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全球打黑行动
8030800000033

第33章 金钱开道越狱成功 垂死挣扎末日来临

1992年7月22日夜,开始收看晚间新闻的哥伦比亚人惊奇地发现,此刻本应越洋飞赴西班牙马德里的加维里亚总统,却在神情严肃地发表广播电视讲话:囚禁达1年的哥伦比亚最大贩毒集团麦德林卡特尔的头号首领埃斯科瓦尔于21日夜间越狱,至今下落不明。哥伦比亚政府将继续追查,并重申必须依法严惩罪犯。

与此同时,哥伦比亚总统表示,政府的和平政策依然不变,只要毒枭自首,政府将保证其生命安全,并进行公正审判。

毒枭为何能在号称南美最严密的恩维加多监狱想逃就逃?经过各方面长时间调查,人们得到的是一个简单而又令人深思的答案———金钱开道。

7月21日晚,当接到总统和军方关于转送犯人去另一个监狱的命令通报以后,毒枭对他的14名狱中同伙吼道:“要我们从这儿出去,出去就意味着死亡!”

他随即下令动手,两位官员被扣为人质。政府拟定的将犯人转送监狱的计划转眼间改为营救人质的行动。由于局势严重,政府决定出动特种部队。但运送士兵的两架飞机中只有一架做好了准备,从而大大延误了部队抵达恩维加多监狱的时间。

22日零时30分,监狱门卫值班军士长菲利韦托·霍亚与毒枭一伙密谈了15分钟。埃斯科瓦尔作出保证,放走他们的人将会成为百万富翁。据一位看守说,稍后,犯人们开始了撤离行动,乔装打扮的一行人,毫无阻拦地走出监狱大门。霍亚军士长警告他的部下:“即使被挖去双眼,废掉男人的家伙,也不能说出去!”

凌晨2时,到了换岗时间,霍亚对接班者例行公事地说了一声“平安无事”。凌晨3时,政府的特种部队做好突击准备,但他们面对的监狱已经人去室空,埃斯科瓦尔一行人已经逃之夭夭。

一个被严密看管的贩毒集团头目居然轻而易举地越狱成功,这使国内外舆论大为震惊。哥伦比亚当局逮捕了20多名涉嫌警员,同时免去负有领导责任的司法部副部长门多萨和国家监狱总长纳瓦斯等高级军政人员的职务。

哥伦比亚的近邻委内瑞拉下令国民警卫队处于戒备状态,以防埃斯科瓦尔及其部下窜入境内。

巴拿马总检察长克鲁斯表示,越狱事件是对哥伦比亚法律的公开挑战,也使整个世界担忧。美国一方面表示继续支持哥伦比亚政府的扫毒立场,一方面要求哥伦比亚军警全力捉拿毒王。在国内,哥伦比亚官员表示,毒王越狱说明国家面临困难,但并非面临失败。

1991年为埃斯科瓦尔自首做中间人的八旬老人赫瑞罗斯神父再次出面呼吁毒枭放下武器。埃斯科瓦尔的夫人和女儿在得知他越狱后,紧急呼吁政府履行毒枭去年自首时所作的承诺。麦德林集团的武装组织“可引渡者”也在寄给美国大使馆的录音带中扬言,如果首领埃斯科瓦尔有什么意外,将炸毁美国驻哥伦比亚大使馆。

各方人士纷纷表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哥伦比亚政府的“宽容”政策产生疑虑。埃斯科瓦尔此次越狱,对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毒品问题的人们不啻当头一棒,不少人感到失望和愤懑。而令人迷惑不解的是,世界头号毒枭越狱后究竟躲在何处?

有人说他逃到了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巴西当局还为此派人来哥调查,结果证明纯属无稽之谈。大多数人认为他一直藏在麦德林附近的巴布拉山谷,那里是他的老巢,所谓狡兔三窟,埃斯科瓦尔在那里经营多年,估计会在那里。

政府为搜捕埃斯科瓦尔,成立了特别行动小组,一年多来在巴布拉山谷地区进行了13000多次搜索行动,都无功而返。虽然一直没有找寻到大毒枭的踪迹,但在搜捕过程中,搜捕队还是击毙了一百多名毒贩,逮捕一千多名贩毒分子,沉重打击了毒枭的实力。

暴虐成性的埃斯科瓦尔也没“闲”着,在他潜逃的一年多时间内,他先后亲手制造暴力谋杀事件25起,死于他之手的先后有50多人。这其中有政府官员,有黑道上的仇敌,也有许多是无辜的市民甚至是小学生。有一次他在波哥大市的超级市场,将一辆汽车开进去,然后引爆,当场炸死了5位天真烂漫的小学生,并使多人受伤。

埃斯科瓦尔及其余党的暴行,引起了全社会的愤怒,甚至引起国际舆论的公愤。人们把他称为杀人恶魔。政府开始加紧对他的搜捕。

1992年10月28日晚,麦德林市法蒂玛区枪声大作,弹雨横飞,埃斯科瓦尔的表弟、麦德林贩毒集团的武装军事头目、有“头号杀手”之称的布朗斯·穆尼奥斯被警方击毙。不到半年后的1993年3月5日晚,埃斯科瓦尔妻子的弟弟、麦德林贩毒集团负责安全保卫的头目金特罗,又在麦德林市被警方击毙于街头。

埃斯科瓦尔身边的最后几位死党,除叛逃的之外,都作鸟兽散了。这时,他的妻子和儿子便成了被攻击的目标。尤其是“后起之秀”卡利贩毒集团,为了壮大自己力量的同时彻底摧毁麦德林贩毒集团,便对其妻子和儿子进行迫害。

埃斯科瓦尔打算将他的妻儿送往国外,进行避难。然而他们母子先后飞往德国、比利时、英国、法国等地,无一例外遭到拒绝入境的待遇。

最后,埃斯科瓦尔的妻子只好带着儿子孤零零地飞回了波哥大,向哥伦比亚警方寻求保护。哥伦比亚警方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同时也想借此机会,寻找埃斯科瓦尔的下落,便向总统加维里亚请示,经过总统的批准,将他们保护起来。

埃斯科瓦尔的妻儿被官方安排在波哥大一家豪华旅馆。警方动用了最现代化的窃听工具,窃听埃斯科瓦尔同家人的通话,以便找到他的行踪。工夫不负有心人,狡猾的埃斯科瓦尔终于露出了狐狸尾巴!

时间又回到1993年12月2日,此时正是中午12点钟,埋伏在别墅周围的特别行动小分队耐心地在等待时机。

别墅前终于出现了一个年轻人,手里提着食品盒,在门口东张西望了一会儿,伸手按响了门边的门铃。一会儿门开了,那个年轻人走了进去,那扇门立即又关上了。这时,鲁林塔少校立即命令全体人员跃出潜伏的地方,接近这幢楼房。等大家都作好战斗准备之后,他走过去伸手按响了门铃。

门铃一响,立即有一个人出来开门。开门的是一位胖妇人,她一打开门,先是一愣,紧接着便不顾一切地大声喊:“警察,快跑!”但是为时已晚,鲁林塔少校已带着几个追捕队员冲进了小楼。躲在楼上的埃斯科瓦尔还沉浸在自己的回忆当中。听到喊声,立即向楼下暗道跑去,然而已经来不及了。他只好与身边的保镖一起开枪朝楼下扫射,两名警察当场中弹倒下。

鲁林塔少校同两名警察立即用冲锋枪朝楼上还击,堵住了他们下楼的路。同时,他命令已进屋的警察赶快撤出屋去,占领别墅周围的房顶制高点。他估计埃斯科瓦尔一见下不了楼,一定会边打边往房顶上撤,然后跳到附近的房顶上逃跑。

鲁林塔少校的判断是对的。埃斯科瓦尔扫了一梭子子弹之后,立即带着一名保镖窜上阳台,朝邻居家的阳台上跳去。就在这时,已经冲上楼顶的警察迅速射出雨点般的子弹。埋伏在那里的狙击手也举枪射击,3枪击中埃斯科瓦尔的头部,一枪打中他的右耳。埃斯科瓦尔栽倒在屋顶上,面部血流如注。

此时是下午2点50分,臭名昭著的“毒品之王”、哥伦比亚最大的贩毒集团的头目———巴勃罗·埃斯科瓦尔就此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

鲁林塔少校带领所有警官围了上来,他们举起手中的冲锋枪,朝空中一阵鸣放。这密集的枪声不是在为埃斯科瓦尔送葬,而是庆祝麦德林集团的土崩瓦解。“麦德林”从此成了一个历史话题,一个昨天的故事……

埃斯科瓦尔身中数弹,但致命的一颗子弹是从他的耳朵里打进去的。关于最后这一枪是谁打的,坊间众说纷纭。一个广泛的说法是由哥伦比亚追捕小队的队长胡戈·阿奎莱尔打中了这一枪,而美国人则认为是美军特别行动队的狙击手打出这一枪的,但他的家人则坚持认为埃斯科瓦尔自己往耳朵里打了这一枪。

最终的尸检显示这最后的一枪应该来自一条手臂之内的距离。

与此同时,哥伦比亚的首都波哥大和卡利、米图、巴兰基利亚等各大城市都举行了集会,有的还燃放了焰火,庆祝麦德林贩毒集团的覆灭。哥伦比亚政府和总统加维里亚本人也在此前后,不断地收到了巴西、巴拿马、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和美国及世界各国政府发来的贺电,祝贺哥伦比亚政府的禁毒斗争取得了历史性胜利!

美国《芝加哥太阳报》权威评论家曼斯·菲尔丁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是的,埃斯科瓦尔本来应该成为英雄,但他选择了毒品作为武器,结果沦为恶魔!”也许,这是对他一生最公允的评述。

此后,官方和舆论一致认为,一度号称世界最大的贩毒组织———麦德林集团已经土崩瓦解,不复存在。历史名城麦德林恢复了往日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