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受益一生的老人言
8126500000043

第43章 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小沈阳为什么要由赵本山带,小沈阳跟着赵本山之后为什么混得那么好,老话说得好: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识”就是识别,“通”就是通透,识别和通透都是很有经验的表现,要想获得经验就需要很多次实践,很多次实践就需要时间,时间就是智慧。平常我们说“智慧老人”,智慧和老往往是相连的。为什么这样说?不是说老人本身就比年轻人聪明,而是走过的路多,吃过的盐多,见过的人多,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也比年轻人深刻。一个人熟悉一个事物有个规律,就是和这个事物交互刺激过的次数多。老马走了很多路,东西南北的方向感自然就强,遇到歧路时心里自然就有谱。老人和人打过交道的次数多,成功过的次数多,失败过的次数也多,那么对人性人情了解得就比较深刻。人情世故是一本书,而阅读这本书就需要时间。平常我们为什么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年轻人血气方刚,头脑简单,一看“水浒”动不动就三句话不对“揭竿而起,替天行道”,结果把自己送上了“道”;老年人本来就无棱无角,脑子里“山路十八弯”,再一看“三国”,就更“谈笑间让人灰飞烟灭”了。人情世故是一本书,而阅读这本书就需要时间。“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生活指导:跟着老人学人情世故

“大观园”里有个刘姥姥,出丑弄怪,插科打诨,但我们会发现,她把她想办的事情都办成了。靠得是什么?懂人情、通世故。刘姥姥用最少的东西获得了最多的好处,办成了最多的事情。刘姥姥作为一个女人,她了解女人的需求和性情,明白那些大小姐、贵夫人和丫鬟们需要的是什么,因而舌头滚来滚去间就把她们逗得哈哈大笑,不经意间也就获得了她想要的东西。你说靠姿色,刘姥姥完全不沾边,靠实力,刘姥姥也只是一个乡下妇人,但刘姥姥了解人情世故,因而成为了大观园里的一个“明星”。当然话又说回来,刘姥姥如果很年轻,不一定能做到这一点,正是因为刘姥姥饱经风霜、久历岁月,才能洞察人性,将自己调节到最佳状态,成为大观园里的一个“开心果”,她也收获了很多果实。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师傅”是一个很有力度的词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虽然有些封建色彩,但也不全无道理。师傅除了要教给徒弟技能,吃饭的手艺外,还要教给徒弟为人处世的道理,也就是人情世故。这个就与年龄相关。师傅就像老中医,越老越值钱。比如韩寒18岁时文章就已经写得很好了,但叫“韩寒师傅”,显得很不动听。比如郎朗在钢琴方面完全可以授人以艺了,但一个30岁的人想学钢琴,大呼“郎朗师傅”,也显得很不地道。而叫潘晓婷“台球师傅”,显然是失礼了。小沈阳为什么要跟着赵本山混,就是因为赵本山沉浮娱乐圈三四十年,看惯了世间百态人情的冷暖,除了传给他“艺”外,还能将他带上“道”。说赵本山一定就比小沈阳聪明吗?测一下智商的话还是留有悬念的,但没有悬念的是赵本山比小沈阳有经验、通世故,纵横捭阖,左右开弓。赵本山跟着小沈阳混不行吗?不行。网传赵本山说过,“你不跟着我混,漂着漂着就漂没了。”

公元前663年,北方的山戎国侵略燕国。燕国国君向齐国求救,齐桓公亲率大军救助,管仲也一起随齐桓公征战。

齐桓公的军队赶到燕国时,山戎国的军队已带着掠夺的财物,逃到东部的孤竹国去了。齐桓公没有罢休,救人救到底,继续追击。山戎国和孤竹国的军队听说齐桓公带着大军来了,惊恐万分,躲进了深山老林中。齐桓公顺着敌人的踪迹顺藤摸瓜,最后将他们打败。

凯旋而归时,齐桓公却在深山老林中迷了路。因为齐军到来的时候是春天,花红柳绿,水环山绕,道路容易辨认。而返回的时候,已进入隆冬,大雪压山,白茫茫一片,山路弯曲多变,走着走着就仿佛进入了迷宫,怎么也找不到出路了。

这时,良臣管仲献策说:“不要紧,老马可以给我们带路,它们识途。”

齐桓公采纳了管仲的良策,立刻让人挑选了几匹老马,放开缰绳,让它们在前面随意地走,大队人马跟在后面。没多久,在这几匹老马的带领下,大军果然走出了深深的山谷,踏上了回齐国的路。

齐桓公很好奇管仲为什么知道老马能够识途,管仲给他讲了一个他早年更离奇的经历。

年轻时候,管仲家里很穷,经常要靠鲍叔牙家的接济度日。他母亲不愿长期依靠别人,就命管仲出去做点生意。鲍叔牙的父亲知道后,也让鲍叔牙和管仲一起去,闯荡江湖。就这样,两个好朋友就一起经商了。他们精明能干,几年后就在外面发迹了,赚了些钱。

有一年,管仲高兴之余在外面买了一匹马,虽然有点老,但身材高大,这匹马浑身黑亮,唯有四蹄雪白,卖马人叫它“雪里站”。管仲对它十分满意,骑上后虽不能日行千里,但也日行八百。鲍叔牙也买得一匹良马,稍次一点。

有一次跑生意,两人住在一家旅店,结果当晚客店遭到了盗贼,店老板家的东西都丢了,“兄弟”二人的两匹良马也不见了。两人十分心疼,赶紧报了官府,但三天过去了,仍然杳无音信,他们心情很郁闷,准备近期回家去。

这一天,管仲、鲍叔牙正在客店中坐着喝闷酒,突然听到马的嘶鸣,二人出门一看,竟是自己被盗的马。他们很高兴,高兴之余也有些不解,马怎么自己跑回来了呢?它们认得路?

两个好朋友回到家中,把宝马被盗又自己回到店中的情况,向鲍叔和管母眉飞色舞地说了一遍,并问是什么原因。两位老人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对管仲和鲍叔牙说:“这有什么奇怪的,俗话说‘猫记千,狗记万,老母鸡还记二里半’,何况是你们的两匹上好的老马呢。”

老马行走江湖多年,经验丰富,灵性大涨,很多方面就超过了人。跑过的路多了就对路有一种敏感度,老马识路数。一位战将,如果获得一匹好马,无异于如虎添翼。吕布如果没有赤兔马能不能勇冠三军很难说,关羽没有赤兔马能不能名垂千古也不好推测,因为在“过五关,斩六将”中就有次因为赤兔马跑得快斩杀了一位大将。老将也一样,我们常说“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原因也就在这里,老将虽然力气方面稍处劣势,但经验丰富,他懂得你来我往、刀光剑影中的人情世故。他作战多次,见过很多血,对刀来剑往、左突右冲中的人性人情了然于心,明白金戈铁马、复杂的人情世故。因而非年轻小将所能敌。一匹上好的老马加上一位上好的老将,将是君王的得意之作。

“老人家”教导我们:

一部《道德经》写尽了人情世故,短短五千言,流传五千年。《道德经》的作者是谁?“老子”,老子为什么叫老子?咱们谁也不知道,这冥冥中算不算一种“老人通世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