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领导当众精彩致辞范本
7953000000033

第33章 当众致辞的注意事项

有些时候,在公众面前亮相并发表致辞就像一个战士在战场般一样,既要出色地完成任务,又要成功避开一些“雷区”。领导干部在当众致辞中也或多或少地会出现一些失误,正所谓“人无完人,孰能无过。”但聪明的领导往往会做到防微杜渐,这样才能有备无患。所以,领导干部必须掌握当众致辞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因为只有如此,你才能真正展现出自己的语言艺术。

第一节:第一次当众讲话注意事项

身为领导干部,无论是谁,都是从基层走出来的,所以,在当上领导之初,第一次公开讲话就成了一堂必修课,下面是对初为领导的朋友们提供的一些建议,可以有效地缓解你在第一次公开致辞时的紧张感。

首先是致辞前的准备工作。在讲话前,你必须保持喉部的润滑,所以你应避免喝烫或刺激性的饮料,如茶、咖啡,尤其是加牛奶的咖啡。

其次,在讲话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如果你希望你的讲话内容被听众接受,那么你的手势、身体姿势和你的声音都要像你的讲话内容一样让人信服。千万不要摆出像两手紧握或双手不知如何摆布的防卫式姿势;更糟的是摆出一副严厉的姿态,比如双手交抱胸前。这些动作会让听众感觉不舒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听众不知道你在讲什么也就不奇怪了。

为了使你的讲话内容被听众理解,你就要采取开放坦白的姿势。比如你在讲课或向人们解释某个问题时,要让你的一只手自然地放在一边,或采用手心自然向上的动作。你一定迫切希望人们对你信任,那么你就不要摆出说教式的动作,也就是那些指指点点表示强调,坐在台前交握双手、手指撑出一个高塔形状的动作。

另外,在讲话的过程中,无论你讲话的主题是多么严肃,偶尔的微笑总能帮你赢得更多的支持。用眼睛不时有意地环视房间里的每个人,就好像你在对那个人讲话。

最后,你要注意自己的语调,进而使你的声音也具有“说服力”。在整个发言过程中,你都要用一种低沉而有节奏的语调,就好像你所讲的都是对事实的陈述一样。

第二节:致辞与一般讲话的区别

首先,我们必须先对致辞与一般交谈的区别有所了解:

1.一般交谈带有某种随意性,而致辞总是以一定活动仪式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形式出现。

2.一般交谈是即兴式的,而致辞虽然也不乏即兴,但对于稍为正式、郑重的活动来说,却是大多需要事先准备的。

3.致辞虽然也发生于主宾双方之间,但是,致辞更经常发生于一定的集体活动之中,而一般不发生于少数人之间,甚至两个人之间。

致辞时,无论主辞与宾辞,一般都要重视几个问题:

1吸引力问题

在公众场合致辞,如果开头吸引不住听众,你就不能有效地集中大家的注意力,再好的内容,也不会有几个人听进去。所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2针对性问题

致辞作为活动仪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申明活动宗旨,提出活动要求,表明主宾态度等等,往往有“开门见山”的作用。

3.随机应变问题

致辞应顾及在场人的情绪和活动的气氛,即使已有事先准备好的致辞,也要随机应变,以切合当时人们的情绪和周围的气氛。

4.激励性问题

致辞往往重在祝贺、激励,因此要多说“好话”。当然,也还是要立足于实事求是,在此基础上,充分激励,以增强喜庆气氛,鼓舞人心。即使在丧仪上致辞,我们也要鼓励与会者学习死者长处,化悲痛为力量,以实际行动来纪念亡人。

总之,只有宗旨明确,旗帜鲜明,策励人心,简洁合宜,富有魅力,致辞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第三节:致辞一定要突出主旨思想

领导干部无论出席什么会议,或参加什么活动时发表致辞,都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会议和活动的主题、议程安排、参加人员,以便在致辞中突出主旨思想;否则发表的致辞空泛无力,偏离主题,听众就会严重质疑领导的水平与个人素质。

因此,选择合适的话题至关重要,有学者认为,选择致辞话题一般要遵循以下五大原则:

1.关系原则

即选择与会议主题有密切关系的话题。任何会议和活动都有自己的主题,任何讲话、发言和讨论都应紧扣这个主题,否则就会跑题,干扰会议方向。

2.感化原则

即选择能吸引和打动听众的话题。致辞是让人听的,你讲的效果如何,关键是看听众的反应,听众是衡量讲话是否成功的标准。因此,选择话题首先要考虑听众是否关心,是否愿意听。如果听众对此不感兴趣,尽管你津津乐道,口干舌燥,也没人听,白白浪费脑细胞。讲话要尽量选那些与听众关系密切、听众熟悉、有一定新意、能给人以启发的内容作为话题。吸引人的话题,并非奇闻轶事或深奥的哲理。

3.熟悉原则

即选择自己熟悉的话题。围绕自己熟悉和体会比较深的话题讲话,能够有效地消除紧张情绪,打开思路,激发讲话欲望,能够准确表达你的思想和观点,容易谈出深度、谈出新意。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听众、打动听众。

4.突出原则

选择有独到之处的话题。这一点很重要,衡量演讲效果的好坏,关键是看有没有新意,有没有独到之处。如果老生常谈,把众所周知的事情,津津有味地讲个没完,就没有多少意思,听众也会感到厌烦。因此,要在仔细观察现场、体味气氛、知己知彼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好的话题,力戒雷同,追求新意。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转换角度,提高层次,另辟蹊径。要从思想上站在圈外,纵观全局,仔细观察,再作决定。若先说,就要出奇制胜,先声夺人;若后讲,也要后发制人,道别人之未道,方显高人一筹。

5.适当原则

即选择符合语言环境的话题。致辞要看对象、看场合。话题要根据听众的职业特点、文化程度、思想水准、性别年龄、处境心情而确定。如对工人和对农民要有区别,对领导干部和对一般群众要有区别,在城市和在农村要有区别,在工厂和在学校要有区别,喜庆场合与严肃场合要有区别等。如果讲一些不合时宜的话,往往只会弄巧成拙。

第四节:当众致辞要与时俱进

唐朝诗人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领导干部在当众致辞时同样应该充分考虑到当今时代的新要求、新任务、新特点和新思潮,特别是党和政府的新方针和政策;要有勇气冲在时代前列,捕捉时代信息,响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关注生活当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炼出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具有时代特征的主题。这样才能推陈出新,在体例相同的致辞中赋予新意,进而体现领导干部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

恰当地选用符合当代听众接受习惯的致辞形式,也是加强致辞时代特征不可忽略的辅助手段。作为传播演讲信息的重要工具,语言在致辞形式上占据着十分独特的和重要的地位,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加以注意。

第一,注意语言节奏变化

不同类型的致辞有不同的节奏,千万不能绝对化。若站在历史的高度来看,现代人的语速、节奏要比古代人快得多,这是符合科学理论的。如果今天在讲台上仍然一咏三叹、拖泥带水、慢三拍、“之乎者也”、八股文式的“起承转合”,显然不符合当代人的接受习惯。节奏问题也涉及致辞的结构布局。从宏观上讲,适当地加快语速,结构上来点不落窠臼的有跨度、跳跃式的安排,对突出致辞的时代特点不无裨益。

第二,注意运用词汇的变化

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变化着的,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中,词汇的变化是最大的。新词不断出现,原有的词被赋以新意的情形屡见不鲜。一般词汇中的政治术语、习惯用语,有的时间性极强,随着年代的演变而不断地变化。致辞者应该及时准确地把握住这些变化,积极运用最贴近现实、最能引起同代人共鸣的现实语和习惯语。

第三,注意态势语言的更新

当众致辞离不开适度的表情、手势、姿态等态势语言。一般来讲,各民族都有相对固定的态势语,然而某些特定的动作态势,也往往带有时间性,打上一定时代和阶段的烙印。如现在的文化人绝不会再喜欢古代文人闭目捋须、一句三摇头的迂腐姿态。明智的姿态运用是根据语境的需要,比如,在讲述工作不足和问题时要眉头紧锁,表情凝重。在表达良好祝福与新的期望时要神采飞扬,略带微笑。

第五节:电视致辞的注意事项

每逢春节前夕,一些地方电视台就会在不同时段反复播放企业领导的电视致辞。企业领导通过电视致辞一方面表达对当地人民新年的祝福,另一方面可以借此为企业做一番宣传,收获当地消费者的人心。所以,电视致辞对于企业的领导来说越来越成为一项重要的课程。

企业领导塑造形象,一定要注意临场的发挥。这是塑造形象极为重要的内容。没有良好的发挥,那么其精心修炼的良好内在素质无法得到良好的外化,企业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也无法得以展现。

对于企业领导干部而言,以下场合则是要经常面对的:电视机屏幕亮相、接受新闻记者采访、发表即席演讲、与员工近距离接触、会议中形象的确立、处理突发事件等等。

企业家或企业领导往往是经济竞争中的佼佼者,由于他们本身的地位、财富,也由于工作需要,他们常常成为新闻媒介瞩目的焦点。而最常见的情况便是在电视上亮相。据调查显示,部分知名企业家或企业领导在电视台的出镜率甚至高于许多演艺演员。可见,他们已经成了非职业的“电视明星”。

同时,电视也是企业家或企业领导塑造形象,扩大形象影响力与传播力最重要的传播媒介。它通过遍及城乡的电视网络,可以迅速地将企业家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传入千家万户。因此,任何企业领导干部都不会放弃在有影响的电视台“出头露面”的机会。

正因为电视的覆盖面大、影响大,企业领导干部万一在形象方面有些疏漏或表现不佳,它所能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很难挽回的。因此,企业家或企业领导必须注意任何一次电视屏幕露面时的形象。

企业领导干部在电视前亮相,一定要准时到场,使自己有一个情绪调整与精神准备的时间,不要急急忙忙的,避免忙中出错。否则,在情绪还未调整到最佳状态的情况下,出现在电视观众面前,肯定形象不佳。

在电视致辞的过程中,企业家或企业领导一定要保持良好的仪态。

首先,注意姿态

电视致辞中姿态要端正,不要把手夹在两膝间或腿下。轻微的头部动作和恰到好处的手势能加强要表达的意思,但动作不能过大,不能坐立不安,举止不失态,过分夸张的举动只能适得其反。特别要注意手的动作,因为手的动作会最先摄入镜头,因此不能轻敲桌面或玩钢笔等物。

其次,注意表达

面向电视观众,致辞时不要左顾右盼,语速要适中,节奏要平稳。在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语速不要太快,太快会给人以精神紧张,没见过大场面的感觉,影响自身的形象。最后要注意的是,思想集中在所谈的问题上,不要死盯面前的摄像机,致辞时不要打官腔,尽量避免口头禅。

第六节:摆脱语病的困扰

在致辞中出现语病,是领导干部最为头痛的问题,语病可以说是领导致辞过程中的一个潜在“敌人”,所谓“说着无心听者有意”。领导在致辞中很难发现自己的语病,然而听众却很容易从你的致辞中一语听出错误的存在,从而怀疑你的讲话水平。

那么,领导干部在致辞中常常出现什么样的语病呢?有学者总结出以下八种语病。

1.口齿不清晰

这里指功能正常而“口齿不清”者,这种现象是与过去缺乏训练有关。在口语表述时心里一紧张,加之原本不习惯朗声说话,结果难免使人感到口齿不清了。这种情况要纠正不太困难,只要有意识地加强朗声阅读和当众表述的训练即可。

2.表述过于简略

表现在其本人自认为表述完毕,而听者却还不知所云。即使是在叙事、状物、抒情时,虽然对于话题的认识有一定深度,也同样找不到话说,不得不三言两语结束。

3.赘语多而杂乱

由于赘语词占据了表述时间,结果干扰了信息交流。语言交际主要依靠表述内容,赘语与表述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是交际时从语言表述的“外部”强加上去的。它对于信息交流,反而具有某种阻隔作用,直接影响交际效果。

4.重语现象严重

这种现象的突出表现是在表达中经常下意识地重复已经说过的话。给人一种啰嗦好笑的感觉。这种现象不只出现在缺乏训练者身上,多年从事口语训练的人有时也有这种毛病。所以,对初学者而言,务必从训练初就严格禁止,一旦形成习惯,改正就困难了。

5.话题连接不上

即同一话题有时可看做几个子话题和分话题,话题的完整表述应该由各个分话题的完整表述综合而成。而“不连贯”性则表现为多个分话题表述得不完整。

6.表述散漫无序

其特点是表述时把握不住中心,东拉西扯,而且越说越远,甚至到后来连自己都不知道最初的话题是什么了。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思维机制的主控功能不强,表述中思维运动的主方向不能紧扣话题向前延伸,在交际中很容易被非主题因素所左右和干扰。如不注意改正,就很难成为口语交际的高手。

7.节奏过慢

即通常所谓的“拉长腔”。还有则是语句之间停顿时间过长,即所谓“半天说一句”的情况。有人觉得语言表述时间长、速度慢,显得庄重稳健,能增加语言分量。其实,这也是一种错觉。

8.节奏过快

这种现象给人感觉“像是开机关枪”,以至对方在理解表述意图时会感到吃力。而在与他人对话时,则表现为“抢话”,即不等别人把话说完,就把话题揽了过来自己说,或者自己另起一个话题打断了别人的话题,这种现象往往出现在一些有一定交际能力的人身上。

领导干部要克服以上几种语病,必须加强自己的口才训练,工作闲暇时可以自己试着朗诵一些著名的文章、诗歌,诸如此类方法均可有效避免在致辞中出现语病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