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台湾不能说的秘密
7833200000019

第19章 严家淦为何能获得“卸任总统礼遇条例”?

1975年4月,严家淦就接了蒋总裁的班出任了“总统”一职,随即又推举蒋经国出任了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暨中常会主席,拱手将最高权力转移至蒋经国手中,时称“蒋严体制”时期。在严家淦担任总统的3年中,除了扮演“宪法”上“元首”的角色外,对于重大决策决定,他都与蒋经国密切协商,共谋解决之道,使政治体系的运作,并不因权位的名实不符而生龃龉之感。可以说,严家淦登上“总统”宝座后,并没有人歌功颂德,他小心谨慎,本分地充当好“过渡总统”的角色。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名在严家淦,权在蒋经国,这种“严蒋体制”使无为和有为得到了绝妙的结合。因此,当一届六次“国民大会”来临之际,严家淦以国民党中常委的身份给国民党中央秘书长张宝树写了一封信,提名蒋经国为国民党第六任“总统”候选人。

1978年1月7日,国民党中常会举行临时会议,同意严家淦建议,决议向十一届二中全会提案,提名蒋经国为第六任“总统”候选人。对于严家淦的让位和提名他为“总统”候选人,蒋经国也表示感激之情,不但高度称赞了严家淦,而且还在赞扬严家淦的同时,为他制订并通过了“卸任总统礼遇条例”。根据此规定,卸任后的“总统”享有7项待遇责任:可以被邀请参加“国家大典”;依现任“总统”月俸按月致送终身俸;供应房屋及其设备;供应交通工具;供应处理事务人员及事务费;供应保健医护;供应安全护卫。等严家淦卸任后,蒋经国对他一如既往,仍旧予以重任,由严家淦主持党内若干重要会议,并就重大决策征询严家淦的意见。

1978年5月,严家淦卸任“总统”,任中常委兼“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主任委员,以国民党元老身份提供建言。1978年7月,蒋经国核定由严家淦继续担任“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会长。同年10月,国民党中常会决定以严家淦为召集人,成立由7名常委组成的“提名审核小组”,负责对参加增额“国大代表”、“立法委员”党籍候选人审核、提名。

1979年,严家淦被推为台湾“故宫博物院”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

1986年3月严家淦又担任了“十二人革新小组”召集人,对政治革新要务进行研议。同年因患脑溢血住院,从政坛隐退。

直到1993年12月24日晚10时,严家淦因心脏衰竭,病情转危,经急救无效而病逝于台北“荣民总医院”。终年88岁。

§§第四章 “励精图治”蒋经国

蒋经国在“行政院长”任内推动十大建设,台湾经济发展迅速,使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在其主政台湾期间较重视本土人才,大量启用台湾本省籍官员,积极推行“本土化政策”。在其执政晚年逐步开始民主改革,即解除“戒严”、开放党禁和报禁,以及实行“民意机构改革”等,开启了台湾政治民主化之路。蒋经国坚持“一个中国”立场,反对“台湾独立”。1987年11月宣布开放部分人士赴大陆探亲,结束了近40年两岸同胞不相往来的局面。

私人档案

姓名:蒋经国

籍贯:奉化溪口

民族:汉族

出生地:奉化溪口

生卒年月:1910年4月27日——1988年1月13日

绰号:“蒋太子”

妻妾情况:一个妻子

信奉格言:虎父无犬子

人物特点:比较关心基层民众的生活,其每年超过200次亲自下乡走访,以了解地方实际需要。同时也很注重偏远乡村建设,落实水电及基础医疗卫生建设,减少城乡差距,使台湾的乡村建设程度较进步。由于其作风亲民,深受台湾民众的好评。

家世

祖父:蒋肇聪,人送外号“埠头黄鳝”

父亲:蒋介石

母亲:毛福梅,后不幸被日军炸弹炸死

妻子:芬娜,苏联的矿厂女工

儿子:蒋孝文,中俄混血,纨绔子弟的代表

蒋孝武,中俄混血,“江南血案”的缔造者

蒋孝勇,中俄混血,后移居美国

女儿:蒋孝章,中俄混血,后远嫁美国

人物评价

蒋经国在“行政院长”任内推动十大建设,台湾经济发展迅速,使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在其主政台湾期间较重视本土人才,大量启用台湾本省籍官员,积极推行“本土化政策”。在其执政晚年逐步开始民主改革,即解除“戒严”、开放党禁和报禁,以及实行“民意机构改革”等,开启了台湾政治民主化之路。蒋经国坚持“一个中国”立场,反对“台湾独立”。1987年11月宣布开放部分人士赴大陆探亲,结束了近40年两岸同胞不相往来的局面。

蒋经国一生大事记

1910年,蒋经国生于奉化溪口。

1925年(14岁),10月19日,蒋经国由广州乘苏联轮船经海参崴转西伯利亚铁路,前往莫斯科。

1931年(21岁),蒋经国受到了斯大林的接见。

1933年(23岁),被派往西伯利亚矿务公司任职。

1935年(25岁),蒋经国与芬娜于1935年3月在异国他乡结成了百年之好。

1937年(27岁),3月25日,蒋经国携妻子芬娜、儿子爱伦、女儿爱理,从莫斯科起程返回了祖国。

1938年(28岁),1月,被任命为江西省保安处少将副处长。

1938年(28岁),5月,熊式辉又以江西省政府的名义发表公告,任命蒋经国为江西省保安司令部新兵督练处长。

1939年(29岁),3月,熊式辉任命蒋经国为江西省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6月又加任保安司令。

1940年(30岁),蒋经国正式公布“新赣南建设三年计划”,提出了建设新赣南五大目标、人民的义务与权利、新赣南精神建设五大目标,新赣南人四大要件、理想政治、现代国民、新的人生观、新赣南家训、官民合作公约等九项具体措施。

1940年(30岁),7月,他就被任命为三青团临时中央干事。

1940年(30岁),8月,他被指定为三青团江西支团筹备主任。

1943年(33岁),12月,蒋经国出任了“三青团中央干部学校”教育长。

1944年(34岁),11月,在蒋介石的亲自安排下,蒋经国出任知识青年从军征集委员会委员。

1945年(35岁),蒋经国跟随当时国民党政府的行政院长宋子文赴苏联谈判,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1949年(39岁),蒋介石公布和任命了陈诚为台湾省主席、蒋经国为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

1952年(42岁),国民党“七全”大会召开,蒋经国被推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

1952年(42岁),10月“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成立,蒋介石兼任团长,蒋经国亲任主任。

1956年(46岁),台湾当局创立了“国军退除役官兵就业辅导委员会”,由严家淦担任主任,蒋经国出任副主任代理主任。

1957年(47岁),蒋介石一纸文书直接就把蒋经国给扶了正,开始让蒋经国全面掌管“辅导会”的工作。

1964年(54岁),蒋经国就职“国防部副部长”。

1964年(54岁)1月13日,蒋介石发布命令,正式任命蒋经国担任“国防部部长”。

1969年(59岁),6月,台湾“行政院”改组,原“副院长”黄少谷辞职。蒋经国担任“行政院副院长”。

1972年(62岁),5月,国民党中常会决议,一致通过由蒋经国出任“行政院长”。

1978年(68岁),5月20日,蒋经国就任台湾第六任总统。

1988年(78岁),1月13日,蒋经国在台北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