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瞿树滋纪念文集
8043800000048

第48章 回忆通海地区的一些情况

瞿树滋

1940年以前,日军兵力不足,只有阚家庵、金沙、余西等地驻有据点。国民党县政府驻北兴桥,三路六纵队徐承德部驻石港、骑岸镇,国民党金沙区区公所驻在新灶、张沙一带,仍管理金沙河北、河南的24个乡镇。新四军东进以后,1940年冬南通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1941年国民党部队张圣伯率部投降日军,成为和平建国军(即伪军),旅部驻金沙,并在兴仁、石港、二甲镇等地做了据点。

为适应地区分割的情况,分区在运盐河南(四甲至通城以南地区)建立了通海行署,由分区直接领导,南通县只管通中及通西(西亭至石港大河以西)。通东(四甲至三余大河以东)起初由南通县领导,后划给东南(海、启)。

1941年7月7日,我担任了南通县金沙区长,管辖范围仍按前任朱静安区长时一样,只管运盐河北14个乡和金沙镇。1942年冬1943年初反“清乡”斗争准备时期,汤景延率部打入敌方(当时我们只知道“汤团叛变投敌”),通海行署所属七九区办事处(辖余西区、金沙区运南的部分)也不存在了,陈俊同志和部分党员在袁港以南进行秘密活动,伪金沙特别区公署管原七区24乡镇。为了反“清乡”斗争的需要,梁灵光县长告知我金沙区河南10乡属通海七九办事处,现在由我区领导。当时邱大保当了日军侦缉队长,他向我方表示“人在曹营心在汉”,要求见梁县长,梁要我去和邱谈谈。区委决定区队副邱守成带短枪队去河南活动,吴鸣镛同志为区公所运南办事处负责人,赵仰霞(胜标)负责文教工作。我首先带了4个短枪队员去运河南,在大圣庙(当时的霞西乡)张大刚家约见了邱大保,说明梁县长很忙,要我为代表和他谈谈。邱害怕我民兵厉害,要求民兵不要打侦缉队。我告诉他,中心区民兵到处有,为他们安全设想,侦缉队不要到我中心区活动。张大刚也说“对,枪子儿不长眼睛”。从此以后我工作人员和区队经常往来于金沙区的运盐河南北,都靠沿河渡船摆渡。从金余镇以西进鲜港河东的五总渡(原属金余乡)、六总渡、七总渡,我老家(东五里庙)河南的朱家渡(均属霞东乡),金沙西边延寿庵以北的渡船(属霞西乡),这些渡工都作出了无私的奉献。

1941年初,南通县独立团配合分区七团二营去通海歼灭邱冠生部队,独立团的侦察人员通过我家对河的朱家渡过河,有时在我老家休息等渡船(当时我在做小学教师)。我带短枪队去和邱大保谈话也是通过朱家渡船。我当了区长以后第一次去过渡,夜间隔大河喊了一声,渡工就把船撑了过来。几年不见,船工热情地告知当时的敌伪活动情况。为了部队、民兵夜间活动保密,当时河北地区群众家里不养狗了。但河南人家很多养狗,渡工关切地告诉我走哪条路狗少。因为一路狗叫可能让敌人发觉。

吴鸣镛同志到了运南后,建立了河南交通联络站,由张达才同志负责(解放战争中牺牲,烈士),与河北原堤南联络站联系(负责人季宗高在金东乡六总)接送人员传递信报,经常通过六总渡船。

我带区队去河南开会,是通过七总渡过河的。瞿茂棠同志和渡工找了附近农民家的罱泥船,把我们接过河去,告知了当天的情况,还为我们保守机密。

1944的4月,我调去苏中党校整风,通海地区行署恢复,建立袁港区,金沙区河南也划归了袁港区。

解放战争期间,1945年9月,我从专区文教研究会调回南通县任副县长时通海行署已撤销,紫琅、川港均划归南通县领导,陈仲章叛逃到青龙港组织还乡团。1946年10月,国民党部队带还乡团对南通县进行“清剿”,在运盐河一线驻了据点。分割了通海、通中的联系,沿河渡口又成了我交通通道。还乡团到处窜扰,情况比抗战时更加复杂艰苦。渡工们还是勇敢地渡送我方人员和武装。当时去苏常太的同志常从通海地区渡江。敌占金沙后,包厚昌同志一行数人,先来的几个由堤南交通站送过六总渡口过河去了通海,包厚昌同志到达时,堤南站已不能活动。十总区委书记李扬同志把包厚昌送到余西区,经过金余镇以东,余西以西的四甲渡口,过河去了通海。李扬同志当天晚上与敌遭遇牺牲。“文革”后,包厚昌同志任省政协主席时还曾问过我李扬同志的牺牲情况,解放战争中余西区的这个四甲渡是我们和通海联系的重要渡口。1947年滥港桥战斗、必觉镇战斗以后,我曾和沈坚如团长带部队3次去通海地区。记得有一次是通过这个渡口过河的,我们派侦察人员先去渡口,渡工准备了罱泥船,部队一到,向余西、金余方向派出警戒分批悄悄渡过,直奔通海。

1947年阴历7月,我们在通海活动后部队打下了三星镇,以后回通中,原来打算从金余镇西的七总渡口过河,派侦察员先去渡口准备罱泥船。当我们走到排河观靠近北边,机枪大作,于是改变路线准备通过金沙东洋桥过河,询问桥南群众得悉桥北原永安公司大楼白天有还乡团活动,晚上是否有不清楚。于是部队从金沙南边八角亭绕到金沙西边霞西乡的延寿庵渡口,渡工热情迅速地找附近农民撑来罱泥船,送我们渡过大河到金西乡。

为通海地区解放,许多烈士流血牺牲,还有无数同志和广大群众流了血、流了汗。上述几位渡工仅是我亲自接触过而现在又记得清楚的,他们是无名英雄。渡工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更使我感到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坚定信念,做一个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1998年10月8日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