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幸福的女人都是水立方
8014700000001

第1章 可以不结婚,但一定要幸福

都说女人过了三十,就算是大牌也不得不陷入“被打折”的境地。

“班那德太太整天发愁的就是如何顺顺利利地将五个女儿嫁出去”,这是18世纪末英国著名作家简·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的开头,但是奥斯汀自己的妈妈终于没有看到女儿出嫁的那天。这样的担心在如今更为普遍,我周围有许多还未结婚的朋友,怕父母的催婚已经怕到不敢接电话、不敢回家的地步。

婚姻对于女人,似乎是一辈子都无法逃避的主题。如果说女人都需要婚姻,那为何有如此多的女人选择单身、独居或同居而不结婚呢?

德国科学家近日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婚姻可以增加男性寿命,减少女性寿命。在对欧洲各国超过10万名居民的生活展开跟踪调查后,科学家发现:婚姻使每名男性增寿1.7年,但女性的平均寿命将因婚姻而减少1.4年。研究报告分析说:家务劳动和失业的双重压力是女性在结婚后减寿的主要原因。

这个调查有点让人意外,细细想下不无道理。不可否认地说,进入婚姻的女人,必定是更操心更劳累了。

在我看来,结婚,只是一种表达爱的方式,它只对相爱的人有效。婚姻套不住男人,同样也无法给女人安全感。结婚并非万事大吉,搞不好还会离婚。

“婚”字很有意思,意思是“女”人一旦头脑发“昏”,就会去结婚。当今社会,女人越来越理性,很少有头脑发昏的了。以前,女人结婚是为了找长期饭票,越是偏僻和落后的地区,那里的女人越是早早结婚,通常20岁左右就嫁人生孩子了。如今经济独立的女性,很少有为了寻找饭票而结婚的。

看看身边的例子,越是有房有车有存款的女人,越是单身或者晚婚,不可否认的一个原因就是,她们比那些穷苦的女孩少了一个结婚的动力。穷苦的女孩可能为了一套房子,一辆车子,一个好的物质条件而嫁人,而这些经济实力雄厚的女人,就少了这么一个结婚的理由了。同时与之匹配的男人大都是条件比较优厚者,是香饽饽,免不了被无数女人抢,所以她们成功的概率就比较小。这让我想起了宋美龄,她嫁给蒋介石的时候,已经31岁了。别说是民国时期,换到现在那也是绝对的大龄剩女,不过宋美龄应该是黄金剩女了,难怪有此定力。

所以,女人经济条件越好,婚能力和婚动力越低。以前,赚钱、干重活、生理需求,非得要家里有个男主人才行。如今女人自己都能搞定,或者通过钞票都能搞定,所以保持恋人关系就可以,不一定非要结婚。

20世纪后半期,西方新女权运动、种族平等运动和同性恋权益运动兴起,以及性解放运动的蓬勃汹涌,使得很多年轻人在单身时就可以有性伴侣。女性开始进入劳动市场自食其力,结婚的年龄日益推迟,人们的“单身期”增长,但在男女关系上始终比较活跃。

中国也有类似的现象,越是在大都市,恋爱越是谈得长,婚姻来得越晚。大家看看周围朋友的例子,很多人不结婚,也许是因为压力大,也许是为了追求事业,也许是因为没有安全感,总之就是迟迟不结婚。

来看看那些跑“恋爱马拉松”的名人们:米雪和尹志强谈了28年;刘德华和朱丽倩谈了24年;汪明荃和罗家英谈了21年;刘嘉玲和梁朝伟谈了20年;周慧敏和倪震谈了20年;任贤齐和Tina谈了20年;陈慧琳和刘建浩谈了16年……

一个美国心理学家解释非婚现象时说:“不是不结婚,而是人一生在婚姻中停留的时间要比独自生存的时间少了。现在美国男女结婚都晚,如果以70岁算,可能有婚姻的时间是25年。我们已经进入以体验为生命主导的存在形式,婚姻是最重要的体验之一,而非全部。”

看来,世界真的进入以非婚生活为主体存在方式的时代了,而中国势必有越来越多的人将选择这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