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公共财政评论2009.1
7735500000038

第38章 中国皇权专制社会治乱循环现象的一个解释——基于租金耗散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4)

2.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3.布坎南:寻求租金与寻求利润,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88年第6期。

4.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

5.葛剑雄:中国人口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6.郭正忠:中国古代官僚机构的膨胀规律及根源,晋阳学刊,1987年第3期。

7.黄敏兰:从“家天下论”看中国皇帝天经地义的征赋役权——兼与西方赋税理论的比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8.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

9.刘泽华:专制权力与中国社会,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

10.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11.宁可:有关汉代农业生产的几个数字,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第3期。

12.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

13.塔洛克:寻租——对寻租活动的经济分析,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

14.唐德刚:袁氏当国,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15.童之伟:法权与宪政,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16.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17.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18.王毓铨:纳粮也是当差,史学史研究,1989年第1期。

19.吴思:隐蔽的秩序——拆解历史的奕局,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年。

20.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量研究,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年。

21.肖晓珍:中国古代农业社会人口变化规律,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22.严复:严复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23.袁绪程:中国传统社会制度研究,改革与战略,2003年第10期。

24.张宏杰: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25.张五常:合约结构与非专有资源理论,载《经济解释》,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

An Explanation to the Circling Phenomenon of Combating Confusion in China"s Imperial Authoritarian:

An Analysis Based on th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for Rent Dissipation

Abstraction:The paper has proved th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for rent dissipation which depicts the process of the breakdown of Chinese imperial autarchy society because of the bureaucracy’s rent seeking can"t be restricted.A great deal of data from economichistory,population history is used to verify conclusions based on this model.There for the paper concluded that the legal right structure,namely,emperor possesses all properties of the country,absence of protection of personal liberty and property rights of commonpeople,is the real reason of Chinese History Cycle.

Keywords:Chinese Iimperial Autarchy Society;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for Rent Dissipation;Chinese History Cycle.

征稿

“公共财政评论”系列是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财政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财经学院财经研究所与浙江财经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面向海内外学者的专业出版物,本出版物宗旨在于为国内外公共财政领域的学者提供一个平台,并同国内外学者一道共同推进我国财政公共化建设的进程。本出版物主要发表有关公共财政相关领域的学术文章。为了凸显特色,拟推出“财政理论专栏”、“财政政策评论”、“海外名家新论”等主题。在“公共财政评论”系列诞生之际,热诚欢迎海内外学者将自己的前沿研究心得或深度研究成果投寄给我们,同时我们更欢迎跨学科的研究成果。

为了提高出版物的编审效率和质量,特将一些注意事项敬告作者:

(一)来稿须未曾在任何公开出版物或网站上发表过,字数最好在10000字以上为宜

(当然我们也欢迎一些观点鲜明、思想深邃而又短小精悍的“学术笔谈”或“专题讨论”),并附带中文摘要、英文题目与摘要、中英文关键词(3个以上)、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籍贯、工作单位、邮编、学位、职称、研究方向等)。

(二)根据国家标准(GB/T15835-1995),结合本出版物实际,引文标注采用当页脚注形式,用阿拉伯圈码数字(①②③…)统一编码,编码置于引文右上角。具体格式如下:

1.专着依着者、文献题名、页码、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标注。例如,刘××:×××(专着名称),北京:人民出版社,××××年。

2.期刊文章依作者、文献题名、刊名、年期、页码标注。例如,张××:×××(文章题目),×××(发表刊物),××××年第×期。

3.报纸文章依作者、文献题名、报名、日期标注。例如,周××:×××,××(日报),××××年×月×日。

4.析出文献依作者、析出篇名、文集题名、卷次、页码、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标注。例如,王××:×××,见《×××》,第×卷,××(出版社地址):××(出版社),××××年。

5.古籍依着者、文献题名、版本、页码、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标注。例如,许××:×××(古籍名),影印×××本,××(出版社地址):××(出版社),××××年。

或者为,徐××:×××(古籍名),四部丛刊本,卷×上。

6.西文按照JEL的要求进行编排,例如:Parrick H.Hutton.1991.The Role of Memory in the Historiography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History and Theory30.7.文后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着作或论文的整体参考或借鉴,凡征引过的文献已在注解中注明者,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三)本出版物对来稿实行编审。凡在收到稿件后一个月内将会电话或邮件通知稿件的录用情况,由于编辑部人员有限,所以除手抄稿外,未录用稿件编辑部就不再退还给作者,请作者自留底稿。

(四)凡向本出版物投稿,在交寄电子稿的同时,寄一份打印稿。如未注明非专有许可,将视为专有许可。

(五)稿件一经采用,即付稿酬。作者着作权使用费与稿费一次性付清,优稿优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