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的十七大精神与广西的实践
7605800000067

第67章 党的建设(18)

1.促进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必须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民主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国情不同,民主政治发展的道路也不相同。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只能与中国特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中国的历史、民族特点和文化传统相适应,只能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1)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党经过长期实践得出的基本经验。“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同样,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关键也在于我们党,在于党内民主的健康发展。“文化大革命”期间党内民主受到严重破坏,同时也造成了国家民主和法制的严重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提出发展党内民主,实现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的任务,致力于党内民主建设,我们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党执政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内民主生活积极健康,人民民主就会得到发扬;什么时候党内民主生活受到破坏,整个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会发生严重曲折。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邓小平就指出,民主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首先要从党内造成,如果党内造不成,国家也造不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多次强调,要把过去民主的传统“扩大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中去”,并把民主看做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政治基础”,表达了用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思想。党的十三大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以党内民主来逐步推动人民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条切实可行、易于见效的途径”。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把发扬党内民主以推进人民民主,确立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再次强调,要“通过发展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党的十六大坚持了这一思想,并具体阐明了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重要示范和带动作用。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胡锦涛在2008年2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讲话中更是明确提出:“不断提高党内民主建设质量和水平,促进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因此,坚持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辩证统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辩证统一,是党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

(2)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我们党的先进性决定的。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在广义上构成社会主义民主的两个基本方面。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无论就其主体、范围还是发展程度来说,都有着重大差别。人民民主属于国家民主范畴,党内民主属于非国家民主范畴。党内民主作为一种政党制度,其规范表现为党章党规;人民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其规范表现为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分别由党的性质和党情、国家性质和国情所决定,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在层次上和发展程度上有很大不同。人民民主作为国家制度,其主体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等不同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以及不同民族的广大人民群众,他们的利益关系、政治思想状况和文化程度有很大差异,因而必然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其发展程度总是有限和较为缓慢的。而党内民主则是党的先进性和党员的状况所决定的,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比人民民主发展得更多、更充分。就其主体而言,党员作为自愿加入党的组织,并愿为实现党的宗旨和使命而共同奋斗的先进分子,一般的说较之作为国家公民的普通群众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和文化素质。这就使得党内民主的发展具有比人民民主的发展更充分的主客观条件。党内民主应该走在社会民主的前面,并以此来带动和促进社会民主的发展。

(3)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由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特殊作用。首先,党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决定了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先导性。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是与对党内民主生活的认识密切相关的。党对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往往是以党内民主生活的习惯和经验为基础的。党内民主化的程度对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程度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国家的民主化法制化,要取决于实现党自身的民主化。其次,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整个社会的表率。我们党已经有7300多万党员、360多万个基层组织,党员和党组织的思想行为对广大人民群众、对整个社会生活产生着深刻影响。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在党内生活中培养起来的民主意识、民主作风和民主习惯,无疑会对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活产生重大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因此,只有充分发展党内民主,才能为人民民主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可靠的保障。没有党内生活的民主化,就不会有整个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的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党是人民民主政治理念的最坚定的倡导者。党把“主权在民”的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境界,并从制度形态和政治实践上使其由理想变为现实。党是人民民主政体的缔造者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推动者。党领导人民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创建了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内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实行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一系列具体制度,以及村民自治、居民自治、企业民主管理、行业自治等一系列基层民主制度,党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并取得了重大进展,表现出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政治勇气。党是民主传统和作风的培育者和行动表率。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民主传统和民主作风,是党领导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宝贵财富。

(4)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由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内在统一性和互动性决定的。党是民主政治体系的主导,人民是民主实践的主体;党内民主是人民民主发展的政治前提,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高形态和根本目标。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两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践。两者的统一性表现在: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都是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民主,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和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两者都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依靠发挥全体党员和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有秩序有步骤地推进;两者都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共同的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政治条件。两者的互动性表现在:一方面,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直接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党处在执政地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发展党内民主,可以更好地为发展人民民主提供根本领导保证,创造必要的政治条件,奠定良好的政治基础;可以用有效的党内民主实现途径方式、更高更充分的党内民主表现,为人民民主的发展提供成功示范;可以通过广大党员的政治参与意识、热情和能力直接影响带动人民群众,在全社会形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从而将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转化为推进人民民主发展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人民民主的发展也对党内民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党内民主不是在“真空”状态下隔绝于世的民主形式,它必然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和影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可以对党内民主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有力的支持。随着人民民主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人民群众对执政党实施监督的力度也将随之加大,这将有效地促进党内民主的发展。因此,只有把发展党内民主和发展人民民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能在党内和国家政治生活中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