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百草良方(家庭健康生活)
7681200000004

第4章 三画(1)

马蹄金

【别称】小金钱草、黄疸草、小马蹄草、黄疸草、荷包草。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多细长,匍匐地面,有灰色短柔毛,节上生根。叶互生,圆形或肾形,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心形,形似马蹄,全缘。四~五月开花单生于叶腋,黄色,形小;5个萼片,倒卵形,基部连合,外有短柔毛;钟状花冠,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雄蕊5枚,着生于花冠裂片间凹缺处,花丝短;子房2室;花柱2个,柱头头状。六~八月结蒴果近球形,膜质,短于宿存萼。1~2粒种子,外有毛茸。全草于春夏季采收为佳,鲜用或晒干备用。

【生长环境】于华南和浙江、山西、云南等省、区分布。多于山坡林缘、稀疏林下、田边或沟边阴湿处生长。

【性味功效】味甘、淡,性平。养血清热,利尿消肿。

【验方精选】第一方:60克马蹄金,30克日胡荽。

用法:水煎服,每日二剂。

主治:尿路结石。第二方:30克鲜马蹄金,20克车前草,30克大青叶。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黄疸型肝炎。第三方:60克鲜马蹄金,15克冰糖。

用法:水炖服。

主治:血尿。第四方:30克鲜马蹄金,30克红枣。

用法:水煎,喝汤食枣。

主治:血虚乏力。第五方:30克鲜马蹄金,0.2克冰片。

用法:将捣烂的药调以冰片,用薄布包裹敷眼约10小时,每日1次。

主治:风火眼痛。第六方:150克鲜马蹄金,100克益母草,300毫升米酒。用法:将切碎的马蹄金放入酒内浸泡3日后,每日服60毫升,分2~3次服。

主治:月经不调。第七方:30克马蹄金,10克龙胆草,15克车前草。

用法:水煎服。

主治:急性胆囊炎。第八方:30克马蹄金,10克车前草,30克路边青。

用法:水煎服。

主治:肾炎。第九方:30克鲜马蹄金,20克鲜杜仲叶,15克鲜田基黄。

用法:捣烂敷伤处。

主治:外伤出血。马兰

【别称】马兰头、路边菊、大青叶、南板蓝根、田边菊、大蓝靛、马兰根。

【形态特征】多年生粗壮草本植物,全株干后变黑色。茎节膨大,着地生根,根多,圆柱形,表面黄褐色。叶质厚,长椭圆形, 五~11厘米长, 3~4厘米宽,两面深绿色,边缘有锯齿,无毛或近无毛。花序顶生或腋生,有多朵花;苞片大,叶状;花冠紫蓝色。果倒披针形,有4棱。全年可采全草,鲜用或晒干备用。

【生长环境】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陕西、河南、辽宁、山东都有出产,多于路边、田边、坡地、河边等湿地生,常连片生长。

【性味功效】味甘苦,性寒。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验方精选】第一方:30~60克马兰根。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乙型脑炎。第二方:马兰全草、鲜白茅根各100克,30克藕节。

用法:水煎服。

主治:吐血。第三方:适量鲜马兰根。

用法:捣烂敷患处。每日换一次。

主治:丹毒。第四方:100克马兰草,少许白糖。

用法:水煎冲白糖服。

主治:湿热黄疸。第五方:30克干马兰草,30克白英,少许白糖。

用法:水煎,调白糖服。

主治:黄疸肝肿,肝痛。第六方:60克马兰鲜根,10枚荔枝核(盐水炒)。

用法:水煎服。

主治:急性睾丸炎。第七方:30克马兰草,20克白茅根,20克侧柏。

用法:水煎服。

主治:吐血。第八方:马兰鲜叶、蜂蜜各50克。

用法:将马兰叶用米泔水洗净,捣取自然汁,加蜂蜜调匀,加温服。

主治:鼻衄。

马鞭草

【别称】顺律草、铁马鞭、白马鞭、蜻蜓草、粘身蓝被。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80厘米,茎四柱形,近基部为圆形,上有硬毛;叶对生,几乎无柄;叶片图形或例卵形,不规则的羽状分裂或具锯齿状,两面均被短硬毛。六~八月开两性花,花呈紫色或蓝色,排成穗状花序生于枝顶。萼5齿裂;花冠2唇状5裂;4枚雄蕊,2长2短,不外露。七~十月结果,呈长圆形,苞藏于苞萼内,长约2毫米。全草六~八月采为佳,鲜用或晒干备用。

【生长环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分布,以及陕西、山西、甘肃等省。于山坡、路边或宅旁生长。

【性味功效】味苦,性微寒。活血散瘀,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验方精选】第一方:30克马鞭草。

用法:水煎,分2次服

主治:腹水烦渴。第二方:一斤马鞭草。

用法:水煎煮2次,合并滤液,浓缩成800毫升煎液。成人40~50毫升,小儿20~30毫升,均每日3次,口服。

主治:传染性肝炎。第三方:30克马鞭草,10克生姜,7片橘叶。

用法:水煎去渣,加少量米酒服。

主治:乳腺炎初起。第四方:30~十二5克干马鞭草。

用法:上药(鲜草加倍),加水熬煎取浓汁约300毫升。于疟疾发作前4小时、2小时各服1次,连服五~七日。

主治:疟疾。第五方:15克马鞭草。

用法:水煎,分2次,连服3~5日。

主治:白喉。第六方:500~800克马鞭草鲜叶。

用法:洗净,捣烂取汁。男性直接浸敷龟头、阴茎和阴囊;女性用棉花浸药汁敷阴户处,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

主治:阴肿。第七方:20克马鞭草,12克青蒿,15克苏叶。

用法:水煎,分2次,早、晚饭前服,七~十日为一疗程。

主治:丝虫病。第八方:30克马鞭草。

用法:水煎服,早、晚各1次,每日1剂,3日为1个疗程。

主治:口腔炎症。

马齿苋

【别称】马齿草、马齿菜、长命菜、马苋、酸苋、酸味菜、狮子草、猪母菜。

【形态特征】一年生肉质草本植物,全株光滑无毛。茎圆柱形,平卧或斜向上,向阳面常带淡褐红色或紫色。叶互生或对生,叶柄极短,叶片肥厚肉质,倒卵形或匙形,先端钝圆,有时微缺,基部阔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暗红色。夏季开两性花,较小,黄色,丛生枝顶叶腋;四~五枚总苞片,三角状卵形;2个萼片,对生,卵形,基部与子房连合;5个花瓣,倒心形,先端微凹;雄蕊药黄色;雌蕊1个,子房半下位,1室,花柱顶端4~6裂,形成线状柱头。六~十月短圆锥形蒴果,棕色,盖裂;种子多数,黑褐色,表面具细点。夏季采全草,鲜用或晒干。

【生长环境】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于田野、荒地及路旁生。

【性味功效】性寒,味辛酸,无毒。清热解毒,散血消肿。

【验方精选】第一方:30克干马齿苋(鲜品加倍)。

用法:水煎去渣,加少许白糖喂服。

主治:婴幼儿腹泻。第二方:150克干马齿苋。

用法:鲜品加倍,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0日为1个疗程,可服1~3个疗程。

主治:淋病。第三方:100克干马齿苋。

用法:水煎2次分服,每日1剂,连服1个月。

主治:糖尿病(阴虚燥热型)。第四方:60克干马齿苋。

用法:鲜品加倍,水煎取汁。一半内服,一半外用,溻洗或湿敷患处,每日1剂。

主治:痈、疖肿、肛周脓肿及甲沟炎等化脓性疾病。第五方:100克鲜马齿苋,30克萹蓄,25克苦参。

用法:水煎分2次早晚温服。

主治:滴虫性肠炎。第六方:100克干马齿苋。

用法:取上药,水煎2次,合并滤液。早晚分服,每日1剂,连服1个月为1个疗程。

主治:糖尿病属阴虚燥热者。第七方:60克鲜马齿苋,30克车前草。

用法:水煎服。

主治:急性膀胱炎。第八方:120克鲜马齿苋。

用法:捣烂敷患外,每日换2次。

主治:带状疮疹。第九方:适量马齿苋子。

用法:烘干研末,每用5克,掺入葱豉粥中食之。

主治:视神经萎缩。三七

【别称】三七、山漆、田七、参三七、金不换、人参三七。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30~60厘米。主根粗壮肉质,倒圆锥形或短圆柱形,外皮黄绿色或黄棕色,有数条支根,顶端有短的根茎,根茎横生。茎直立,圆柱形,无毛。叶轮生,3~6枚掌状复叶轮生于茎顶, 3~7片小叶;小叶片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先端尖,基部狭,边缘有锯齿,两齿间有刺状毛,两面沿叶脉疏生刺状毛。六~八月开黄白色花,组成伞形花序单生于枝顶,有80~100朵或更多花;5裂花萼;5片花瓣;5枚雄蕊。八~十月结果,果实肾形,长约9毫米,成熟时红色。种子球形,种皮白色。夏末,秋初开花前,或秋季种子成熟后采其根,晒干备用。

【生长环境】云南、广西为主栽培区,四川、湖北、江西、广东、福建、江西、浙江等省也有栽培。多于山坡林荫下生长。

【性味功效】味甘、微苦,性温。散瘀止血,消肿镇痛。

【验方精选】第一方:适量三七。

用法:研为细粉。每次6克,每日2次,温开水冲服。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第二方:6克三七,适量鸡肉。

用法:炖服。

主治: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尽,贫血。第三方:适量三七。

用法:研为细末,温开水口服,一日3次,一次1.5克。主治:上消化道出血。第四方:10克三七。

用法:水煎当茶饮。

主治:痈肿疮毒。第五方:适量生三七。

用法:研为细粉。每次用0.6~0.9克,每日2~3次。

主治:咯血。第六方:15克三七,25克枫荷桔,6克两面针根。

用法:水煎服。

主治:风湿关节炎。第七方:30克三七,少许麻油。

用法:研为细末,加适量麻油调和,热水浸脚后涂患处,每日3~4次,30日为1个疗程。

主治:手足皲裂。第八方:6克三七,30克毛冬青根皮。

用法:共研为细末,开水送服。

主治:跌打损伤。

三白草

【别称】塘边藉、白花莲、过塘藉、三张白、白面姑、白舌骨。

【形态特征】多年湿生草本植物, 30~60厘米高。根茎横走,白色,圆柱形,有明显的环状节,节间约2厘米长,节上有须根。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 四~15厘米长, 3~6厘米宽,先端急尖,基部心形,两面均无毛,茎顶端的2~3片较小叶,在开花期常变为白色,故名三白草。四~六月开黄色小花,七~九月结果,果实近球形,直径约3毫米,果皮有疣状凸起,成熟时不开裂。秋采根状茎、四季可采全草,鲜用或干用。

【生长环境】产于长江流域诸省以及河北、河南、山东;多于山沟、溪边、田边、浅水塘等低湿处生长。

【性味功效】味甘、辛,性寒,有小毒。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验方精选】第一方:鲜三白草根茎、鲜刺牙根各15克,1个猪脚。

用法:煲服。

主治:脾虚带下。第二方:30克三白草,20克泽兰,30克败酱草,20克鱼腥草 (后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0~15日。

主治:慢性前列腺炎。第三方:60克鲜三白草根茎。

用法:水煎、空腹服。主治:乳糜尿、白浊,热淋。第四方:30克三白草根,30毫升米酒。

用法:加水炖,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五~七日。

主治:骨髓炎。第五方:30克三白草根茎,1个猪脚。

用法:水煎,服汤吃肉。

主治:产妇乳汁不足。第六方:适量鲜三白草茎、叶,适量桐油。

用法:共捣烂,外敷患处。

主治:疔疮。第七方:60克三白草根茎,60克猪瘦肉。

用法:煲服。

主治:湿热水肿脚气。第八方:半斤鲜三白草叶,15克路路通,30克艾叶。

用法:水煎温浴,每日1次。

主治:小儿皮肤瘙痒。

三叉苦

【别称】三叉叶、三叉虎、白芸香、出山虎。

【形态特征】灌木或小乔木,可达5米高,灰白色树皮,叶对生,指状小叶,3枚小叶,纸质,有柄,小叶狭椭圆形或长圆形,先端长尖,基部渐狭而成一短柄,边全缘,两面均秃净。夏季开花,花腋生圆锥花序,被小柔毛,单性花,白色。蒴果,种子黑色,圆形,外表光滑。药用叶、皮、根全年采集。

【生产环境】我国东南至西南部各省、区是主要产区。于荒山、丘陵的灌木丛中生长。

【性味功效】味苦,性寒。清热解毒,消炎止痛。

【验方精选】第一方:适量三叉苦鲜叶。

用法:捣烂取汁滴耳。

主治:耳内生疖。第二方:20克三叉苦,少许红糖。

用法:水煎服,冲红糖服。

主治:便秘。第三方:60克三叉苦。

用法:水煎服。

主治:脑炎初期。第四方:三叉苦、九龙滕、水杨梅各适量。

用法:水煎洗身。

主治:小儿湿疹。第五方:三叉苦、桑枝、狗肝菜、白点秤、草鞋根、土牛膝各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感冒高热。第六方:30克三叉苦根,少许冰糖。

用法:水煎,调冰糖服。

主治:肺热咳嗽。第七方:适量三叉苦鲜叶。

用法:捣烂加酒敷患处,每日1次,要六~八小时。

主治:跌打扭伤。第八方:30克鲜三叉苦叶。

用法:水煎服。

主治:慢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土人参

【别称】假参、土红参、沙参、桃参、灯香、飞来参、瓦参。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70厘米。主根粗壮,土黄色。茎基部稍木质化。叶互生,肉质有光泽,倒卵形状长椭圆形,全缘。夏季开花,圆锥花序顶生和侧生;淡紫红色小花。蒴果圆球形,熟时灰褐色,开裂成3瓣。黑色的细小种子。秋季采根,洗净,将须根除去,将表皮刮去,蒸熟晒干。

【生长环境】分布于我国大部分省区。多于园林,村庄或空旷阴湿之处生长,多为栽培。

【性味功效】味甘,性平,无毒。补中益气,润肺生津,凉血消肿。

【验方精选】第一方:六~十二克干土人参。

用法:水煎服。

主治:小儿遗尿。第二方:30克土人参,15克大枣。

用法: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