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未来好不好,走过去才知道
80792600000002

第2章 别让你所谓的自由辜负亲人的血汗

去单位加班,在网上打了一辆滴滴快车。司机师傅是个打扮利落的帅气小伙子,都是同龄人,又很健谈,途中聊天时小伙子说自己以前是开出租车的,从白天跑到半夜,每个月能挣六千多块钱。

我说:“哦,真不少!那现在呢?”

小伙子说:“现在我感觉比较自由,想出车的时候,我就接个单,不想出车的时候,我就和朋友们去钓钓鱼。”

小伙对挣多少钱避而不谈。

“那现在一个月挣多少钱呢?”我不死心地问。

“两千多。现在比较自由。”小伙子又强调了一下。

“现在物价这么高,两千多可不够家用的呀。”我又开始了杞人忧天。

小伙子骄傲地说:“我媳妇工资高,她在纺纱厂一个月能挣四千多,下了班还做着微商,一个月还能多挣三千来块。”

看着小伙子带着得意的表情喋喋不休地说着他媳妇儿每天能卖多少货挣多少钱,我的心里涌起了阵阵心酸,为那个从没见过面的小媳妇。

我有好几个朋友和亲戚都在纺纱厂上班,我很了解他们的工作状态,上班的八个小时要在车间里不停地走来走去,眼睛要紧盯着机器,手上还要麻利地忙活着。这一天下来,有的能走十多公里,回到家,大多都会累成“葛优躺”。

我无法想象那个年轻的小媳妇有着怎样强大的躯体和精神,能够在如此大的劳动强度下还能打起精神利用业余时间做微商。如果她不是因为实在太爱钱,那么就一定是太爱他,才会让自己打起一百二十分的精神换取他所谓的自由。

如此说来,这个世界上需要心疼的人很多。

有个朋友,已经四十多岁,夫妻两人都在建筑工地打工,做着没有技术含量的装修工作。膝下仅有一子,自然是格外娇惯。从小到大,孩子想要的,没有不给的。

孩子高考落榜之后,就窝在家里不肯出门。两口子一劝他去找个工作,孩子就吼:“你们就不能让我自由地活着吗?”两口子只得安慰自己,孩子只是情绪低落,过段时间就好了。

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年多,孩子依然追求着“自由的生活”不肯出门找工作,每天醒来之后就是吃饭、打游戏,吃饭、打游戏、睡觉。终于有一天,当父亲的忍不住把儿子教训了一顿。没想到,儿子一怒之下自己搬到了五楼,仍然是天天打游戏。朋友夫妻俩却多了一项工作,就是每天三次从一楼往五楼送饭。

孩子的奶奶去世,出殡那天,孩子出门站了一会儿,说阳光太刺眼,回屋了;孩子的太奶奶去世,他根本就没有出门。

朋友一边对前来吊唁的宾客摇头叹息说“唉,没治了,没治了”,一边端着饭菜送到楼上。

自由生活是个很美好的愿望,但前提是你有保障自己生存下去的能力,否则,你享受自由的同时吞噬的都是亲人的血汗。

睡觉睡到自然醒,然后按照心情意愿,选择吃点早餐,做着随心欢喜的事情;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喝喝茶、聊聊天,悠闲的下午时光就这样悄然流逝。

我说的是我的梦想,当然,仅限于梦想。

因为在现实生活里的我还有着许多责任,父母已经年迈,孩子尚且年幼,虽然父母不曾给我们压力,但是身处中间的我们依然觉得这担子挑得责无旁贷。想通过努力,让父母的晚年生活增添保障;想通过努力,给孩子们的成长多些快乐。

年轻的时候也曾想要过自由的生活,也曾一度在辞职之后把所有东西都搬回镇上的老家,告诉父母,从此以后我要专心写东西——那个时候我每月的稿费尚不过千。父母虽然对我依靠写东西维持生活的想法并不看好,但依然表示,他们能够养得起我。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总是容易降低宽容的底线。

我在家里仅仅待了一个月,一个已经退休的文学前辈给我打了若干次电话,他是一个很温和的人,从来不会说重话。记得最严重的一次,他在电话里说:“你现在想养老有点儿太早了吧?”他帮我介绍了两份工作,我去面试,然后,又出来工作,一直到现在。

现在回头想想,曾经豪气十足地想要依靠写东西来养活自己的想法实在不太靠谱,因为即便在几年后的今天,我每月的稿酬仍然未过千。

要好的闺蜜,十九岁毕业后就成为在商界打拼的创业者,这期间我们也曾在聊天的时候多次说过,如果有机会,要找所大学去读书,要感受一下在大学校园里面读书发呆的美好。

当然,这也仅限于说说。说完之后,她又像个男人一样在商场上奔波。

曾经有人说过,孩提时,你的面子是父母给的;长大后,父母的面子是你挣来的。

我们还远远未曾达到给父母挣面子的境界,所有的奔波劳碌都只是为了让父母的晚年生活不必太辛苦;在出门旅游的时候,可以不必因为有些风景要收费而舍不得看;在生病的时候,可以有钱住进医院,可以不用考虑医药费的多少。

当然,很多时候,人们凭借自己的双手赚取了足够保障生活的物质基础之后,却又被套上更多的责任枷锁,依然无法去享受真正的自由生活。可是,如果一味贪享一时的自由欢快,最终却让家人背负沉重的包袱,你,还能心安理得地快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