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瞿树滋纪念文集
8043800000070

第70章 给南通地委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信

关于1954~1955年粮食统购统销工作中,如东县发生严重死亡事件的情况和资料,连同我自己当时的工作笔记和检查报告,都已丧失、烧毁。现在仅就回忆反映如下。

一、对1954年的粮食产量估计偏高,对特大水灾造成的损失估计不足。根据省下达的产量和统购统销指标,进行地区联评时所定产量超过了实际产量。统购指标超过实际可能,实际给农民的口粮偏紧。各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情况。如东县比其他县更甚。统购中购了“过头粮”、“周转粮”,统销指标比较实际需要又过紧。这是造成后来一系列问题的基本原因。

二、在统购统销工作中,许多地方存在不同程度的重购轻销,没有能把统购统销同时搞好,把供应计划落实到户。1955年春,各地先后发生了供应紧张的情况。对造成紧张的基本原因,当时领导思想上没有一致的看法,被动应付,采取了种种措施。有些措施使原来已经紧张的粮食情况更加紧张。如“提前供应下月粮”(这是地财办决定的),“控制供应”实际暂时停止了供应(我们没有同意),“向群众交底摊牌”(省委指示中提的,我印象中没有向群众传达)等。工作上的缺点、错误,使问题更加严重。

三、1954年联评确定产量和统购指标时,如东县的同志是有不同意见的(当时参加会议的是哪位同志记不起来了)。1955年春粮食供应紧时,各县(包括如东县)向地委纷纷告急,地委也及时向省委反映。当发现死亡事故时,财贸办公室及时电话向省财办报告,一面组织人下去调查。在省财办开会时,我曾在大会上汇报。刘和赓同志当晚派人到我住宿地点了解,我将各县报来的死亡情况逐个汇报。省委几次增拨了粮食,地委并组织了工作组协助县做好统销工作。记得戴为然同志还曾向惠老(浴宇)电话汇报,告急。后来省委派周一峰同志专程来地委检查了解,增拨了几千万斤粮食,加强了工作部署。麦收登场,紧张局面才安定下来。

我当时是副专员,也是地委财贸办公室主任,对统购统销工作中发生死人的痛心事件,我应该负应负的责任。1955年夏江渭清同志来地委检查工作时,我在会议上作了检查,请求党组织给以应得处分,准备“吃了官司还要革命”。以后我调来省委接受审查。1956年历史问题审查清楚,分配了工作,对这个问题省委并未给我处分。戴为然同志是否因此受过处分,我不清楚。1958年我又因历史问题,被开除党籍(今年4月才撤销原结论,恢复党籍)。对王冠军同志的处分结论,我不了解。

根据你们12月6日由胡忠、宋裕生同志带来的信中所说:“原认定如东粮食统购不多,统销不少,批评了‘定产偏高,四留偏紧,统购过多,统销不足’的说法”这是与事实不符的。应该实事求是地承认当时“定产偏高,统购过多,统销不足,四留偏紧”。来信所说王冠军同志反映的情况,大体上也是符合当时的情况的。

以上回忆不一定准确,如有错误,请批评指正。

瞿树滋1980年12月23日

(编注:“四留”是指粮食统购统销中的四留政策,即一留口粮,二留牲畜饲料,三留种子,四留储备粮,然后分配公粮和购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