徐州为妓。关盼盼精通诗文,更兼具绝伦美貌、清丽动人的歌喉和高超的舞技,名气很大。有一天,她与徐州守帅张愔邂逅。张愔虽是一介武官,却性喜儒雅,颇通文墨。他对关盼盼一见钟情,以重礼将关盼盼娶回为妾。

婚后,这一对年龄相距甚远的老夫少妻,竟也情投意合,十分恩爱。有一年,大诗人白居易游历来到徐州,张愔设宴款待他,席间,让关盼盼歌舞助兴。盼盼以善舞“霓裳羽衣舞”驰名。白居易一见之下,仿佛又见当年能歌善舞的倾国美人杨玉环,当即写下了“醉娇胜不得,风嫋牡丹花”的诗句。白居易这首诗让关盼盼的艳名更加香溢四方。

幸福总是短暂的。两年之后,张愔病逝。树倒猢狲散,张府中的姬妾很快四散而去,只有年轻貌美的关盼盼无法忘记夫妻的情谊,矢志为张愔守节。张府易主后,她只身移居到徐州城郊云龙山麓的燕子楼,与一位年迈的仆人相伴,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燕子楼地处徐州西郊,依山面水,风景绝佳,是张愔生前特地为关盼盼兴建的一处别墅。

住在充满旧情的楼中,关盼盼不再歌舞,也懒于梳洗理妆,在昏昏暗暗中,不知不觉度过了十度春秋。关盼盼的这种忠于旧情、守节不移的精神,赢得了远近许多人的怜惜和赞叹。

元和十四年,曾在张愔手下任职多年的张仲素前往拜访白居易,提起关盼盼之事,言语间不胜欷歔。因关盼盼曾与白居易有一宴之交,又倾慕白居易的诗才,所以张仲素这次带了关盼盼近来所写的三首诗让白居易观阅。诗中展示了关盼盼在燕子楼中凄清孤苦、相思无望、万念俱灰的心境,真切感人。白居易对盼盼的境况非常同情,但是转念一想:既然如此情深义重,何不索性以死殉夫,留下贞节烈妇的名声,成就千古美谈呢。于是提笔作诗,托人转交关盼盼,诗曰:

黄金不惜买娥眉,拣得如花四五枚;

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

关盼盼为张愔守节十年而没有去死,是唯恐别人误会张愔自私,让爱妾殉身,反辱没了张愔名声。此时看到白居易竟然以诗作讽,怎不悲愤?性情贞烈的关盼盼在十天后绝食身亡。

关盼盼的死讯传到白居易耳中,让他十分震惊,想到关盼盼的死与自己有着直接关系,心中又是敬佩又是内疚。于是,他想尽办法将关盼盼安葬到张愔的墓侧,算是对关盼盼的一点补偿。但这对于含悲而死的关盼盼来说,已没有任何意义。

这件事对白居易的影响是深远的。他老年隐居洛阳香山时,自知来日不多,把心爱的骏马送给他人,并让能歌善舞的侍姬樊素与小蛮离开自己,各奔前程。可见,白居易对逼死关盼盼一事一直在深深内疚之中。

唐婉就是汉末的刘兰芝(《孔雀东南飞》中的人物),但她比刘兰芝更有重新开辟生活的勇气。从与继任丈夫同游沈园来看,唐婉再嫁后该是和睦幸福的。倘若没有和陆游那场致命的邂逅,唐婉应当会作为另一个书生的妻子,或有所憾但至少会平静地度过她女人的一生。这个书生同样优秀,而且同样爱她至深。然而,在那场让陆游和唐婉大受刺激的不期而遇后,反映强烈的是陆游,承受影响和后果的却是唐婉。

唐婉是在爱情与内疚的双重困扰中郁郁而终的。可是,既然陆游对于唐婉被逐无能为力,已证实他的山盟并非承诺,那唐婉又何必为此付出生命?

关盼盼也是一样,她活活被人言所杀。

其实,伟大的爱情不一定要生死相许,爱情不需要以“杀身成仁”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