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的十七大精神与广西的实践
7605800000013

第13章 经济建设(12)

(7)广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环保宣传和教育培训活动

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资源形势,宣传节约资源、建立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意义,增强人们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使节约资源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每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期间,以企业、乡镇、机关、学校和社区为单位,开展资源节约重点宣传和专题宣传。一是举办资源节约论坛,针对我区现有的资源状况和节约潜力,提出相关对策;二是采用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全方位、大范围地开展群众性的节能宣传活动,使节能工作深入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社区,引导全社会自觉开展资源节能;三是集中报道,宣传国家资源节约的政策、法规及标准,倡导节俭文明的生活方式;四是组织好资源节约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资源节约的管理、执法监督和服务水平;五是树立一批资源节约的先进典型,曝光一批严重浪费、污染环境的案例。

(七)坚持改革创新、深化开放合作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实施以面向东盟和泛珠三角为重点的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战略。扩大开放合作领域,提高开放合作质量,构建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下参与国际国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1.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合作

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优化贸易结构,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大力承接东部加工贸易转移,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和边境贸易。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规则,积极参与双边多边经贸合作,把握先机,开拓市场,扩大国内短缺的能源、原材料进口,做大对外贸易总量。优化开放环境,大力吸引外资投向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现代农业、环保产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创新利用外资方式,鼓励外资参与软件开发、跨境外包、物流服务,以及金融服务、保险中介服务、会计、审计、工程设计、城市规划、信息咨询、旅游开发等,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大引进国内外大公司力度,积极培育大公司大集团和国际品牌,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鼓励更多企业到境外特别是东盟国家投资办厂、承接海外工程和劳务输出,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加快推进广西·印尼沃诺吉利经贸合作区建设。加强口岸建设,提升口岸等级,加快电子口岸联网,积极推动海关、边检、检验检疫等口岸查验部门实行“一站式”通关检查,推进大通关建设,促进贸易便利化。

2.不断扩大国际合作

全方位多领域扩大与东盟合作。加快推动形成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为两翼、以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为中轴的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积极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打造次区域合作的新亮点。积极拓展与日韩、欧美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合作。

深化交通合作。加快“两廊一圈”框架下中越合作开展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研究,进一步推动泛北部湾区域交通合作,逐步实现南宁至河内、胡志明市的高等级公路连接和中南半岛的铁路干线贯通;加强集装箱联运与国际中转、运输航线、物流与煤炭配送、邮轮客运等合作;增开南宁至东盟国家主要城市的空中航线,构建连接东盟国家的陆海空立体交通运输体系。

加强产业合作。推进农业优良品种和技术研发、实用技术推广、农产品深加工和共建海上渔业走廊等重点领域的农业合作;创新能源合作思路,共同开发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和木薯酒精、棕榈柴油等生物质能源及利用技术;构建泛北部湾旅游大通道和旅游网络,合作开发精品旅游项目和旅游线路,建立区域旅游多边和双边联合营销机制,促进旅游出入境便利化。

积极探索金融合作。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共同建立区域内信用平台和融资平台,积极探索形成泛北部湾区域银行联合体的形式,条件成熟时尝试联合建立银联体项目库。积极推动各大银行实现海内外分行联动,为区域内客户提供国际结算、贸易融资、现金管理、项目融资、投资银行等金融服务。吸引和鼓励国际金融组织参与泛北部湾开发。

3.继续深化国内合作

全面加强国内区域合作,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主动承接粤港澳产业、资金、技术转移和辐射,成为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加强与粤湘黔滇周边省交通、物流、旅游、能源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合作。依托西南出海大通道,进一步扩大与西南地区的经济协作,推动形成联系紧密、带动力强的南(宁)贵(阳)昆(明)城市带。加强与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吸引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深化桂台经贸合作,建设海峡两岸(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

实施充分的开放合作,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抓住多区域合作和国家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新兴机遇,以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为重点,推动建立“一轴两翼”区域合作新格局,深化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要充分发挥广西地处华南、西南和东盟有关国家结合部这一独特的区位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和发展能力建设,改善商务和投资环境,抓紧重大产业布局,加快建设连接多区域的国际大通道、交流大桥梁、合作大平台。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大力推进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建设,在区域合作中抢得先机,努力形成经济新高地和发展新一极。继续推进与日、韩等国和港澳台地区的合作,加强国内区域合作。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调整进出口结构,抓住国家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机遇,推动加工贸易发展,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提高对外贸易质量和效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支持区内企业到东盟国家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加快中越边境经济合作区和口岸、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沿边开放,促进兴边富民睦邻;鼓励和支持区内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开放步伐,提高开放水平。

4.努力建设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2008年1月,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群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我国推进科学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

加快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既关系到广西自身发展,也关系到国家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快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有利于推动广西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从整体上带动和提升民族地区发展水平,振兴民族经济,巩固民族团结,保障边疆稳定;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增强西南出海大通道功能,促进西南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形成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有利于完善我国沿海沿边经济布局,使东中西部发展更加协调,联系更加紧密,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注入新的强大动力;有利于加快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深化中国与东盟面向繁荣与和平的战略伙伴关系。

作为我国首个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构建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下参与国际国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积极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谋求中国和东盟10国的合作共赢,体现我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战略思维。而“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的战略定位将使北部湾地区建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势必形成推动中国沿海经济和长三角与珠三角、渤海湾与北部湾,以及海峡两岸的“两角、两湾、两岸”经济发展相互支撑的新格局。

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建设应坚持以“促进科学发展,促进互利共赢,促进优势互补,促进有序开发,促进要素集聚,促进环境友好”的基本原则。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作用,以开放合作促开发建设,努力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经过10~15年的努力,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我国沿海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八)坚持全民创业,实现和谐发展

“全民创业”指的是在一个区域,通过各种措施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群众自主创业”的良好氛围,激发全民的创业意愿,激活创业资源,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全民创业对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首先,全民创业可有效地激发全社会的创业冲动,通过市场机制有效配置区域内外的各种要素,让创造财富源泉充分流动,形成人人争相创业,各行各业竞相发展的格局,从而形成强大的经济发展驱动力。其次,全民创业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通过全民的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区域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实现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的有效途径。第三,全民创业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分配格局,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目前我国社会贫富差距问题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问题之一,如何在机会公平的前提下,通过让更多的人自力更生、自谋生路,通过创业实现个人和家庭财富的积累和增加,是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实现社会持续和谐发展的根本途径。

要创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广西有关部门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进一步解放思想,培育创业文化

创业文化的培育,除了制度方面的因素,更多的是创业理念的打造,创业意识、进取精神及致富观念的培育,在全社会打造一种浓厚的创业氛围。就现阶段,广西创业文化的培育可考虑结合思想解放大讨论,破除广西干部群众思想观念中与创业文化培育相矛盾的内容,以此为突破口,培育有时代特色、广西特色的创业文化。

一是解放思想,打破落后文化束缚。广西创业文化的缺失,在思想观念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保守思想;缺乏韧劲、贪图安逸、畏惧竞争的心理;缺乏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气魄,害怕“肥水不流到人田”、“拿着金饭碗讨饭”的落后观念等等。要培育创业文化,首先就应该破除上述思想观念的束缚,结合思想大讨论,培育和激发人民群众的商业意识和发展经济、发家致富的积极性。

二是加强舆论引导,使创业光荣、致富光荣的思想深入人心。通过各种手段,在媒体大力倡导和宣传全民创业,大力营造自主创业、艰苦创业、和谐创业的社会风尚。要为创业创造宽松的舆论氛围,引导社会宽容失败,肯定贡献。要弘扬艰苦奋斗、大胆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培植合作共赢、兼容并蓄、“以资源换资金”、“以项目求发展”的经营理念。要树立典范,总结和推出一批创业典型,给创业者提供示范和榜样。

三是激发民众的创业激情,坚定创业信心。这包括四个方面的内涵:首先要激发普通民众的创业激情,鼓励民众参与经济社会建设,成为全民创业的中坚力量。其次要激发机关干部的创业激情。对于机关干部而言,创业更多地表现为做好本职工作,以更大的热情和更周到的服务为全社会创业服务。第三要激发科技人员和中介服务人员的创业激情。科技人员的创业激情是全社会创新能力的主要源泉,而中介服务人员的创业激情则是产业发展的“催化剂”。要充分调动这两类人员的创业激情和创业潜力,为全社会创业环境的创建提供坚实基础。

2.围绕重大产业项目,做好配套产业的创业文章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的实施,广西将引进和建设钢铁、石化、林浆纸等一批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这些重大项目的建设需要在产前、产中和产后,以及下游产品深加工方面,需要一批中小型服务企业、加工企业为其服务,形成数个庞大的产业集团。因此,这些重大项目的建设为广西全民创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如何围绕重大项目,做好产业配套的创业文章,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广西全民创业的重点内容。

首先,搞好和完善产业配套规划。以北部湾经济区重大项目的规划及发展目标为依托,深入相关部门和企业调研,根据重大项目的发展要求,配套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产业配套目录及实施方案。在重点企业附近规划配套产业工业园区,为发展配套产业提供载体。围绕主导产业的上、下游产业,以企业聚集和集群发展为目标,鼓励广西本土民营企业进入。