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受益一生的老人言
8126500000009

第9章 凡事留一线,他日好相见

什么是恶人,恶人不是把人打倒的人,而是把人打倒之后还要踹上几脚的人。恶人做事,往往不留余地,因而,对于恶人,人们总是保持着高度一致的愤恨。我们不要做恶人,因为恶人终究不会有好下场。正如有句老话说得好:凡事留一线,他日好相见。

这个世界的本质是运动,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永远在变。我们不能预知明天,因此我们也不要做死今天。这个世界上本没有什么绝对的事,因此与人相处中,我们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绝对,凡事留有一个余地,日后可能有个周旋。生活中我们往往可以发现,某个人说“绝对”什么什么的时候,往往后面其实不是那么回事,为什么?因为世界上本没有绝对的事。某个人绝对的好?某个人绝对的坏?不见得。就是写到这儿,笔者也不敢说,某个人说“绝对”什么什么的时候,他绝对就是错的。

生活指导:给别人留余地就是给自己留余地

法律上有个名词叫“防卫过当”,意思就是说当别人侵犯我们的时候,我们可以反击制服他,但不能过度。比如一个小偷偷了我们50元钱,我们可以踹他几脚,或把他送到派出所,但我们不能剁掉人家的一只手。这个世界上什么事都由一个“度”在支配,真理跨过去一步就是谬误,把事情做得太满,往往就是犯错。只要细心体会生活,我们可以发现,当把话说得太死的时候,往往堵住的是我们自己;把事情做到没有空隙的时候,我们也就不好回头了。因此,我们要记住一句老话:凡事留一线,他日好相见。在生活中我们要对自己百分百要求,而对别人不要要求太高,与人相处中我们也不要太苛刻,留个空隙,多个机会。

“凡事留一线,他日好相见”代表了一种气度、一种智慧,尤其在当今这个信息丰富的时代,这种处世智慧更是很可能给我们带来巨大收获。当今社会,网络发达,信息丰富,人们之间接触的机会很多,每个人都面临着很多的“人脉”,我们中间好多人觉得对一个人好与不好无所谓,伤他一下又何妨,反正多的是结识人的机会。但其实不然,我们何不反过来想一想呢?正是人与人之间接触的机会很多,我们更应该珍惜每一次机会,机会加机会,就形成了机遇群。当我们把话说得太死的时候,就失去了一个和人联系的机会,而当我们秉承“凡事留一线,他日好相见”的策略,以后有机会了,他人也很容易想到我们。

信息社会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你播撒宽容与大度的种子,收获善意与爱的总是你。当前社会,网络上攻击之语充斥眼前,谩骂之声不时响起,在这种生态环境下,我们的温情就显得更加珍贵,播撒温情,从我做起!赢得冥冥之中的机会,从现在开始!

“凡事留一线,他日好相见”是一句老人言,不但在现代的社会适用,在以前更是得到了千百次的印证,这是符合人性规律的,是可以穿越时空的普遍性真理,是我们老祖先的智慧遗产。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曾任杭州太守,名满天下,享誉四海。有一次,有一个叫吴味道的书生运送一批货物到京城贩卖,却冒用了他的名号。税关的检查人员觉得这事有些蹊跷,便将吴味道连同货物一起押送到了苏轼那里,任他处理。

苏轼端坐在大堂之上,吴味道被押解上来。只见这个书生身上背一个大包袱,包袱上贴有封纸,上书“杭州通判苏轼送京师苏侍郎宅”,苏侍郎就是苏轼的弟弟苏辙,但这张纸上没有写明苏辙的具体地址。“杭州通判”是苏轼十多年前担任过的官职,这也就是被税关的检查人员看出破绽的地方。

苏轼问吴味道为什么要冒用他的名号运货卖货,吴味道诚惶诚恐地说:“学生家徒四壁,却又屡试不中,此次上京赶考,顺道买了两百匹建阳纱,想带到京城卖掉后赚些盘缠用度。想到您名满天下,所以斗胆冒大人之名,原想省过一些关税银两,现在事已至此,学生愿听大人惩罚。”

苏轼仔细观察着这个书生的一举一动,判断出吴味道不是好逸恶劳的狡诈之徒,他是因为家贫,才一时之间有了些偏差的念头,于是决意宽大为怀,帮他一把。苏轼命令左右人取下吴味道身上的包袱,摘掉封条,亲笔题写了一个封条:“杭州太守苏轼送京师苏侍郎宅”,并附上了自己弟弟苏辙的具体地址。这样,吴味道就一路名正言顺地顺利到达了京城。

次年,吴味道中了进士,感激之余专程来拜访苏轼。于是,苏轼又多了一个得意的学生和贤达的朋友。

苏轼本可以惩罚吴味道的,这无可厚非,但他宽容待人,可以说将“凡事留一线,他日好相见”演绎到了精髓,因此他不但“他日好相见”,而且“他日喜相见”。假如苏轼痛责一顿吴味道,当然可以耍出一些威风,却少了一些威望。也许这样也就把一个才子打压下去了,吴味道的命运就可能改写。也正是这样,苏轼才可以是苏轼,千古留名。

什么事都没有那么绝对,凡事做到底,走极端,往往是错误的开始。西方有句名言:上帝让一个人灭亡前,往往先使他发疯。不顾理智、少点人情味地和人相处,是会让人倒胃口的。生活中我们也有这样的感觉,两个人太好,关系走的无限近,极其频繁见面,那么再见面的时候也会有种倒胃口的感觉。这也是从一个反面证明了“凡事留一线,他日好相见”的正确性,“距离产生美”不无道理。

反之,如果将“凡事留一线,他日好相见”这句老人言不以为然,也是会碰钉子的。

民国时,靳云鹏是一个人物。他曾在北洋政府里任国务总理,后来虽然在政变中离职,但致力于创办实业,是一方经济人物。他还好佛信佛,跟朋友共同出资,创办了有名的天津佛教组织“居士林”,信徒众多。

靳云鹏虽然是闲云野鹤,但名重一方,还是很有社会影响力的,历任的天津地方官都对他尊敬有加。抗战胜利后,张廷谔当上了天津市长,在他眼里,靳云鹏只不过是一个有点名气的社会贤达,无权无职,没什么尊重的必要。自己作为现任的地方父母官,没有必要去他的府邸拜访他,他才不会像其他地方父母官一样去低三下四呢。

不但如此,当时靳云鹏在“居士林”前面的电线杆上镶了一座大莲花灯,以利于开展佛教活动,上书“南无观世音菩萨”,张廷谔看不惯,找了个“有碍交通”的理由,命人拆除了。靳云鹏好几次托人说情,希望能把灯镶上,但张廷谔不留情面,每次都拒绝了,他觉得不这样做显不出自己的威严来。

但是不久后,最高司令蒋介石到了北平,命张廷谔去请一下靳云鹏到北平议事。这时张廷谔傻眼了,但蒋介石是最高司令,不得不执行命令,于是张廷谔硬着头皮去请靳云鹏。他内心满是不安地踏进靳云鹏的府邸,靳云鹏怒气冲冲地拍着桌子说:“莲花灯都拆除了,你还来干什么?”张廷谔尴尬地无地自容……

如果张廷谔不把事情做绝,也不至于落得这样一个尴尬的地步。中国哲学名著《菜根谭》中说:“事事留有个余不尽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就是说不要把事情做绝,你总有机会,总可以躲过一些灾难。

其实像张廷谔这样的尴尬之事,我们很多人都遇到过。回想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在骂人时、批评人时、伤害人时,当时心直口快,感觉很爽,但事后未免有些后悔,更重要的是我们会发现,以后再也没有什么机会和对方合作或联系了。我们的路越走越窄,越走越累。

年轻人在谈恋爱的时候,也表现得很明显:分手时把话说得太绝,以至于后来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时,也走不到一起了。其实很多事情把眼光放长远一些,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把话说得太绝对,就永远关上了回头的大门。如果年轻人在谈恋爱的时候能明白点“凡事留一线,他日好相见”的道理,说不准还能促成很多好姻缘。

“老人家”教导我们:

“凡事留一线,他日好相见”是让我们人生路途变得更加宽阔的一条很好的指导思想。我们要懂得一点宽容,懂得一点节欲。不过这里也存在个问题,就是我们也不能无原则地宽容,无原则地“留一线”,对那些违反社会良知和法律的事情,我们要坚决杜绝。比如对吸毒、犯罪这些事我们不能有半点宽容,这不叫“留一线”,这叫“留一害”。我们在明白“凡事留一线,他日好相见”的同时也要深刻领悟“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中蕴含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