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的十七大精神与广西的实践
7605800000048

第48章 社会建设(9)

在社会阶层研究中,划分阶层的标准主要有四个:

一是收入水平。收入水平与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取向、社会安全感和工作积极性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是职业。职业是个人进行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职业地位是现代人们的主要社会地位。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职业越来越专业化和复杂化,职业之间的差别越来越明显。职业环境、职业声望、职业活动范围和性质对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社会流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是权力。这里所讲的权力,是指一个人在群体和社会中所具有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的大小,会造成社会成员在社会态度、对自身处境的评价、社会地位等方面的重大差别。

四是教育程度。教育程度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能力、知识、技能、趣味、价值观等等,能全面地、持续地影响人的一生。不同的教育程度,会造成人们在社会地位方面的明显差别。

必须特别指出的是,在现代社会,上述划分阶层的标准之间具有内在的相互联系,其中职业居于核心地位。人们所从事的职业,决定了他们的收入水平,而收入水平又影响着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子女的受教育程度。同样,人们受教育的程度决定了他们的职业选择机会,从而也决定了他们的收入水平。因此,为了全面地反映人们的阶层划分状况,应该把这些相关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建立多元标准的综合分层模式。只有在收入、职业、权力和教育程度等方面具有同一性的人们,才能成为一个社会阶层。

在我国现阶段,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仍然是两个基本阶级。但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其内部已经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层。此外,从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中分化出来的社会成员,则形成若干新的社会阶层。因此,要深刻认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阶级阶层问题,不能不对社会成员进行阶层划分。但是,我国现阶段到底存在哪些社会阶层,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陆学艺主持的课题组所作的10大阶层划分:(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拥有组织资源;(2)经理人员阶层,拥有文化资源或组织资源;(3)私营企业主阶层,拥有经济资源;(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拥有文化资源;(5)办事人员阶层,拥有少量文化资源或组织资源;(6)个体工商户阶层,拥有少量经济资源;(7)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拥有很少量的经济、文化和组织资源;(8)产业工人阶层,拥有很少量的经济、文化和组织资源;(9)农业劳动者阶层,拥有很少量的经济、文化和组织资源;(10)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基本没有经济、文化和组织资源。

“当前党政干部关注的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课题组曾提出了划分为16个阶层的观点:(1)国家和社会管理者阶层;(2)军警阶层;(3)知识分子阶层;(4)企业经营管理者阶层或企业家阶层;(5)城镇国有和集体企业工人阶层;(6)乡镇企业工人阶层;(7)雇佣工人阶层;(8)农民工阶层;(9)农村干部阶层;(10)农业劳动者阶层;(11)个体工商业者阶层;(12)私营企业主阶层;(13)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阶层;(14)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阶层;(15)自由职业人员阶层;(16)城乡失业、半失业和无业者阶层。这主要是因为除了考虑拥有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的状况之外,还考虑到了所有制的不同和城乡差别。但是,这样划分的话,划分的阶层就比较多了。

(二)现阶段的主要社会阶层状况

党的十六大把我国新出现的社会阶层划分为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大员、自由职业人员六个新社会阶层。2006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把新社会阶层定义为主要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的知识分子组成。大体来说,目前我国包括新社会阶层在内的社会阶层结构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以下主要社会阶层:

一是国家和社会管理者阶层。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行使实际的行政管理职权的领导干部,包括中央各部委、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机关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处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各地方党政机关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乡、科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于部。这是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主导性阶层,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推动者和组织者。

二是产业工人阶层。即在第二产业中从事体力、半体力劳动的生产工人、建筑业工人以及相关人员。产业工人阶层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力量,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随着中国工业化、社会化的继续发展,这一阶层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政治、科技、文化素质,其劳动技能也将提高,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必须特别指出的是,在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的产业工人阶层内部一直存在着企业所有制、户籍身份制等所导致的重大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收入、福利、社会地位、劳动保障等许多方面。虽然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工人之间的差异在相对缩小,但因户籍因素而产生的差异仍然很大。特别是“农民工”,他们应该是产业工人阶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上成了这个阶层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

三是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即在商业、服务业中从事非专业性的、非体力的和体力劳动的工作人员。由于目前我国商业服务业的不发达,产业层次较低,这一阶层的绝大多数成员的社会经济状况同产业工人比较接近,而且其成员构成也呈现出明显的所有制差别、城乡差别。

四是农业劳动者阶层。由承包集体耕地,以农(林、牧、渔)业为唯一或主要职业,并以农(林、牧、渔)业为唯一收入来源或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所组成。这个阶层是农民阶级的主体,是农村其他阶层的母体,也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一个社会阶层,但从总体上看人数在逐年减少。这一阶层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基础力量,而且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真正突破者,是农村经济体制的率先改革者,是市场经济的最早实践者和推动者。在我国现阶段,这一阶层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政治地位与他们为社会作出的贡献是很不相符的。

五是专业技术人员阶层。由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艺术等脑力劳动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接受过中、高等专业知识和专门职业技术培训,具有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年轻化、高学历趋势越来越明显,社会流动性越来越强。这一阶层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们承担着开拓先进生产力、传播先进思想、培育“四有”公民和生产优秀精神产品的重任,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创造者和开拓者,知识分子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依靠力量。作为先进思想的传播者和优秀精神产品的生产者,知识分子是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依靠力量。大批优秀的知识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改善了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的结构,提高了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专业技术人员也即原来所称的知识分子,这一阶层原来就存在,并不是改革开放以后才产生的。我们在这里把它作为一个新社会阶层来分析,主要是因为从原有知识分子阶层中分化和转化出来了两个新的社会群体,一是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二是受聘于外资企业的中方技术人员。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是知识分子的一部分,他们通过自身创造的科技成果,加上他们的经营劳动和管理劳动以及个人的资本投入,创办民营科技企业。他们是企业人力资本、科技创新和经营管理的主要承担者。这一阶层是体现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阶层,是高科技企业的主要从业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受聘于外资企业的技术人员在受雇于外资、为外资服务的同时,对我国吸引外资、技术和管理发挥着积极作用。他们是通过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应聘外资企业的,是从事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劳动者。

六是办事人员阶层。即协助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专职办公人员,主要由党政机关中的中低层公务员、各种企事业单位中的基层管理人员和非专业性办事人员等组成。这一阶层是社会阶层流动链中重要的一环,其成员是国家和社会管理者阶层、企业家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的后备军,同时,工人、农民也可以通过这一阶层实现向上流动。

七是企业家阶层,或称企业经营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由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乡镇企业的厂长、经理,私营企业中非业主身份的厂长、经理,以及“三资”企业的中方厂长、经理组成。这是一个正在形成和成长中的阶层。这一阶层的构成比较复杂,大致包括四部分:一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原来的国有和城镇集体企业干部从行政干部系列中脱离出来,成为职业经理人;二是随着部分规模较大的私营(民营)企业中所有制和管理权的逐步分离,一些私营企业主为了经营管理企业而聘用的职业经理人;三是一些私营企业主通过企业股份化,使自己从业主型的创业者转变为职业经理人;四是“三资”企业聘用的厂长、经理。这一阶层是市场化改革的最积极推进者和制度创新者,他们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和现代经济体制的发展方向。这一阶层支配着大量的经济资源,其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是比较高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这一阶层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