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瞿树滋纪念文集
8043800000060

第60章 回忆好友张小圃

瞿树滋

张小圃先生是我的同乡,也是好友。他出生于小地主家庭,本人是小知识分子。

1940年以前,在家乡金沙杨家港以南,经营槽坊、木行。一度曾投标承包金沙等地区的屠宰税收等。经济上入不敷出,是当时有名的亏债户。与南通县上层人士联系较广。从未担任过国民党党政机关职务。

1940年抗日民主政府建立以后,他积极拥护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党的教育下,他的儿子张宏猷(张子嘉)参加了县政府文教科工作,他的女儿张宏芬(张颖)投奔到苏北盐城华中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对于子女参加革命工作,当时当地多数上层人士是不愿或多方阻止的。张小圃对于子女参加革命积极支持,以后他的次子张宏献、小女儿张宏芳等也相继参加了革命。

当时我们在党和政府的同意下,在金余、金东、金中等乡组织了抗日自卫队,他积极赞助。国民党顽固派部队张圣伯、徐训典(后投敌为伪七师二旅头目)通过张圣伯的亲戚杨金顺对他进行争取拉拢,张小圃坚持了民族气节,不愿跟他们当汉奸。

1942年金东乡进行减租减息,张小圃是拥护的,他对农抗会的干部季宗高、纪胜方等贫苦农民的态度也是好的。

张小圃是金沙区开明绅士中比较进步的一个,因而于1942年被选任区参政会副主席,县参议员。

1943年以后反“清乡”斗争中,日寇威胁张小圃要他担任“伪清乡特区公署”的“地方事业促进会”主任,遭到他坚决拒绝。后来,敌将张小圃的房屋拆运敌据点,张小圃坚持了民族气节,打击了敌伪化阴谋,对反“清乡”斗争作出了贡献。

抗战胜利以后,张任南通县惩奸委员会副主任,积极参加了惩治汉奸的运动。“五四”土改,张小圃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献出了土地。

1946年冬,国民党向南通县进行“清剿”。初期因种种原因,我斗争失利,斗争情况比较严重。按上级指示,我曾代表县委动员张转移到后方去。张小圃认为他对当地地形熟悉,群众关系好,可以在当地坚持,不愿转移到后方去(当时我方确实也没有稳定的后方)。南通县还乡团头目顾佐卿、陈又奇,伪金沙区区长陆应均及其他还乡团头目等多次威胁、拉拢要张去金沙镇“共同反共”,均遭张坚决拒绝。为此张小圃于1947年1月3日被还乡团陆震亚部枪杀。

张在被害前夕,还与我方刘文彬、陶不吝等同志约定,密约金沙据点某人下乡与刘等见面,协助我们开展联络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战争初期,张小圃曾两次提出入党的要求。张小圃牺牲以后,《江海导报》上曾作了报道。专署负责同志指示,县政府也曾打算举行追悼会,表彰张坚持革命气节,鼓舞斗志。因当时斗争环境未能举行。

(本文刊于张小圃纪念册—《永远寄托的哀思》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