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袁宝华文集第一卷
8014900000042

第42章 认真做好清产核资工作

(1972年2月11日)

第一,清仓工作年年要做,有的甚至月月都要做。旧的积压清理了,新的积压又会产生。因为计划再周详也会有调整和变动,不平衡是经常发生的。有时候今天适应,明天又有变化,又会不适应。所以,清仓工作不仅要经常做,还必须花大力气去做好。

第二,做好清仓核资工作要上下一齐动手,不是清仓核资办公室少数几个人就可以做好的,这是整个经济战线上的大事。省、自治区、直辖市革委会,特别是生产指挥部(组)和计委的主要领导同志,都要亲自动手抓。也不能把这件工作看成只是财务部门的事,看作是一个单纯的财务问题。要加强领导,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无数,指挥生产是很危险的。我们有些部门和企业心中无数,一方面物资、设备闲置积压,一方面还伸手向上要东西。

第三,明确清仓工作的方针,具体政策也要对头。具体政策不对头,也会事倍功半。因为清查工作比较起来难度还不大,但怎么样核定资金,怎么样把积压物资处理好,就是个大问题了。尤其是如何把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的多余闲置部分充分利用起来,要相应制定许多具体的政策。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清产核资工作就有可能半途而废。现在清理出的大部分积压物资还没有充分地组织利用起来,就说明存在着问题。这里面虽然有难以找到利用单位的,即所谓“老大难”的积压物资,但大量的东西是可以利用的,这就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密切合作,根据情况,制定利用积压物资的具体办法,解决一些思想认识问题。如:有些下放的大企业,包括中央各部直供的企业积压物资处理不动,这是因为这些企业领导人有顾虑,他们担心今天把多余积压的物资拿走了,明天需要时拿不到。尤其一些由主管部门分配供应的物资,地方没有可能供应。这个问题就需要研究如何加以解决。中央各部门首先要支持地方,要动员企业从全局出发,充分发挥物资的作用,不要怕企业埋怨,不要怕企业可能“将”你的“军”。物资积压在那里总是不好,拿出来支援外单位,对生产建设是有利的。同时,地方也要积极支持主管部门。专业部门要和综合部门结合起来,中央各部要和地方结合起来。

第四,核定企业流动资金的工作,想争取在上半年基本完成。抓紧这个工作,也是为了促进企业管理。不首先核定资金,加速处理积压物资就会有困难、有阻力。要想处理快,就一定要核资,就是要“抽紧银根”。核资搞好了,一方面可以加强经济核算,改善经营管理,一方面也是为了促进积压物资加快处理。

第五,固定资产需用量不好核定不要紧,只要先抓紧清理好就行。企业的生产能力多大,配套是否齐全,有多少积压闲置的设备,一定要彻底清查出来,详细登记造册,并按照国家计委规定的统计表格逐级上报。有的企业只要稍微增加一些设备,就可以提高或增加产量,要注意平衡调配。

清查固定资产是个大事。这是带有普遍性质的工作。旧中国的固定资产是200亿元。建国20年,现在据说有2000多亿元,要彻底查清,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改善布局,安排生产,才能搞好综合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