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瞿树滋纪念文集
8043800000024

第24章 深切缅怀革命的引路人—瞿树滋舅舅

袁世沛

瞿树滋同志不仅是我敬重的大舅,更是我的启蒙老师和革命的引路人。大舅为了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出生入死,英勇奋斗了60多个春秋。他忠诚于党的崇高风范,光明磊落的坦荡胸怀,清正廉洁的高尚品德,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态度,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作出巨大牺牲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他的光辉业绩,是教育子孙、启迪后代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远流传下去,铭刻在人民的心中。

大舅的一生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生,是血与火战斗的一生,是坚定革命信念,顽强拼搏的一生,赢得了人民的崇敬和爱戴。他是人民的好儿子,人民永远怀念他!

大舅在青年时代就怀有教育救国的爱国主义抱负。他在农村兴办小学教育,担任南通县金沙东五里庙小学校长兼教师,对青少年进行启蒙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回忆20世纪30年代,我是一个农村小姑娘,能按学龄在南通县金沙东五里庙小学读到初小四年级,如果不是大舅的全力支持和帮助,恐怕我连小学一年级也读不上。

抗战爆发后,大舅不仅在小学生中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教唱《义勇军进行曲》和《大刀进行曲》等歌曲。还发起组织读书会,联络附近小学校长办夜校,唤起进步青年和农民群众抗日救亡。大舅在毛泽东《论持久战》等著作的影响下,在中国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毅然投身革命的洪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无私贡献。

“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发动对华全面战争,侵占了我们的家乡南通。南通县是联络南北的战略要地,也成了日寇重点“清剿”地区,斗争形势极为复杂。敌机轰炸同胞,人民遭受残酷屠杀和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激起了舅舅们的阶级仇、民族恨。三舅瞿树德、二舅瞿树藩热血沸腾,壮志满怀,联络进步青年组织抗日地方武装,夺取了日伪反动派的武器弹药,准备策应新四军东进抗日。外婆陈茂英家的房子被日寇烧毁,她自己也被关押起来,要求交出儿子 ,但她严词拒绝。敌人为放长线钓大鱼,外婆才幸免于难。1940年5月16日,三舅瞿树德、二舅瞿树藩及其内弟朱德昌被地主武装和国民党反动派活活烧死,大舅瞿树滋也遭到多次毒打和满门抄斩的威胁。在这阶级仇、民族恨血与火的斗争中,大舅义无反顾,前赴后继,丝毫没有退却,积极组织三乡自卫队和农抗会等多种抗日协会,开展艰苦的抗日斗争,为巩固抗日根据地作出了贡献,受到苏中四分区和专署的表彰。为了保卫新生的抗日民主政权,大舅曾多次冒着生命危险,送情报给南通县长梁灵光,及时揭露国民党顽固派企图杀害梁县长的阴谋,为巩固抗日民主政府立了一大功。1941年7月,大舅瞿树滋担任抗日民主政府金沙区区长。他还先后担任南通县正副县长、苏中第四专员公署文研会副主任等职。

正是舅舅这种顽强的革命意志,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震撼着我们年幼的心灵,影响和带动了许多学生和亲友投身革命,参加抗日。我就是那个时候萌生了女孩子也要拿起枪杆子,抗击日寇,不做亡国奴,参加革命,参加新四军的理念,经常要求外婆与大舅联系,早日送我们去参加新四军。但因当时我的年龄还小,等到了1945年阴历三四月麦黄时节,大舅通过区交通站带信,要外婆以走亲戚为名,秘密送我到苏中四地委社会部特派员马世和同志处,接替一个“红小鬼”的通讯员工作。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10月,改编为华中一分区(地委)部队而正式入伍,参加了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进入1946年8月,华东野战军取得了七战七捷胜利后,有计划地北撤。国民党的正规部队和地主武装“还乡团”乘虚向华中九分区大举进攻,南通地区(改编划归九分区)又处于敌人“清剿”中心地区,国民党反动派采取了篱笆拉网式的“清剿”,残暴杀害我党员干部和基本群众。1947年8月,外婆惨遭还乡团杀害。大舅一家,在抗日战争中牺牲了两个弟弟和一个亲戚,在解放战争中又牺牲了伟大的母亲 。大舅就是在这样严酷的敌后斗争和艰苦的反“清剿”斗争中,与日伪反动派做着殊死的战斗。回想起自己参加革命的一生,我对大舅的崇敬之情和思念油然而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大舅的引路,说不定我至今还是一个农村妇女。1946年,我从苏中四分区(地委)调到苏中军区医校和部队卫生部学习工作,后改行做政治工作,转战于华东战场。我渡江南下上海后,调到浙江省公安部队。1953年转业杭州,现已离休。我在杭州定居了半个多世纪。

杭州是一个国际风景名胜旅游名城。我曾多次邀请大舅瞿树滋和舅母卫域来杭州人间天堂,享受天伦之乐。但由于我一直忙于自己的事,没有痛下决心专程去南京请大舅来杭。而大舅总是怕麻烦我们,没有来杭旅游。这使我留下了终生的遗憾和永远的惭愧!

大舅,您虽已离去,但我还会邀请您来“人间天堂”—杭州。

2008年9月于杭州

(作者是瞿树滋同志的外甥女,离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