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廉政箴言900句
8020200000033

第33章 取友必端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是不可或缺的。人在生命的各个不同阶段都会有各式各样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一个人从政为官时的交际更广泛更频繁,和廉政关系更直接更密切。

结交须择善。一个人与什么样的人交际,通常反映出本人的品位、素质与修养。为官从政者应当树立良好的处世哲学,增强鉴别力和洞察力,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抱真守朴,坐怀不乱,从善交友,择廉交际,自己就会清廉从政,立身不败。

《墨子》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对今天的党员干部来说,如果经常与品行恶劣的人交往,那就会受到侵染,意志便日渐消沉,生活也会日渐堕落。如果与那些心怀叵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瞄准你手中的权力搞感情投资的“哥们”、“大款”们交往,你手中的权力就会被他们“钓”走,就会被他们牵着去为其“推磨”,最终因滥用权力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落得个终身悔恨。

431.取友必端

“原典”取友必端。(战国《孟子·离娄下》)

“注译”端:端正,端方。全句译意为:结交朋友一定要品质端正。

“品读”逢蒙向羿学习射箭,学完羿的射箭方法后,他想全天下只有羿比自己更善于射箭,在这种情况下他把羿杀害了。但孟子对这件事没有多加评论,而另外讲了一个故事:郑国派子濯孺子侵犯卫国,卫国派庾公之斯追杀他。子濯孺子说:“今天我发病了,不能拿弓,我死定了呀!”他问他的仆人:“追杀我的人是谁呀?”回答说:“是庾公之斯。”子濯孺子说:“我死不了啦。”原来,庾公之斯是向尹公之他学习射箭的,尹公之他又是向子濯孺子学习射箭的,尹公之他是品质端正的人。子濯孺子相信尹公之他结交的朋友也必定品质端正。后来,庾公之斯赶上子濯孺子,见子濯孺子发病不能拿弓,只向子濯孺子射出四支去掉了箭头的箭,就返回去了。孟子讲述这个故事,其用意是明显的,那就是告诫我们:交友必慎,“取友必端”。

432.以同而异

“原典”君子以同而异。(周《周易·睽》)

“注译”全句译意为:君子谋求大同而并存小异。

“品读”古人深谙天地之大不可能千篇一律,总是有同有异,同异并存的道理,《周易》的《睽》卦就是阐明同异并存的道理,要求“君子”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适中,求大同,存小异,不在细枝末节上纠缠。求同存异,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眼光。用现在的话来说,要谋大局,求发展,成大事。

433.有亲可久

“原典”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周《周易·系辞上》)

“注译”全句译意为:有人亲近处世就能长久,能建立功业立身就能弘大。

“品读”《周易》的《系辞》是通论六十四卦各卦的内涵,因文字太长,分为上下两篇。《系辞上》开宗明义论乾坤大义,从乾(天)坤(地)运行变化的规律,再从天地之道论及人道,“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这里论及人际关系和成就功业的相辅相成、相互依存。“易知”(平易为人所知)才能“有亲”(有人亲近),“有亲”才能“可久”(处世长久),“可久”是贤人的美德。

434.二人同心

“原典”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周易·系辞上》)

“注译”利:指利刃;断:割断;臭:气味。全句译意为:两人心意相同,犹如利刃可以切断金子。心意相同的语言,气味就像兰草一样芬芳。

“品读”这是孔子对《周易·同人》卦中“同人先号啕而后笑”的解释。《同人》卦象征“和同于人”。孔子在这里不仅说明“和同于人”的不易,同时也指出,“和同于人”的可取。这就是现代人所说的“团结就是力量”。

435.以友辅仁

“原典”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春秋《论语·颜渊》)

“注译”全句译意为:曾子说:“君子依靠文章学问来聚会结交朋友,依靠朋友互相帮助来培养仁德。”

“品读”这是讲交友之道。先是说“君子以文会友”,以“文”来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接着说“以友辅仁”,朋友之间相互辅助,达到仁德的境界。这是交友的目的。中国传统道德中,很注重“仁”。“以文会友”,其最初动机和最终目的都应该是以仁为宗,而不是以权会友、以利会友。“良友结,则辅仁之道弘矣。”(《抱朴子》)如果以权会友、以利会友,有权、有利之时,只能狼狈为奸,助纣为虐,后患无穷;一旦无权、无利,这种友则如成语所说的“树倒猢狲散”。

436.益者三友

“原典”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春秋《论语·季氏》)

“注译”全句译意为: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实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同虚伪做作的人交友,同阿谀奉承的人交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友,是有害的。”

“品读”无论为人为政,都有个交友的问题。交友不可不慎重选择。孔子早就警告,友有“益友”、“损友”之分。结交“益友”,则德才日进,事业有成;结交“损友”,不但不能长进有成,反而可能狼狈为奸,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437.求士辟患

“原典”君子居必择邻,游必就士,择居所以求士,求士所以辟患也。(战国《晏子春秋·内杂篇上》)

“注译”全句译意为:君子安家,必须选择好邻居;外出游历,必须选择贤士。择邻是为了结交贤士,结交了贤士就能够避免祸患。

“品读”曾子拜会晏子,曾子离开以前,晏子前往送行对他说:“君子送人车子,还不如作临别赠言,我请问你,需要那一种?”曾子说:“请作赠言。”晏子就说了上面一段话。晏子还以直木用火烤弯曲成车轮、和氏璧经过优良玉工的修整便成为稀世的珍宝和兰草根浸在麋鹿肉酱中而身价百倍的比喻,说明生活的环境很能改变人们的素质,不同的环境有着不同的品性,这是必须慎重对待的。晏子希望曾子从中悟出道理,找到自己立身处世所需要的东西。

438.无友不如己者

“原典”子曰:“君子不重则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春秋《论语·学而》)

“注译”固:牢固,扎实;无:同“毋”,不要、禁止之辞;过:过失,错误;惮:害怕。全句译意为:孔子说:“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也不会扎实。做人重要的是讲求忠诚,守信用。不结交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品读”为人必须自重,自重才有威严。孔子这段话的中心是讲君子要自重。要自重就要讲修身。孔子在这里也讲了三个修身之道:一是“主忠信”,二是“无友不如己”,三是“过则勿惮改”。“无友不如己”,朱熹说,友所以辅仁,友不如己,则无益而有损。从清廉自守而言,就是不要去结交那些不清不廉的人,否则,必如朱熹所说,无益而有损。

439.友其德

“原典”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战国《孟子·万章下》)

“注译”挟:依赖。全句译意为:孟子说:“与朋友相交,不依仗自己的年纪大,不依仗自己的地位高,也不依仗自己兄弟的富贵。交朋友,是交朋友的好德行,不能存有任何有所依仗的思想。”

“品读”孟子的弟子万章向孟子请教交友的事。孟子就向万章说了上面这段话。孟子阐述了交友的原则:“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交友,应该“友其德”。一般的百姓如此,居官从政者更应当如此。

440.染苍则苍

“原典”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以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而以为五色矣。(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当染》)

“注译”全句译意为:用青色的染料就会染成青色,用黄色的染料就染成了黄色,投入的染料变了,丝的颜色也就变了,五次投入的染料不同就会染成五种不同的颜色了。

“品读”这是墨子看见有人给白丝染色时所发的感慨。吕不韦则借题发挥,说“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不只染丝是这样,国家的君王也有受熏染的问题。)接着,吕不韦列举了历史上国君由于“所染当”所以王天下,国君由于“所染不当”导致“国残身亡”的事例说明:国家的君王所受熏染是否得当,关系到国家、个人的存亡。作为国君,必须正确选择自己的近臣,“近贤人,远小人”;作为士,必须正确选择自己的朋友,只有这样才会受到好的熏染。所以说:“染不可不慎也。”像孔子说的与人结交,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41.凤凰不与燕雀为群

“原典”骐骥不能与罢驴为驷,而凤凰不能与燕雀为群,而贤者亦不与不肖者同列。(西汉司马迁《史记·日者列传》)

“注译”骐骥:骏马;罢驴:劣驴,罢同“疲”;驷: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全句译意为:骏马不能与疲驴同驾一辆车,凤凰不能和燕雀同群,而德行高洁的贤人当然也不能和不肖者为伍。

“品读”这句话和屈原在《离骚》中说的“鸷鸟之不群兮”一脉相承。屈原原话为:“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圆之能兮,夫孰异道而相安!”(猛禽不与凡鸟同群,这在前代早已如此。方和圆怎么能够相全?不同道的人又怎能安然相处!)这里说的是德行高洁的人坚守的处世原则和交友之道。

442.己之所无,不以责下

“原典”己之所无,不以责下;我之所有,不以讥彼。(东汉王符《潜夫论·交际》)

“注译”责:索取。全句译意为:自己没有的东西,不向别人索取;自己有的东西,不向别人炫耀。

“品读”交友之道,在于与人相处,而非与物相处。君子交友,不是向人索要财物,也不会向人炫耀财物以勾引人。王符借此批驳那些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小人。

443.与善人居

“原典”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三国王肃《孔子家语·卷四·六本》)

“注译”芝兰:芝与兰都是香草,这里比喻美好的环境。全句译意为:与善人相处,就像进入了有香草的屋子里,时间长了就闻不到香气,自己完全消融在其中,与之融化而不觉。与恶人相处,就像进入咸鱼铺子,时间久了,也闻不到臭味,消融其中,同样与之融化而不觉。

“品读”一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总要“与人居”,与什么样的人居,则不可不谨慎地选择。“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孟母三迁”的故事,为这句话作了最好的注脚。在选择“与人居”上,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一学“孟母”。只有用清醒的头脑加以选择,才不至于身陷困境。

444.交友之美

“原典”夫交友之美,在于得贤,不可不详。(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刘廙传》)

“注译”全句译意为:交结朋友的益处,在于能接触贤明的人士,不可不慎重对待。

“品读”刘廙,字恭嗣,三国时期魏国建立之初,任黄门侍郎。刘廙有个弟弟叫做刘伟。刘伟与名声不好的魏讽友好,刘廙警告弟弟说:“交友在于得贤,不可不慎。当今有些人交朋友,不审慎地选择人,只图大家结合在一起,人多势众,从而违背了古代圣人有关交朋友的教导,这不是正确对待自己和帮助别人的好办法。我观察魏讽,不修品德,专门鸠合一伙人,华而不实,这是一位扰乱时局、沽名钓誉的人。你要慎重,不要与他来往。”刘伟不听。后来魏讽谋反,刘伟也受到牵连,被处于死刑。交友不慎,导致身败名裂,其教训可谓深刻!

445.善人同处

“原典”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爰延传》)

“注译”全句译意为:与有德行的人相处在一起,则每天都听到德行的熏陶;与恶人处在一起,则每天都萌生邪恶之念。

“品读”这是侍中(官名)爰延上书给汉恒帝中的话。爰延以孔子说的“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来劝谏桓帝为政要听言观行,分辨忠邪,择善而从,以防“奸邪惑君,乱妾危主”。

446.贫贱不易意

“原典”好尚或殊,富贵不求合;情趣苟同,贫贱不易意。(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陶传》)

“注译”全句译意为:如果爱好不同,即使是与富贵者相交也不愿意同流合污;如果志趣相投,即使与贫贱者相交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意愿。

“品读”这是史家对刘陶的赞誉之词。刘陶为汉桓帝时的侍御史、谏议大夫。刘陶为人耿直,为官廉直,交友唯求志同道合之人,深恶阿谀奉承之辈。“富贵不求合”,“贫贱不易意”正体现了他的为人、为官与交友准则。

447.同志真友

“原典”世间真友难得,而同志真友尤其难得。(明李贽《续焚书卷一·与吴得常》)

“注译”全句译意为:人世间真心朋友很难得,而志同道合的真心朋友更难得。

“品读”这里提出了交友的一条重要原则,即“同志真友”。“古人得一同志,胜于同胞,良以同胞者形,而同志者可与践其形也。”古人把得一“同志真友”,看得比同胞还重要。

448.近正远邪

“原典”书中所谓近正远邪,尤紧要语也。(清倭仁《倭文端公遗已·示曜侄》)

“注译”全句译意为:书中所谓接近正人君子,疏远奸邪小人,是非常重要的话。

“品读”清朝末年,吏部尚书倭仁的侄儿倭曜升官赴任之时,倭仁写了封信告诫他为官交友必须慎而又慎,上面这句话便是信中告诫之辞。信中说,“为官是苦人,做官是苦事。”如果认为做官是为了享受,那么他一定不能做个好官。你到任以后,肯定有些势利小人向你奉迎亲近,年轻人喜欢别人巧言谄媚,所以很少有不落入圈套的,一旦与他们交结往来,祸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