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婴幼儿
8052000000145

第145章 145 如何帮助有社会性交往障碍的孩子

幼儿社会性交往障碍的主要表现是:胆小、孤僻,不愿去幼儿园;到园后不愿与老师小朋友接触,常常畏缩、退避在后,独逛或独自游戏,不敢主动要求参与其他小朋友的小组或集体游戏活动;家里有客人来访时躲开不见,常常独自与玩具做伴等。作为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社会性交往障碍呢?

@@@一、了解幼儿社会性交往障碍产生的原因

(1)受幼儿气质类型的影响。不同的个性气质类型决定着不同的行为表现。一些抑郁质的幼儿往往表现出不合群,不善与人沟通、不愿与人交往的个性特征。例如一名叫妞妞的小女孩,性格胆小、孤僻,3岁了不愿意上幼儿园,喜欢待在家里,不愿意与其他人接触,家里有客人来访时,就躲开不与客人见面。常常独自游戏或与玩具做伴,从不主动参与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的游戏活动。(2)幼儿缺乏交往技能。有的幼儿很想与同伴一起玩,但是交往能力和方法有限,“太懦弱”,或“太自我”都会与同伴发生矛盾冲突,遭到同伴拒绝,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不愿与人交往。(3)家庭及幼儿园教育欠妥。一些家长觉得小孩子在一起玩是毫无意义的消磨、浪费时间;还有家长认为孩子一块玩总是闹矛盾、受委屈,还不安全,不如让孩子在家自己玩,有大人陪着,舒心还免得受欺负。因此,家长总是找出许多理由阻拦、限制和减少孩子与同伴的交往。另外一些幼儿教师喜欢活泼、开朗、交往能力强的孩子,忽视内向、胆小、交往能力弱的孩子,从而影响这些孩子交往能力的发展。

@@@二、鼓励幼儿与人交往,帮助孩子克服交往障碍

(1)及时鼓励和肯定,帮助幼儿树立交往的自信心。自信心的培养尤其对于抑郁类的幼儿来说是极为必要的,有了自信心,孩子就能把阻力化为动力,战胜交往困难。对于性格内向、不善与人沟通的孩子在交往中取得的点滴进步,家长要给予及时的赞赏和鼓励,肯定孩子的进步,使幼儿感到通过自身的努力是能够成功的,从而树立他们交往的自信。(2)创设良好的交往氛围。教师及家长对幼儿社会性交往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家长要多为孩子创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多带孩子到公园或亲戚朋友家去拜访,允许孩子邀请自己的小伙伴到家里来玩,允许孩子到别人家做客,多给孩子创造结交小伙伴的机会。教师要热爱、尊重每一个孩子,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和交往的欲望,营造一种友好、和谐的氛围,帮助他们克服对交往的畏惧心理。(3)身体力行,教给孩子交往技能。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礼貌待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孩子遇人主动问好,告别时说“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接受别人帮助后应说“谢谢”,无意中碰到别人要说“对不起”,接受别人道歉时应说“没关系”。教给孩子主动交往的方法,如把自己的玩具、图书等拿出来与小朋友起分享,和小朋友拉一拉手表示友好,和小朋友协商游戏的玩法等,培养孩子自己处理矛盾的能力。

欧洲著名心理分析学家阿得勒说:“假使幼儿未曾学会合作之道,他必然会走向孤僻之途,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社会性交往能力是人适应社会的必然需要,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发展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非常重要,家长要从思想深处意识到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培养对于孩子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