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廉政箴言900句
8020200000059

第59章 亲贤臣,远小人

833.亲贤臣,远小人

“原典”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注译”全句译意为:亲近重用贤良之臣,远离小人,这是先汉兴盛的原因;亲近重用小人,离弃贤良之臣,这是后汉倾颓的原因。

“品读”诸葛亮《前出师表》的主要内容是叮嘱后主刘禅修明内政。而修明内政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亲贤臣,远小人”。诸葛亮针对后主刘禅听信谗言、亲昵小人的弱点,用简洁的对比揭示了“先汉”和“后汉”兴衰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是否“亲贤臣,远小人”,并以此忠言劝谏刘禅要信用眼下一批忠良死节之士,才有可能实现兴复汉室,一统天下的大业。

834.放郑声,远佞人

“原典”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春秋《论语·卫灵公》)

“注译”放:排斥,禁止;郑声:战国时郑国的乐曲,孔子认为“郑声淫”。全句译意为:要禁止郑国的乐曲,要疏远奸邪的小人。郑国的乐曲淫靡,小人危险。

“品读”此句为孔子之言。颜渊问孔子怎样治理国家,孔子就说了圣人治政的几条原则,其中有一条,就是“放郑声,远佞人”。这是因为“郑声淫,佞人殆”。孔子这条治政原则对后世影响深远。贞观十年,唐太宗对身旁的臣子说:“皇太子的辅导老师,自古就难于挑选。周成王年幼在位,以周公、召公为辅导,左右都是贤人,足以增长仁义,导致太平,称为圣明君主。秦朝胡亥,受到始皇宠爱,赵高为老师,教了些刑法。胡亥篡位以后,诛功臣,杀亲戚,极为残酷暴虐,不久便灭亡了。由此看来,一个人的善恶是从亲近的人那里学来的。”魏徵借题发挥,引用孔子说过的“放郑声,远佞人。近习之间,尤宜深慎”(唐吴兢《贞观政要·杜谗邪》),劝谏唐太宗提防小人,在亲近的人中更要特别谨慎。太宗听了非常赞赏魏徵的话。

835.明所爱而贤良众

“原典”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故明所爱而贤良众,明所恶而邪僻灭,是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战国《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注译”邪僻:奸邪之人;和集:团结和睦。全句译意为: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贤才要亲爱他,对国家产生危害的奸邪之人要憎恨他。爱憎分明,贤良的人就会多起来,奸邪之人就会越来越少。这样国家的政治就清明,人民群众就会团结和睦。

“品读”这句话实际是“亲贤臣,远小人”之意,并说明“亲贤臣,远小人”所达到的执政治国效果。晏子认为:“小人”在“人主左右,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不诛之则乱”。“小人”实为“国之杜鼠”,不可不诛。

836.谗谀不迩左右

“原典”明王之任人,谗谀不迩乎左右,阿党不治乎本朝。(战国《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注译”迩:近。阿党:结党。全句译意为:贤明的君主用人,谗谀之人不让他在自己的左右,结为朋党的人不让他在朝里做官。

“品读”“善人不能戚,恶人不能疏者危。”君主是否“亲贤臣,远小人”,关系到国家的治乱。谗谀之人一向善于察颜观色,见风使舵,他们对君主的喜恶了如指掌,他们所说的都是君主爱听的话,做的都是君主喜欢的事。这样的人一旦为君主所任用,便会欺上压下,误国殃民。因此,君主对于谗谀之人必须坚决清除,否则将危害国家和人民。

837.君子用而小人退

“原典”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君子用而小人退;国之将亡,贤人隐,乱臣贵。(西汉司马迁《史记·楚元王世家》)

“注译”祯:国家出现朱雀叫祯;祥:出现凤凰叫祥;妖:出现草木之怪叫妖;孽:出现禽兽虫蝗之怪叫孽。全句译意为:国家将要兴盛,必有好的预兆,这就是贤才得以任用;国家将要败亡,贤人隐退,小人乱臣得势。

“品读”这是司马迁对楚汉相争中的赵国败亡的评论。此句源于《礼记·中庸》篇中的“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国之将亡,必有妖孽”。司马迁给它作了生动的诠释,即国家兴亡的征兆,表现为贤才得到任用或被埋没。

838.正臣进者,治之表

“原典”正臣进者,治之表也;正臣陷者,乱之机也。(东汉班固《汉书·楚元王传》)

“注译”全句译意为:廉洁忠直之臣能被任用,这是国家治理的表现。相反,正人君子被陷害贬谪,就是国家动乱的征兆。

“品读”此句出自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刘向给汉元帝的上书。刘向看到西汉末年外戚专权,谗邪并进,指出“谗邪进则众贤退,群枉盛则正士消……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君子道消,则政日乱”。因此,他劝谏元帝要选贤授能,亲忠臣,远佞人。

839.任不肖必乱

“原典”任贤必治,任不肖必乱。(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十九·汉纪二十一·元帝建昭二年》)

“注译”全句译意为:任用贤能的人国家必定治理得好,任用奸邪的人国家必定混乱。

“品读”汉元帝时奸佞石显、五鹿充宗当道,士大夫京房在汉朝的中央机关改革行政官僚制度中欲除掉这两人,就利用元帝闲暇召见他的机会,用周朝的两个昏君周幽王和周厉王宠信奸佞而国破身亡的历史故事规劝汉元帝远奸佞、亲贤臣。“任贤必治,任不肖必乱”,这是历史发展的教训,必须牢牢记取。

840.正臣立朝廷

“原典”猛兽之处山林,藜蓿为之不采,正臣之立朝廷,奸邪为之折谋。(唐魏徵《隋书·列传第二十七》)

“注译”全句译意为:猛兽居于山林之中,藜蓿这样的植物也因此不被摘取,正直之臣立足于朝廷,奸邪不正之人也因此难施邪恶伎俩。

“品读”“清其源者必洁其流,正其末者须端其本。”(《隋书·列传·李文博》)把好官吏的入口关,选拔任用德才兼备的贤才,不仅是治国的需要,也是端正官场风气的重要举措。如果朝廷中正义之臣居多数,奸邪小人必心有顾虑,不敢肆无忌惮。这样,官场和社会风气才会清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