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受益一生的老人言
8126500000022

第22章 知足得安宁,贪心易招祸

一个知足的人才能放下一切的烦恼,寻得心灵上的安宁和人生的幸福。而一个不贪心的人,只会给自己招来无穷无尽的麻烦。记住一句老话:知足得安宁,贪心易招祸。

很多人都有过被骗的经历,回头想想,我们被骗,是因为什么呢?一定是由于我们当时起了贪念。骗子骗人,抓住的就是人们贪图便宜或贪图利益的心理。贪图便宜也是一种变相的贪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当我们把对一件事情的预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的时候,往往是最容易掌控局势的——既不会被骗,也不会达不到目的。“知足得安宁,贪心易招祸”,每个人都想多得一点,那最后空缺让谁来补呢?蛋糕就那么大,我们每个人都想多吃一点,那最后让谁饿着呢?最终我们会发现,因为自己的贪心,最后反而吃了大亏。

生活指导:知足常乐

小时候,我们都读过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那个贪心的老太婆一再向那条神奇的金鱼乞求着什么,最后变得一无所有。其实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着,当很多人长大后却完全忘了这个简单的故事,忘了这个简单的故事中给我们的深刻的人生道理——我们每天都在乞求着得到更多。

生活中我们很多人业绩不突出却希望得到年终奖金、平时不努力却希望考出好成绩、自己不优秀却希望获得别人很多的爱、自己没有行动却希望一夜暴富、一夜成名,希望自己从股市中一下子成为巴菲特、希望自己能攀上什么富贵达人一下子成为人上人,希望自己在网络上一下子蹿红,等等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贪心的一些“罪证”。

上帝是公平的,不会让任何一个人多获得一点点,哪怕是一点点。上帝的公平不是相对的,而是绝对的。只要你把目光放得够长远,把比较的纬度放得够宽,你会发现,上帝的公平是绝对的。生活中我们之所以会发现很多不公平的现象,是因为我们还没把比较的目光放得够宽够深,当透视人生的纵向和横向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上帝并没有偏心谁一点点。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只能去吃你应得的那一口蛋糕,多吃一口,你就会得病。

公元前262年,秦国派遣大将军白起领大军大举攻打韩国。秦韩两国兵力悬殊,秦军很快就攻克了韩国的野王(今河南省沁阳县),野王是韩国的上党(今山西长治西)同内地之间的重要交通命脉。秦军占领了野王之后就准备乘势继续攻打上党。

野王被攻克,上党就没有呼应了,成了一座孤城。上党的长官看到秦军很快就攻占了野王,威力滔天,而自己又处于孤立境地,怕是也保不住,害怕之际就给赵国写信,说愿意归顺赵国,寻求保护。

赵国的国君在大堂上召集大臣们议事,大家对到底要不要接受上党的归顺议论纷纷,分别以平原君赵胜和平阳君赵豹的两派意见争论最为激烈。

赵胜说:“上党这么大块的地方,我们不用费一兵一卒,就能够归为己有,这实在是天大的好事,兵家之争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事情吗?这送上门的好事我们为什么不要呢?”

赵豹不同意他的意见,说:“正因为这是平白无故的好事,我们才不能要。秦国派那么多大军攻打野王,胜利后再乘势攻打上党,而这个时候我们轻而易举得到秦国已经付出了兵马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们就会招惹秦国。这样道理不通,我们也会惹上灾祸的。”

赵王也觉得能够轻易得到上党,实在是千载难逢的好事,所以不想失去这块到嘴的肥肉,便支持平原君的主张,并且派遣平原君为使者,去负责接收上党的事宜。接收后将上党划为赵国的领地,并颁诏分封上党的长官冯亭为“华阳君”。这样,一块肥肉算是轻松吃定了。

但好景不长,秦国得知这个消息后,觉得大大吃了赵国的亏,遂命令大将军白起率领大军去攻打赵国,夺回城池。当大军压境的时候,赵王才觉得当初赵豹的意见是对的。

确实是这样,赵国顺手占了上党是“贪心易招祸”,虽然在兵荒马乱的年月,但基本的道理还是存在的,秦国费心费力差点打下上党,最后却被赵国顺手牵羊,秦国自然觉得吃亏,遂迁怒于赵国。上党的长官之所以投降,是因为感受到了秦国的威胁,这是秦国军事投入的结果,赵国坐享其成,是一种贪图便宜的表现。赵王的一时贪心,却把自己卷入了更大的战争。

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三国时候,三国时期刘备和东吴联合抗击曹操,赤壁之战中的一场大火把曹军烧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但在这场军事大战中,东吴是主力,绝大部分的军事投入,如战船、兵马、粮草等等,是由东吴出的,刘备这边基本上只出了一个诸葛亮去那边说服加出计谋,应该说这场军事胜利要算在东吴身上,好处也应该由东吴来得。但曹操撤退丢下荆州后,刘备乘机占了这个军事重镇。由此,也种下了一个恶果。

一个荆州城,亡了一代名将周瑜,周瑜的亡魂始终萦绕在荆州上空,也在东吴人心里扎下了根,以后只要有机会,他们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最后事实确实如此,蜀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关羽把守时遭到了东吴吕蒙的偷袭,从此蜀国元气大伤,走上了下坡路。刘备当时强占荆州时也觉得不妥,有失道义,但终究还是占了,而且占了之后又长期不还,最终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刘备一生以仁义为本,但仅有的这一次贪念,成为了他致命的错误。

知足得安宁,贪心易招祸。当一个人合情合理地拿你该得的那一份时,你是心安理得的,你是心静如水的,人一有妄念,就心里不平静了,就心情纠结、郁闷了。当下我们很多国人心态不好,牢骚满腹、抱怨十足,主要就是由于浮躁的社会风气导致人们普遍存在妄念造成的。一个公司员工,你干了多少活,就拿多少钱,这是合情合理的,你想要提高薪水,就要多干活或提高技能。老板也一样,也不能为了利润欺榨员工,也必须得把员工应得的那一份分给员工。谁想多得,谁必给自己招来麻烦。

明朝有个叫胡九韶的人,家境贫困,一边教书,一边努力耕作,勉强可以维持温饱。每日黄昏,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

妻子笑他说:“我们一日三餐皆是菜粥,怎谈得上清福?”

胡九韶说:“我庆幸生于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庆幸我们全家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庆幸我们全家平安,床上没有病人,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么?”

知足常乐,胡九韶可谓深谙生活之道。

“老人家”教导我们:

“欲”字左边是一个“谷”,右边是一个“欠”,意即总觉得吃不饱就构成了欲望。其实我们看看,在我们周围,甚至包括我们自己,有贪欲的并非吃不饱饭的,而往往是生活还算富足的人。实际上,这些贪欲都是妄念。我们人一生真正能够享受的东西并不多,豪宅再大,我们也只能睡一张床,钱再多,我们也就一天吃三顿饭,为了追求过多无谓的东西而痛苦纠结,就好像吃饱了还要吃,实在犯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